•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吉他英雄

    吉他英雄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08

    主演:吉米·佩吉,边缘,Bono,杰克·怀特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吉他英雄 剧照 NO.1吉他英雄 剧照 NO.2吉他英雄 剧照 NO.3吉他英雄 剧照 NO.4吉他英雄 剧照 NO.5吉他英雄 剧照 NO.6吉他英雄 剧照 NO.16吉他英雄 剧照 NO.17吉他英雄 剧照 NO.18吉他英雄 剧照 NO.19吉他英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由David Guggenheim执导,讲述了三位吉他手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

     长篇影评

     1 ) 我想買一支曼陀林!

    看了吉他英雄,感觸好多。
    我原本不過就是衝著jimmy page去看,其實沒有想很多。
     
    片名雖然叫吉他英雄,但並不是再一次告訴我這些吉他手所謂的豐功偉業。卻是相當真實且完整的描述著吉他在他們的音樂中的角色,音樂在他們生命中的角色。觀賞者的角度不是學習,而是單純的欣賞與同樂。
     
    裡頭有一段即興的搭配 U2的Edge突然說
     
    糟了! 我突然發現我剛剛第二個和弦都彈錯了! 你們聽聽...
    jimmy page 回了一句 shit!
     
    三個人互相交疊配合,結束時互相大笑,看見對方彈的音樂與搭進來眼神的交會,那是種單純與美好。當然裡面其實有很多的談話,但都和吉他與音樂息息相關,一段談話的開始或結束,交錯著另一段音樂開始與結束。吉他到最後其實不太重要,他們只是一種工具。而我慢慢了解,他們為何選擇這樣工具,如何使用這樣工具去表現他們想要的東西。
     
    選的這個三個吉他手也很有意思

    Led Zeppelin的Jimmy Page
    U2 的Edge
    The White Stripes的Jack White
     
    對我而言,
    Edge和Jack White剛好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Edge對於節拍非常精準,非常熱愛使用效果,要求音色非常細膩且精準。
    他喜歡研究和弦,將他單純化後利用龐大的效果器用呈現他要的情境。
    在舞台上他是內斂做作的,他的目標就是精準的呈現他要的東西。
     
    Jack White非常瘋狂,是個瘋子。我很喜歡他。
    由於地緣關係,深深黑黑的南方藍調是他永遠存在的元素。他用琴頸彎而不準的吉他,10瓦音量開到暴的音箱,和弦就是那些藍調和弦,但對他而言卻像是宇宙一般取之不盡。
    舞台上他是瘋狂的,他的手勁非常大,往往表演完吉他上都是他的血跡。
     
    而Jimmy Page 做為一個最資深的老大哥,他正好介於二者之間。
    乍聽他的東西會比較像Jack white,畢竟Page就是以沒對拍彈琴很髒聞名,雖然他也是以藍調為基礎的東西, 但卻非常白,有種英式的內斂存在,這就對於Edge而言比較接近。他也使用效果,事實上在那個時代,他算是很敢使用效果的吉他手了。
    在舞台,他彈的東西是瘋狂豪放的,但是動作是內斂的。
     
    看完餘韻猶存,
    推薦給所有喜愛音樂的朋友。
     
    最後看完了"吉他"英雄,
    我想買一支曼陀林!!

    記 2010年9月4日 16:20 Adon

     2 ) That Family of Story Tellers

    I drive myself totally crazy, trying to get the sound that I can hear in my head to come out of the speakers.
    As writers, we start with the feeling and everything follows from that.
    We are always worried about being satisfied. When you become satisfied, it's sort of like you just die.
    There is a tension in that music that you can feel. It just feels like there's this place where, you know, my soul rests and these guys were expressing it.
    I got really into drumming, playing along with the records. Those rhythms got into me early. 100% only caring about music and rhythm. I had a bedroom that was about 7 by 7 feet, really small. There was so much junk I had collected. I had two drum sets in there, a guitar amplifier and a reel-to-reel, and no bed. I took the bed out. I slept on a piece of foam on an angle by the door.
    ...and so I found ways of playing these chords where I'd eliminate certain notes. So there's a more clear sound... Really paring it down to the absolute bare minimum. When it's so simple, you can turn it up really loud, and it's got more aggression.
    Pop music was rubbish, so we weren't gonna be playing that...not going with the flow.
    They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counterculture or something. It wasn't doing harm to anybody. Not then it wasn't.
    When people take a guitar that's known for a certain sound, and throw it into a whole different context, something interesting happens.
    I got this echo unit and I brought it back to rehearsal, and just got totally into playing, but listening to the return echo, filling in notes that I'm not playing, like two guitar players rather than one. The exact the same thing, but it's just a little bit off to one side. I could see ways to use it that had never been used. Suddenly everything changed.
    This spoke to me in 1000 different ways. I didn't know that you could do that. Just singing and clapping. And it meant everything. It meant everything about rock'n'roll, everthing about expression and creativity and art. One man against the world in one song... I heard everything disappearing. It didn't matter that he was clapping off time. It didn't matter that there was no instruments being played. All that mattered was the attitude of the song.
    Jumping off into the unknown. Hope and have faith that the next chord or the next few notes will come to you. On occasion you get nothing and you come out feeling like a complete idiot and that you don't know everything and you can't play guitar and you can't write songs.
    So many lives destroyed. Perverted, distorted ideas of freedom. No life was sacred.
    And I thought about it for a long time, for days. There's this whole new world that's just opened up in front of me and I have to figure out, "How do I get there?" "Am I not allowed to get there?"..."Am I a writer, or just a guitarist?"
    I shed this coat off me, and then I wanted to try everthing that was breaking rules. I wanted to do things that sped up. I wanted to do things that were like playing a bow and hurting people's ears.
    We're presenting ourselves in a really childish manner, almost like cartoon characters. And a lot of distractions to keep people away from what was really going on, which was we were just really trying to play this.
    Total disregard for human life. We are not buying into this.
    Clarity of Vision. What you've been looking at from the wrong angle and not seeing at all. You labor. You sweat to see, what you couldn't have seen from that other perspective.
    I come in here and sometimes it's just not a great day. But there's always gonna be something if you just keep going.
    There's a total concentration on music and creativity and writing. Pushing the boundaries. Looking over the horizon. Musicians that were absolutely on top of their game.
    The biggest thrill is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has the power to really connect with people.
    For me it was a much bigger world. I had a voracious appetite for everything. All of it.
    Music keeps progressing and moving on and peopl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new tricks and new ways to tell the sam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We are all doing the same thing, attempting to share something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 In essence, we are effectively the same band. We are a little bit more complex. But we are really still the band that's crowded into the small rooms, trying to play with each other, and find those clues that will take us somewhere new.
    I loved this whole idea of, you know, getting a band together.

     3 ) 再说一遍,再祈祷一回

    从很多古老珍贵的音乐录影片断看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以前音乐的放荡,U2复古气息的low-fi以及Jack White,人家都是经历过的人,尤其是Jimmy Page毒品,骨肉皮,大段solo和金属都过来了,对音乐的理解十分深刻嘛,Jack White当仁不让,年龄最小也就最容易被当代年轻人所认同,思想比较激进但不乏深邃厚重,西装笔直的礼帽和发型,The Edge功力三人当中稍显逊色,音乐电影就just music no bulshit ~!洗

     4 )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吉他不是摇滚乐的全部,却足以诠释摇滚乐的灵魂。



    我爱摇滚,但要我说我最喜欢摇滚乐的哪一部分,我还是会很自私的说——吉他。

    我知道,单有吉他不可能创造出摇滚乐。没有鼓就失去了节奏的快感;没有贝司就缺少了音乐的基调;没有主唱,这个我认为摇滚乐当中最简单又是最困难的部分,就缺少了乐队的辨识度。可我就是喜欢吉他,没有理由。



    It might get loud,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叫《吉他英雄》。翻译的人估计是个摇滚迷,看着Jimmy Page,The Edge,Jack White这三个人的名头,给了个跟这英文片名毫不相干的名字。而这个英文名的取名者,也就是导演,居然根本就不是个摇滚迷,而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人时,导演还很搞笑的说了句“我也想找Jimi Hendrix啊”。话说回来,正因为这个导演并不迷恋摇滚乐,才能用这样一种写实甚至有点清新的方式表现出三位吉他大师的内心世界。



    花白头发的Jimmy爷,略显苍老的Edge叔,加上依然有着青春活力的Jack,三个年龄段的吉他手,让我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选人。

    Jimmy爷出道于“披头士年代”,摇滚乐刚刚起步,所有的创新都带动着摇滚乐的发展。可那个年代,摇滚却依然不为大众接受,以致Jimmy爷迷恋的将吉他背到学校天天练习之后,老师将他的吉他没收,并将他列为“反主流者”。这倒也造就他做音乐的风格——“反叛”,比如用小提琴弓拉吉他,比如运用双柄吉他。他尝试了许多前人不敢尝试的东西,因此,另外两位小辈一致认为,他们三人当中Jimmy爷是最有朋克精神的。

    Edge叔出道时,摇滚乐已经基本成型,各种曲风也基本已经奠定了基础。这种时代,很容易踟蹰不前,因为创新很可能意味着对前人的不敬。他们出道于Punk盛行的年代,自然也免不了模仿前人。Edge叔走进曾经的录音室居然还说,“我们当时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来什么”。但他们成长了,他们用摇滚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让自己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Jack叔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但是他却最复古。我对此人的了解甚少,但在这部电影中,他的才华让我不得不佩服。他敢于对以前的东西加以改进,敢于对现在的流行提出抗议。这个年代,创新能够为大众接受,因此Jack们才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道路。



    三个年代,三种摇滚,但当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时,又可以达到同一个点位。



    电影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三人最后一起弹奏的民谣。G,C,G,Bm,四个简单的和弦,却如此动听。Jimmy爷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唱不了歌,这很没前途,对吧?”而The Edge也在慌乱之中弹错了和弦。每个人都有自己小小的缺点,吉他大师也不例外。

    电影中给我最高的兴奋点,是三人同时演奏Led Zeppelin的In My Time Of Dying。Jimmy爷的重金属,Edge叔的英伦,Jack叔的朋克,居然能够如此和谐的交织在一起。这是吉他的魅力。

    为什么会选择摇滚?The Edge在最后说,“最大的激情就是创作,有一种能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拿起了吉他。”而创作很难吗?Jimmy爷说到神曲Stairway to Heaven时,仅仅把创作的过程表现为“不由自主的灵光一现”。摇滚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摇滚的魅力。



    听着Jack White最爱的那首没有伴奏,仅仅靠拍手和声音演绎的歌曲;看着Jimmy爷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旋律时那慈祥的笑容;望着Edge叔在大海边带着音响弹奏吉他的身影。突然感觉到,摇滚也可以如此静谧,如此安详,如此平和。



    当你在音乐的道路上摸索时,你也许正在创造着历史。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摇滚精神。

     5 ) 永不消逝的电波

    艺术家如果整天想着成大师,除非他真的有那个天分,否则要不就是狂妄的被大家耻笑之徒,要么就非得精神分裂不可。那种少年有成的大师真的是需要天赋和前期传家宝加成的,虽然张爱玲是说出名要趁早的,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有这个天赋,那就作一个后天的大师,在我看来是更大的成就,更值得我崇敬。 前几天偶然在MOOC看了一场Course,一个电影音乐课老师的handout,觉得里面有一段关于摇滚音乐的文字有点意思, 摘译如下: “摇滚是一种资本主义音乐, 它是作为娱乐消遣而存在的,反映的却是在这个系统中的生存状态。它不是以一种文化符号的力量而存在,而来自于与现实世界中劳动与休闲之间的关联。它的态度不是出世的,好象嘻皮运动和波西米亚的生活方式,而是入世的,与资本主义的脉搏紧密相连。 它的内容是:自由,控制,力量,和感官。这正好是资本主义的欲望缩影。它是大众文化,这使它区别于民谣,或者纯艺术。尽管有千种外衣披挂在身上,它的核心却是大众性,它的局限也在于此。” 摇滚是工人阶级的梦,是在阶级奋争中的快乐。 20岁左右的人喜欢把生命看的过于激情化和简单化,其实后面的变化很丰富。现在的社会有一种趋势,好像很多人20岁左右就出头了,哦,不对,甚至还在尿床的时候就可以了,成功变的越来越低龄化和快餐化,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能笑到最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应该在30左右才是黄金年龄,现代社会却过于强调年轻,急于推出偶像,这完全是出于市场的原因。因为作为消费主体的这些年轻人,他们需要年轻的偶像去崇拜,需要在blingbling的明星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丝存在感。这是现在整个世界的一种趋势,对真正成熟型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挑战,就是说你必须耐的住寂寞,耐得住创作上的孤独。 噪音也多了去了,噪音美学也是电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讲噪音跟摇滚乐、以及现在泛滥到极致的电子流的关系, 就象鸡跟鸡蛋一样,都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机器异化人类所产生的新美学——出世?嬉皮士运动时,有一批乌托邦音乐,包括那种比较唯美的民谣,Joan baez和Bob Dylan中有一些还是挺小清新桃花源式的,都是比较不谙世事的音乐,台湾早期的校园民谣受此影响较深,花儿草儿啊的什么的,直到后来的罗大佑以后才有所改变。 对某些人来说痛苦本来就是快乐的一部分,要不怎么木桶腰会唱:You're so fuckin' special,But I'm a creep, I'm a weirdo.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你听blues的享受之一,就是当你从七和弦的压抑中突然转向大调的释放,这种张弛的对比产生的感觉,正好象是人生中的悲喜起伏。于是我又不得不条件反射般地联想到某些不大好的东西,例如很多伟大的乐队总是会出一两个自杀身亡来为集体名垂青史,那又怎样呢,我好牛逼,好牛逼啊,牛逼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为数不多的乐队,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依旧屹立不倒。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样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 我也觉得今天的摇滚乐很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也许应该说: 摇滚乐的起源是资本主义音乐吧。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学术起来,一严肃起来,那个味道就没了。还好我只是什么都一星半点附庸风雅式的饭,压根就勃不起来。 To my dearest The Edge....... —————————————————————————————————— PS: The Edge:“实际上仔细清点一下你就会发现,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成功乐队,某个时期有那么一大群人对他们有着宗教般的膜拜,但最终他们还是消失了。因为时间总在向前走,当那批人不再做他们的听众,比如他们老了或者死了,自然那些乐队也就沉没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真正的音乐只会成为经典,而不会过时,因为它必然包含着一些超越时代的价值,对于所有人总有它的启示和意义。所以你看,当你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就必须去保持你的创作水准,你不是要做某一个时期受人推崇膜拜的东西,而是要做所有时期都会令人有所共鸣的东西。其实这是压力很大的,有时我会认为Disc比Rock更成功,至少Bee Gees是我们一直努力去学习的榜样。我想,真正的摇滚乐的听众是时代,而不是某一群特定的人。” ——《Hit轻音乐》杂志 2009年10月5日 [HIT CLUB 扯×谈] 专栏 文/ Ryu

     6 ) wherever I am, I won't forget music.

    Music keeps progressing and moving forward and people come up with the new ideas, new trickes and new ways to tell the sam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It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and it reveals a complex emotion you have but you haven't concerned about.

    So I love music very much, I love guitar every much. I am usually alone in my dormitory playing guitar to myself, making some sole and writing some music maybe, if I have inspiration at that time. 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Just like relax myself haha...

    So music is also one of my dreams, which I have cherished and it do change my life. To be honest, I prefer to perform to myself and people who I love, rather than show from the front of people around me, arguing that, in the long run, for most amatures just like me, music is serve as a sanctifier to sanctify our souls, while for the artists or maybe guitarists, music just as a implement to release most people's souls.

    So I will still be perseverance to pursue for my dream, which contain so many stuffs, such as my plan, my music, my website, my company and so forth.

    I always convince that people who have dreams will have perfect lives.

    Alvin

     7 ) 电吉他

    影片开头白杰克自己造了一把“电吉他”,这里就有他最爱的那台fender老管箱子。佩奇的老G,那麻酥酥的过载。Edge的一地单块和各种机架。
    这三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代表了三个时代,三种乐手,三个风格。
    佩奇是传统派,对吉他的痴迷,对于传统的电声乐器的声音和技巧的诠释,他似乎代表的是在他的演奏里,吉他本身是最关键的东西;
    Edge,对于效果器的痴迷代表了那个花样层出的电声乐器时代,细致入微的对效果器的调节和理解构造了U2的声音世界,华丽又精致的声音让人着迷,在影片中似乎在隐喻他代表的是中间环节,对效果器的崇拜;
    白杰克,奇葩的演奏家,但是我个人最崇拜和欣赏的乐手,塑料吉他,接上音响,这个人演奏的音乐全是情绪,高超的演奏技艺足以让效果器和吉他黯然失色,但是不能忽略他自己最爱的(后来在其他的地方的采访里他透露)那台世上已经不多的老管箱。他似乎代表的就是最终的环节:音箱。

    在影片行进的过程中,分别讲述了三个主角所在的乐队,齐柏林飞艇,U2,白色条纹。一幕幕一个个镜头让喜爱这些乐队的人觉得每一秒都那么幸福,刷几十遍都觉得兴奋。
    不论别人怎么看,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为演奏和爱好吉他的人,热爱摇滚乐的人拍摄的。
    对于许多喜欢音乐的人来说,只是音乐本身,追星的人追得是花边,是绯闻和娱乐,这里不做评价,但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事关注了音乐后面的工匠气质。又是谁在喜欢这些乐队的同时,去研究他们的吉他音色,用的琴,音箱,效果器,甚至是什么型号的琴弦,什么规格的连接线,什么样式的拨片呢?是吉他中国里的宅逼们哈哈。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乐此不疲。
    曾几何时我不在乎这些细微的东西,一心想着做音乐当大师不要有时下所批评的“匠气”。走着走着,当回过头来再看看这部电影,觉得工匠本身的幸福,只有工匠自己知道。年龄越大越能真正的体会到能让自己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越来越觉得演奏乐器本身,弹各种好的琴,看她的贴面木材配件,擦拭她们,组合自己的单块矩阵,摆弄音响升级设备,看不同的木材,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琴体的震动,电流的噪音,最快乐。有时候甚至因为有了一块不错的擦琴布而乐一整天。
    厨师爱自己刀,锅碗瓢盆;木匠爱自己锯,尺子锉刀;乐手爱自己的琴,各种能让好声音出现的工具。大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不敢下断言,但必然先要做好一个好工匠,对自己的事业发自内心的那种爱。

    说回这部影片,对于我来说,也可能对于很多热爱电吉他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福利。与长夜漫漫时一部精彩的A片一样,沁人心脾的渴望和旖旎。

    一个有意思的事件,就是08年奥运会闭幕式,吉米和碧昂斯在鸟巢的表演,伦敦接过奥运会的火炬,北京提出让佩奇假弹,老爷子很惊:我这一生演过无数次演出,从来没有人让我假弹的。

    数字时代来临了,时下音乐录音也都可以分轨分时。想想披头士那个年代,在录音棚一帮人同步录音这种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是乐手的基本素质。而今如若有人这样做了,会被称为技艺高超。

    影片最后几个人回到了吉他本身,用木吉他来了段即兴。那时我觉得,似乎演奏吉他也成了“拳怕少壮”。昭示着,对于演奏音乐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演奏者本身,能出最好的声音的关键是演奏乐器的人。

    希望几十年后还有喜欢电吉他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不知道那时候演奏的琴、效果器、音箱都变成什么样了。但是我要说,Gibson直到现在还在复刻1957、58、59、60年代;晶体管音箱问世那么多年了,还是电子管音箱最温暖最好听,也在不断复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玩意;至于效果器,永远都是哪家动态好,哪家就是好东西。(动态是个啥?就是你是高手,你的牛逼能更多的体现,你是二把刀,你的瑕疵也会放大。)

    即使未来巴西非洲的好木材采光了,用了合成材料代替了琴体,能完美的模拟风干年份足够的木材的震动了,还有一件事是未来的人体会不到的:打开琴箱,那股属于琴自己的香味。

    PS:已知G和PRS绝对是可以闭眼通过闻味辨别真假的了哈哈哈。

     8 ) 吉他界里没有英雄,只有梦和回忆。

    《搖滾青春夢》(ㄟˇ金ㄘㄚˋ喔) It Might Get Loud
    美国2009年著名纪录片导演Davis Guggenheim(《不愿面对的真相》)全新力作!值得期待,美一区12月22日发行,国内D版最快12月7日发行,考虑到字幕问题,预计12月12日左右可见D版。

    简介:
    这部音乐纪录片以三位吉他手的音乐生涯及自述作为主轴。他们分别是活跃于1970年代的英伦摇滚乐团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的吉他手Jimmy Page,在1980、1990年代扬名立万的爱尔兰乐团U2的吉他手The Edge(猴鳃雷)以及近年以堪称蓝调文艺复兴之姿震撼美国乐坛的姐弟双人组The White Stripes(白线条)的吉他手Jack White。导演Davis Guggenheim结合三位吉他手各自的访谈纪录,以及三人聚首,谈论并且共同飙奏电吉他的片段,剪接成为一部从电吉他对于三人各自的意义出发,进而触及所谓「摇滚乐」如何定义他们的生涯,最后呈现三人以摇滚乐手的立场剖析自己的纪录片。

    花絮:
    Davis Guggenheim在映后座谈当中也以对于自己的剖析开场。他说自己不是以一个摇滚音乐学者的立场去拍摄〈It Might Get Loud〉;同样的,拍摄〈不愿面对的真相〉的Davis Guggenheim也不是一名环保尖兵。Davis Guggenheim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一个以说好故事作为工作的人。他所以用吉他作为主轴,去说三个吉他手的故事,也说三个吉他手联系起来所衍生的故事。。然而吉他手满世界,为何偏偏是他们三人?导演Davis Guggenheim一句「人家我也想要找Jimmy Hendrix啊!」惹得全场哄笑。他掩不住得意地继续说,以一个将故事说得精彩的前提,他很喜欢Jimmy Page、猴鳃雷和Jack White联系起来产生的冲决效果。

    猴鳃雷说:我永远对自己也对工作伙伴吹毛求疵地追寻更多元、更丰富的声音表现,那些追寻,那些声音,就是我。Jack White说:我只是永远想要和听众分享一些所获。三人之中,Jimmy Page超过半世纪的音乐阅历令他兀自地动人。齐柏林飞船时期的Jimmy Page及肩的长发乌黑,脸上若非群玉山头见的清新俊秀和一旦弹奏起吉他的放肆张狂令人分不清他就竟是天使抑或厉鬼。遍历综乐酒精、毒品,他的伙伴,齐柏林飞船的鼓手John Bonham死于饮酒过量引起的急性肺水肿以及更许多繁华梦幻以后的Jimmy Page,头发已经花白。他说:我只是用每天执起吉他,好让我再也无力弹奏的那一日永远在望不到尽头的天边。

    简评:
    齐柏林飞船最著名的作品当中用远不乏Jimmy Page长篇的吉他独奏以及主唱Robert Plant张狂也魅人的性感嗓音。猴鳃雷在动荡的爱尔兰成长,层出不穷的冲突、爆炸、死难在他心中划下的伤痕令他不得不执起吉他进行控诉。这样的猴鳃雷,反动的是齐柏林飞船兀自作乐的耽溺恣肆。猴鳃雷广泛的社会关怀令他永远在乐音当中寻求更深刻、更缜密的修辞。不断在硬件、音效合成和音像科技中实验的猴鳃雷和U2唱出许多结构严整,制做精致的歌曲有如〈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s〉:

    太严整显得虚伪,太精致不免矫饰。浸淫底特律(Detroit)非洲裔美国人社群蓝调乐音的Jack White用他的音乐当中不假雕琢的生猛节拍,发乎于心的真诚吶喊反动的正是有如U2那样深深根植于数字科技的精密算计。Jack White的白线条乐团所以只有他和鼓手姊姊Megan两人,他们以当代的不安与焦虑简洁直白地回溯摇滚发源的蓝调传统,翻出令死滞乐坛惊艳的曲调如〈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You Just Do As You’re Told)〉:

    Davis Guggenheim安排三位彼此反动的音乐人会见的结果竟是一团和气。Jimmy Page、猴鳃雷和Jack White三人忘我地谈论音乐、竞飙吉他固然火花四射,却也令在场某些观众不禁质疑到:让三个反骨倨傲的摇滚乐手在音乐中爱上彼此,摇滚乐还怎么「屌」得起来呢?


    摇滚乐有多屌?也许是在初衷失落复又寻回的许多过错以后,用片体鳞伤换取到一点毕竟不迟的诚实。

     短评

    毫无疑问,电吉他是最富激情的乐器

    7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电吉他教学片。

    8分钟前
    • 吃 硬
    • 还行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音乐纪录片。

    11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老Jimmy 笑起来有点像周润发。

    15分钟前
    • 脑震荡
    • 推荐

    里面关于吉他的小故事很感人~

    20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一部以Jack White、The Edge和Jimmy Page三位吉他手为原形的纪录片,讲述了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创新,用一把电吉他创造出他们独特表演风格的事业历程。该片把焦点放在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上,三个吉他手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向对方展示他们的才华。这片名翻译很无语

    25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 - 闷闷的。不熟悉。看来还有很多资料需要了解。

    30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还行

    三个人更像是三种态度,JimmyPage代表着随性,Edge代表着控制,而JackWhite更像是释放。

    31分钟前
    • Sai
    • 力荐

    不懂音乐

    34分钟前
    • 曾小菜
    • 还行

    jimi Page (Led Zeppelin), ; Jack White (the White Stripes); Edge (U2), 三个玩吉他像玩自己的生殖器一样娴熟的家伙,jimi page和jack white的秀超有启发。

    38分钟前
    • Yeoman
    • 力荐

    以前从没留心过Jack White,没想到这么可爱又生猛,特别是带着小杰克练琴时,音乐生命应该比两个老江湖更旺盛。

    4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it should be loud!

    42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直接把我给看哭了。(别误会,不是电影感人,而是自身原因,有的人为了现实,放弃多少梦想。就在想的一瞬间,回头便是一辈子。看到这部电影,你怎能不激动。古人说男子,少不看红楼,壮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老不看三国,呵呵,羡慕却又无奈。)

    45分钟前
    • 大 象
    • 推荐

    吉他!吉他!

    46分钟前
    • 新同学
    • 力荐

    结尾仨大师一块儿JAM不过瘾!可是jimmy page真尼玛太帅了! 帅了!了!!!

    50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开玩笑么 这三个人不要太牛逼 听听他们讲讲吉他的事蛮不错的

    54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看了三遍,很多启示

    59分钟前
    • RIC
    • 力荐

    光这3个名字就足够强烈推荐了!

    1小时前
    • 利奥波德
    • 力荐

    不错

    1小时前
    • 麦子
    • 推荐

    1.25 看见jack white,于是就下了。只有jimmy我不是很熟悉,也毫不掩饰对jack white的喜爱,三个优秀的吉他手坐下分享对吉他的情感和对效果的痴迷。

    1小时前
    • arlmy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