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摩登情爱第一季

    摩登情爱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安妮·海瑟薇,安德鲁·斯科特,蒂娜·菲,约翰·斯拉特里,戴夫·帕特尔,凯瑟琳·基纳,安迪·加西亚,索菲亚·波多拉,小约翰·加拉赫,奥利维亚·库克,艾德·希兰,加里·卡尔,朱莉娅·加纳,谢伊·惠格姆,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劳伦斯·波萨,简·亚历山大,詹姆斯·塞托,布兰登·维克多·迪克森,安吉拉·吴,亚历山大·詹姆森 

    导演:约翰·卡尼,埃米·罗森,汤姆·豪尔,莎朗·豪根 

    猜你喜欢

    • 更新第01集

      探长雷布斯第一季

    • 更新第03集

      女人领地

    • 更新第05集

      无罪的罪人(剧版)

    • 更新第06集

      星球大战:侍者

    • 更新至第05集

      无罪的罪人第一季

    • 更新至第06集

      星球大战:侍者第一季

    • 已完结

      尝试第四季

    • 更新至第03集

      女人领地2024

     剧照

    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2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3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4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5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6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6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7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8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9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段不寻常的友谊,一位失而复现的旧爱,一桩处在转折点上的婚姻,一场可能不是约会的约会,一个不因循守旧的新家庭——八篇纽约小品,九段“摩登情爱”,演绎当代生活中爱之纷繁复杂,将个中滋味向我们娓娓道来。  剧集改编自《纽约时报》同名专栏“摩登情爱”,“探索当代人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爱的痛苦与欢愉。”

     长篇影评

     1 ) 第七集,精巧的双故事,关于一个孩子的隐喻

    《摩登爱情》第七集讲了两个故事。A故事是一对同性恋情侣找代孕母亲生孩子。双薪有房的中产情侣享受着优渥的生活,又声称反对资本主义的某些恶习,而生活得像原始人的流浪汉代母则不留情面地指出,他们生活中有虚伪之处,名曰关心他人,实则不肯让渡自己的真实利益。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性恋情侣、尤其是安德鲁·斯考特克服了自己的软弱,开始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人,就得到了最后的奖赏——一个孩子。

    B故事则是,这个贪吃的、生活混乱的、总给人带来麻烦的代孕母亲,就是孩子本身。她对食物的渴求超过常人;她不知道规则为何物,不停地弄乱房间,把奇怪的人带回家;她会损害寄主的利益,比如伤害他们的狗;她是被动的,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她非常原始,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就是孩子。B故事的弧光是,你必须接受孩子所带来的一整套东西,包括哪些完全颠覆你现有生活秩序的东西,才能获得最后的奖赏。在这对同性恋情侣中,安德鲁是一开始对养孩子并不热衷的那个,所以他是完成这个弧光的人,他是最终在产房接生的人,他是和这位母亲和解的人。

    这集的题目是“她一个人是一个世界”。孩子同样也是。父母并不是造物主,他们必须像认识一个新世界那样去认识孩子。

    而孩子/剧中母亲对父母的要求是什么呢?不是收入、房产,而是反复确认“他们是否相爱”。

    结尾处,安德鲁给女儿讲睡前故事。完全可以开一个脑洞,那就是母亲的故事其实并不存在,是安德鲁编给女儿听的,他和女儿之间用故事构建了一个缺席的母亲的形象,女儿也会参与到编造这个故事之中。这是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也补完满了生物学上的母亲的位置,让女儿不再疑惑。(如果注意一下,这个女儿和代母长得完全不一样。)

    剧集开头以一段动物世界的纪录片引出“要孩子”的主题,最终以讲故事的方式结尾(安德鲁还有一段和男友的对话:别看了,这是给孩子的书),由实到虚,虚虚实实,很有意思。

     2 ) 剧中8个故事的详细分析(以及和《纽约时报》原版的差别)

    如果说《Why Women Kill》是一地玻璃渣,那《Modern Love》则能重拾对爱的信心。相比前者的爽剧路线,我更喜欢后者的点到为止,温情满满——人生已经够难了,还是要给点甜头才好啊。还不是那种假得要死的甜宠路线。《Modern Love》这部八集单元剧来自《纽约时报》同名专栏,集聚了各种不同的情爱故事,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真实的,且都发生在纽约

    以纽约为背景的剧情是否会更精彩?起码比较意想不到吧,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去大城市的原因:任何形式的感情不管是否合理,都会存在;任何人的选择不管对错,都有原因。

    《Modern Love》用极其细腻的描述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就是爱。

    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

    有位纽约写书评为生的女孩,和她楼下的门卫的关系很奇妙:这个曾经是军人的严肃男子,会仔细观察并给她的每一位约会对象打差评。然而在她意外怀孕后,门卫又成为了那个给她力量和帮助的人,最终看她收获幸福。

    我在看的时候就一直祈祷:千万不要写成暧昧啊!果然没有,Amazon(出品方)真是有操守。女主和门卫之间的感情可以解读成千万种,可能是父女般的亲情,可能是不同背景的互补——门卫一直认为女主学历很好,也许这是他自己的遗憾与欣赏;也可能是大都市的两个寂寞灵魂,未必就要相互靠近取暖,伸出手帮一把就足够。

    女主的演员看着超眼熟,播到一半才意识到这不是《老爸老妈浪漫史》里的老妈嘛!果然是传说中的聪明面孔,带多少男生上楼即使搞出孩子也还是小精灵的既视感。 原版故事更现实,几乎读不出什么浪漫元素:门卫先生在祖国坐过很久的牢,来到美国的时候已经近40岁。他会跟女主聊冷战,聊欧洲,宛如知己;而对她和孩子的关心,更多地像是一种对希望的憧憬——“历史上发生过更多糟糕的事情,你们一定会很好的”,这可能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很多人去问原作者跟门卫有没有后续,她说如果是保持联系的话那没错,她每次回纽约都会去见这个老朋友;而如果是情愫则抱歉真没有。门卫有个长期的约会对象,且他们年纪相差足有20多岁。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温情的点。在号称冷漠的大都市里,一个男人依然可以对一个女人表现出真诚关心,未必是想跟她睡,只是想看她过得好而已。

    When Cupid is a Prying Journalist

    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爱情究竟能不能反悔?

    电视剧跟真实故事的重合率高达90%,男主原型是Hinge的创始人Justin McLeod,和女友Kate分开后一直在想她,然而Kate已经跟未婚夫订婚。采访男主的记者同样有着自己的遗憾:她多年前和一位男子在欧洲相遇后又错过,随后大家各自组成了家庭,却从来没有真正忘记对方。二十年后重新碰面,发现火花还在,于是双双回去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跟丈夫离婚,那个男人则回归了家庭。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气,可能跟选角跟造型有关,那个头发往后梳还插着兜的老男人看起来实在太风流了……后来想想倒是理解,女记者的婚姻本来就已经进入冷淡期,而他却借由跟旧情人的重逢放下了执念,只要两个人都没有怨言就好。

    Justin McLeod跟女友已经结婚了

    PS.现实生活中的女记者的确通过APP找了新的约会对象,然而不是Hinge而是Bumble。

    回到男主的故事。他最终还是把前女友追回来了——只是可怜那个炮灰未婚夫,不过总比结婚后再离强。当时他们婚礼大厅和鲜花都订好了,差一步就要上演逃跑新娘这种经典烂俗梗。

    人生不是《霸王别姬》,正因为做不到才显得蝶衣格为可贵,谁能真的拍胸脯说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呢?有人说既然许下了诺言就要遵守,但我觉得明知道另有真爱还要演下去,对谁都不够尊重。曾经觉得安全感是稳定,然而有时候安全感来自于诚实——从这点来说,我比较赞赏两个女人的作风,对另一半起码尽到了及时告知的义务。

    在真实发生的事件中,做错事的不是女友而是Justin McLeod。大概是这种“女性原谅渣男”的路子太不讨喜,最终换成了性转版本,细思挺想笑。

    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

    安妮·海瑟薇,美美美!

    情节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感情经历。前一秒high到爆,后一秒就down到只能窝在床上睡觉,在蹦迪和冬眠状态随机切换,其实蛮痛苦的。

    这一集还加入了音乐剧的元素,大概是《悲惨世界》还没让安妮·海瑟薇过瘾吧。忍不住感慨好莱坞明星的素质真高啊,长相演技唱功舞蹈样样都很拿的出手。

    现实版本的故事没有那么戏剧化。那位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女律师并没有被频频解雇,而是转而做兼职工作;没有像知心姐姐一样的同事来开导她,主要还是靠医生和药物来控制病情。比较搞笑的是《Modern Love》播出后原作者收到了源源不断的示爱信,她哭笑不得表示“其实我还是可以谈恋爱的,只要对方能明白这是什么病就好”。分享的原因比爱情更重要。她说最大的愿望是让所有家长明白,如果你的孩子在床上好几天一动不动,可能并不是因为懒,而是真的病了——如果当年她的父母能懂这一点,也许她的人生会好过很多。这不是抱怨而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相信现在和未来总会比过去要进步些。

    Rallying to Keep the Game Alive

    《广告狂人》里的John Slattery老了依然有种远超路人的洒脱,在SNL里长期演Sarah Palin(美国共和党的著名女政客)的Tina Fey则漂亮得如此日常,看得我挪不开眼。

    这是所有故事里改编最棒的一个。看原版本的我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吸引人,就是通过打网球说明“夫妻之间不要成天争输赢”这件事——话说知乎成天给我推送莫名其妙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我的前半生》里贺涵会选择罗子君而非唐晶”,拿这句话回答倒是蛮好。然而光绕着这一点做文章就没意思了。这集的亮点在于妻子的抱怨,每一点都如此细碎真实,让人无比感同身受——有时候不是老婆作,而是老公太粗神经了啊。“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俗语不适用于婚姻,多多交流才好。

    现实中的那对夫妻刚过完30年纪念日,事实上他们第一次去看婚姻咨询师的时候,就被认为“你们的婚姻没什么问题,只是都太不能接受负面意见了”——没事则已,一旦被对方批评马上全副武装积极反击。倒是蛮适合参加《奇葩说》的……

    PS. 妻子有句台词太神了,大意是”我感觉我在等着你搞砸事情,然后可以骂你”,怎么能把这种隐秘的情感挖掘和展示得如此到位!

    At the Hospital, an Interlude of Clarity

    同样是把无趣故事改编出深度的一集。

    现实版本很伤心的:男女主并不是第一次约会而是第四次约会才发生意外,男主被割断血管送医,女主陪了一夜。他想着“啊我们要么就不会相见要么就是一辈子了”,结果都不是。他们交往了几个月后,女主说她还是放不下前男友,于是离开——其实在剧中也有伏笔,她的确说过自己才刚分手不久。更狗血的是《Modern Love》的专栏刊登原文后不久,那个女生回来找男主了,说看得好感动进而又约会了几次,最后还是走了……可见不行就是不行。

    电视剧的角度很好,选择了“真实面对彼此”这个点。男主有焦虑症,女主则沉迷于陌生人的关注,在医院的那一夜他们坦诚相对,最终在公园里度过了一个安宁的下午。不过我还是没怎么被打动……总觉得类似吊桥效应,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会让人有种倾诉的愿望,甚至产生“啊她/他很特别”的错觉。等回到大街地铁办公室就发现一切都没变,讲出来也许会好些,但跟喝酒一样,迟早要醒的。

    So He Looked Like Dad. It Was Just Dinner, Right?

    完全Get不到的一集。

    女主从小丧父,把公司里的中老年同事当成爹一样迷恋。可人家年纪再大还是个男人啊!当然就往男女关系的方向想了。最后郎有情妾说不好意思你误会了,就此结束。这真的大丈夫吗我怎么只看出了恋父情结呢……而且还撩了跑。躺在一起叫爸爸真的太诡异了,让我有点不适。可能篇幅太短,没办法写出《洛丽塔》这种又美又变态的感觉?算了并不想看。

    Hers Was a World of One

    9012年荧幕上最性感的男人又回来了!《伦敦生活》里的神父在这集里演Gay Couple的其中一位,俩人决定收养孩子于是跟一个嬉皮女孩产生了交集最终相互理解,蛮温情的。哦黄老板还客串了几个镜头,终于让他那乱糟糟的头发跟胡子得到了完美的解释——不就是homeless style吗懂了!

    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看剧的时候我就在吐槽:不科学啊,流浪汉还能那么干干净净甚至漂漂亮亮的?果然现实中的小朋友就问“为什么我妈这么臭”,因为没洗澡也没干净衣服换啊……而且那个生母还频频嗑药甚至入狱。那对Gay Couple的描述是“她还活着,我们还保持联系”,这可能已经算好的了,想想《阿甘正传》里的Jenny吧。对我而言,嬉皮真是除了穿衣风格之外,别的都不能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

    最后一集的原版故事很详尽,剧集反而一笔带过,更多是起连接作用。八集中的人物一一出现,擦肩而过,在纽约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里上演各自剧情。

    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作为结束呢?可能是Circle of Life的意思,以老年人的爱情收尾。两个跑马拉松比赛认识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试探,走近,约会,热恋,进入婚姻并匆匆告别。美好的时间很短却依旧浓烈,用老太太的话说,“到了这个年纪,我们除了相爱并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另一句感人的台词出现在葬礼上,“到了这个年纪,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这句话就变得没那么遥远”,有点泪目。

    这就是《Modern Love》的全部故事,整体质量相当不错——卡司、拍摄水准、BGM,总之挑不出毛病,有点《纽约我爱你》的意思但更接地气,当然艺术性没那么强啦,主要看个暖心。

    尤其要夸一夸剧本。我断断续续一直看那个专栏,之前并没有太大兴趣,总觉得良莠不齐,很多故事骨子里是地摊文学——比如“和有妇之夫发生关系让我学到了什么”,“她是我父母之间的第三者”,“我丈夫想跟他的前妻葬在一起”,啧啧啧。

    然而编剧很厉害,从一堆故事里找出了最特别的那几个并加以美化,让大家可以继续对爱情和纽约保持幻想。在大城市里天天要走很多路,动很多脑子,只有感受到心动和心碎,才能明白和确认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篇集合,叫《25 Modern Love Essays to Read if You Want to Laugh, Cringe and Cry》,也许下一季就会从中选几个拍!这个专栏里有些故事还是蛮有趣的,我记得有篇讲的就是夜猫子和早睡者的恋爱。)

    想看更多内容尤其是每月书影音推荐的可以戳我主页!

     3 ) 回访当年给《纽约时报》投稿的读者

    Modern Love栏目,是《纽约时报》从2004年开展的读者投稿专栏,编辑们从众多的读者的“爱的故事”投稿中,每期选出最能打动人的一篇刊登。

    这些形色各异的小故事,有的无疾而终,有的开花结果,有的濒临分手,有的危机解除,有的在挣扎,有的已释然。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纽约这座城里的普通人。

    这些短小的故事,并不完全是关于爱情,它们缘起缘灭、情态迥异,都是在纽约这座大都市中的、人与人之间奇妙而细絮的羁绊,微妙又不失暖意,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最近笔者回访了曾在《纽约时报》投稿的四位读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投稿,才有了如今这部热播剧《摩登情爱》。

    1.《当你最重要的男人是个门卫》

    美剧《摩登情爱》的第一集,是来自于朱莉·霍本2015年投稿的一篇文章。女主角在纽约经历着各种没结果的约会,而门卫古兹明却是守护她的唯一的男人。(D:笔者,J:朱莉·霍本)

    D:当时你的文章写了一次意外怀孕,但其实你并不爱孩子他爸。而那个重要的男人古兹明却一直守护在旁。很想知道你当时分享这个故事的心情。

    J:其实当时是有点儿难为情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古兹明对我的友情和关爱非常伟大。这也只是一篇150字的小短文,算不上文章。

    可能这篇短文看起来,我的身边除了古兹明就没有别人了。这可能是短文体裁比较局限的一个地方。另外就是,这篇短文不是探讨我怀孕的问题,而是对于一个单亲妈妈而言,生活应该怎么继续下去。

    D:为什么怀孕产子对于你来说不是一个问题呢?

    J:我是一个天主教徒,所以从来不会在这个方面有任何疑虑,有孩子是肯定会生下来的。

    D: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女儿多大了?

    J:有8岁了吧?我是四年前(2015年)发表的,她现在已经12岁。不过,她好像两个礼拜前才真正看我写的这篇东西。

    D:那么对于现实中的古兹明,无论是你的文章或者是现在的电视剧,有没有因为自己处在焦点之中而感到不安呢?

    J:他好像没有什么这方面的疑虑。我还以为他会因为成为我文章的男主角而感到高兴呢。不过当时是得到他同意的。他是个无名英雄,很聪明,理应受人关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职业对社会的贡献,我觉得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D:他现在还在做这份工作?

    J:还在呢,在上西区。你现在就可以在那儿见到他。每次我来纽约,都会跑到门口偷偷看他在不在。

    D:对于你的故事,大部分读者和观众第一直觉都会认为,你和古兹明应该有个更浪漫的结局,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J:真的!我有一个好朋友就问我,为什么不嫁给古兹明?然后我就说,哈?但是没有啦!在现实中这么多年来,他都一直跟同一位女士约会,而且他年纪比我大很多。

    D:那这种感觉是不是更像一种父亲一样的,保护性的关系?

    J:是的,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D:那你看到电视剧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有不开心吗?

    J:是有点儿。但是人家写明了是被改编过的,而且改动特别大,跟原本发表的文章差距已经比较远了,反而这样会帮助大家区分影视跟现实的区别。除了视觉上,有些画面看起来真的很像我现实中的样子。

    D:譬如说?

    J:公寓的大堂,女主角的着装,演我女儿的小女孩,还有穿着制服的古兹明等等。这些都是特别纽约式的场景,真的很能唤起大家的回忆。但是剧情的改编挺大的,所以完全不会跟自己的生活对号入座。

    D:我还记得那个场景,当剧中的玛姬第一次带着孩子从医院回家的时候,古兹明出来迎接她们说的那句:“干得漂亮,孩子真美。”这句话是直接引用你文章的。

    J: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他帮我打开车门,将婴儿篮从车里拿出来。

    D:那他在现实中,有像剧中那样带你女儿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吗?

    J:从来没有,他一般都只是在大堂迎接我们。这就是纽约生活啊,大堂就是小孩子的游乐园。

    D:那对于你来说,剧集中哪个场景最真实?

    J:嗯,就像开场的那样吧。每次我约会回来,都会在路口就说再见。因为我不想让古兹明看到我约会的男生,很怕让他看见。我还没有剧中的角色勇敢,通常我会偷偷溜进大楼,又或者算准了古兹明值班的时间,提前十五分钟把男生带回家。这样就不用害怕被撞见了。

    D:在剧中看起来,好像除了古兹明就没有别的门卫了。

    J:对的,差不多是这样,他一周可能要上6天班。

    D:但他是唯一一个跟你有这种特殊照顾关系的人?

    J:是的,以前还有另一个门卫总是教训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我心里就在想,我又不是来听你教训的,就算是,也是古兹明来教训我,不是你。

    D:那你现在的爱情生活还好吗?

    J:女儿出世之后就再没有恋爱过了。我女儿会偷偷帮我开约会账户,然后帮我约会。但是我觉得她是为了让我分心,别老盯着她,哈哈哈。

    2.《如果丘比特是个八卦的记者》

    当曾经的恋人再见面,你希望对方还是当年喜欢的样子吗?狄波拉·科帕肯2015年给该专栏投稿时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关于自己的逝去三十年的爱情,二是关于约会App Hger创始人贾斯汀·麦克劳德的爱情,他们俩的故事最终成了《摩登情爱》第二集。(DJ:笔者,DC:狄波拉·科帕肯)

    DJ:读者在《纽约时报》读“摩登情爱”专栏时经常会问,这些都是谁写的呢?目的是什么?那么我现在替读者问你,选择在一个公共领域曝光私生活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呢?

    DC:我相信在有很多人在揭开个人私密时刻的时候,都会站在一个共同拥有的人生经历的这么一个角度。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想知道,这世上是不是只有我有过这些感受。我收到过很多读者来信,他们说谢谢你替我说出心中一直想说的话,我讲的故事可能是任何一个他者的故事,是他人的无奈和悲伤。

    DJ:我想问,那个很久以前的恋人,现在还有联系吗?

    DC:不常联系,但在社交媒体上有互相关注,远远地看着对方的生活。

    DJ:那后来写文章或者是编剧构思的时候,有联系过他,跟他说一声什么的吗?

    DC:当然有。

    DJ:那当时是已经恢复联系了,还是这么突然联系上的?

    DC:还蛮突然的。当时打算重新联系的时候是因为要为一本小说做点资料搜集,这个名字就突然闪现在屏幕上,我当时还在想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后来发现还真的是同一个人。

    DJ:这次是时隔多年后第一次联系?

    DC:是的,至少三十年前在巴黎放了我鸽子后的第一次。我后来才知道,当时他在巴黎把我的电话地址弄丢了,即便我们都很想念对方。

    DJ:那是三十年前,今天可能不会发生这种事了。但我很好奇,那一刻对于你来说应该是非常心碎的,这种心痛是不是迫使要忘记他?所以你这么多年来应该都从未试过去找他吧?

    DC:我们成长在不同的年代,那是1989年的事儿了,当时没有互联网。我在牙买加的海滩上遇见他,后来在伦敦彼此共度一周。我和他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电话号码,我连他住的地方都不知道。

    DJ:所以当时情况就是,即便很想找也无从下手是吗?

    DC:他的名字很普通,太常见。这些年来我一直很想他。但是如果你在牙买加的海滩邂逅了一个人,在伦敦爱了十天,然后便消失无踪了,你会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

    后来重新联系之后,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我们分别后的第二年,他一个朋友在巴黎祭奠吉姆·莫里森的时候,我正好就在那儿做采访。

    他的朋友给他看当天的照片时,他忽然在其中一张照片里看到我的身影,然后他问朋友,你跟她说话了吗?他朋友跟他说,没有,她只是一个正好在场的摄影师而已。

    那是他最后一次“接触”到我。然后就到了互联网时代,我的新书在2000年出版,他当时用谷歌搜索到我的名字,但是出来的信息是我和我老公孩子的照片,后来没过多久他就遇到他现在的妻子了。

    他说他一直抱着一种幻想,希望有一天会找到我。他希望这些年来我都一直挂念着他。这是一段随着时间而不断累积的情感记忆。

    DJ:后来终于在纽约再见面的时候,感觉如何?

    DC:觉得特别哀伤。我们坐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吃着三明治,聊着聊着。整整20多年,一直没有见过面。很紧张,又好像有点想哭,我的婚姻在那时陷入困境。直到那一刻,我才突然发现,哦,是的,这就是我在婚姻中缺失的那个东西,这种爱的感觉。

    DJ:那后来你离婚了吗?当时已经分居了吧?

    DC:还没呢,还没离,但是很痛苦。那个从前的恋人住在加利福利亚,我住在纽约。他就像是我的记忆盒子似的,我会不时给他打电话。我们后来有过一段很密切的联系,这让我看清我自己的婚姻,也让他明白他现在的婚姻生活有多美好。所以每次他抱怨自己妻子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得了吧,这有什么呀,都能解决的”。

    DJ:那他看到你的这篇文章时,是怎么想的呢?

    DC: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他非常感动,没有想过我俩的关系,可以给贾斯汀(译者按:狄波拉第二个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勇敢去爱的力量。

    DJ:所以对贾斯汀的改变是真的?

    DC: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现在贾斯汀已经和前女友凯特复合了。所以有时我会想象成,将一颗鹅卵石投进平静的湖中回荡出圈圈涟漪。我想象着那段30年前无疾而终的感情,在30年后以某种方式延续在一个陌生人的生命里,真不可思议。

    3.《无论我是怎样的人,请接受我》

    将躁郁症搬上荧幕,在《摩登情爱》中形成了既搞笑又治愈的一个小短剧。源自于2008年特里·切尼投给纽约时报的一篇小短文。与躁郁症孤军作战几十年,到最终可以勇敢面对,不再害怕别人的眼光,将自己的病症对所有被伤害过的朋友、同事们坦白。这就是第三集。(D:笔者,T:特里·切尼)

    D:你的故事写的是自己,长期隐瞒躁郁症这个事实。但现在故事被拍成电视剧,有更多人知道你的情况,会害怕吗?

    T:被吓坏了。除了我的医生,其实很少人知道我的情况。我是那种就算立马从世界消失,也没多少人会发现的路人甲。工作中我的效率特别高,一直领先同事,为弥补发病时落下的工作,在学校时也是这样。但是我很害怕,一旦别人都发现我是病人后,会被解雇或没人喜欢我。

    D:文章发表之后有什么变化吗?

    T:太让人惊讶了,这么多人重新联系我。很多人表示认同我,甚至有人请我去演讲,我还被求婚了呢。

    D:真的吗?

    T:真的,有人读了“摩登情爱”专栏,认为我值得拥有爱情。

    D:是通过邮件联系的吗?

    T:对,通过邮件。很遗憾,我不能一一回复。那时真的又紧张又美好,突然觉得好像大家都认识我了,开始去重新接触那些以前的朋友,特别是和我共事过的同事。他们都说,其实我们都特别想去了解你,但是一直无从入手。

    D:那别人跟你说“我其实一直想了解你”的时候,你会松一口气吗?还是会更加困惑?

    T:其实挺烦人的,我以为我隐藏得特别好。所以我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会选择比较中肯的方式。但是08年的时候嘛,躁郁症不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人了解。

    D:人们是不是老被你的极端情绪搞糊涂?我的意思是,有时你会情绪高涨效率奇高,有时极度低落几近失踪,抑郁的时候应该就完全不露面了吧?

    T:我觉得大家只是想弄明白为什么我有时会无端失踪。我其实从来没有丢过一份工作,也不会受到任何来自专业上的指责,但我会消失。那个时候大家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家工作。所以我只能做兼职,更弹性一点的时间安排。

    D:那你消失的时候,你其实是还在工作是吗?又或者就是完全不能工作?

    T:完全不能工作。像婴儿一样蜷缩在床上,不能动弹。最恐怖的抑郁状态,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精神迟缓,动都动不了。不能起床,不能上厕所,不能接电话,死尸一样躺着。

    D:持续很多天?

    T:对的,和外界断绝任何联系;所以我炼造出找借口的能力。从小就非常善于找借口,我妈是一名护士,我家有的是医学书籍,什么病我都能编出来,而且编得头头是道。

    D:你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吗?

    T:我爸妈也不知道拿我怎么办。因为学习成绩很优秀,又不是坏孩子,就是觉得行为很古怪而已;而且躁郁症在我的年代几乎没什么人知道。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一个孩子躺在床上好几天,不哭不动不吃不喝那肯定很不正常。

    D:现在你的故事被拍成电视剧,应该可以提醒更多人学会注意。剧中安妮·凯瑟薇用比较夸张的方式描绘了你的经历,你是怎么看的呢?

    T:我其实跟她有过一次很深入的交谈。跟她谈了躁郁症的感觉,还有发生在我身上的经历是怎么变化的,她应该听明白的吧。而且我知道这一集的导演约翰·卡尼和安妮·凯瑟薇在处理角色上都非常小心。

    他俩对这事儿的处理很细致,当时的交谈挺愉快的。而且他们也希望从细节上了解更多,而非通常人们所说的刻板概念。我记得安妮问躁郁症的情形时,我跟她说动作是非常迟缓的,就像被很重的担子压着,动都动不了。

    和导演约翰探讨的时候,他说他想起《爱乐之城》歌舞的片段,我觉得这就非常棒,因为情绪高涨的时候的确就像电影里那样欢快,一切都是明媚的。

    D:你的文章发表至今已经12年了,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跟我们谈谈你最近的生活吗?

    T:我已经不做律师了,我的第一本书《狂躁》是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的畅销书,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八种外语。

    第二本书叫《纯真的黑暗面》,讲述我在躁郁症中的童年。然后现在刚完成第三本书,明年秋天出版,叫《现代疯狂手册》。

    D:那你的感情生活呢?

    T:我现在已经很健康了,而且也在恋爱中。几乎后来约会的男人都读过我的文章,我希望如果有人想要和我接触,那这是你应该首先知道的事情。我不需要再去为自己的行为解释,也摆脱了不少麻烦。

    有很多人会问我与杰夫(译者按:剧中女主角邂逅的男人)后来的事,很遗憾,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我曾经希望“摩登情爱”文章登出后,他可能会再次出现,但很可惜,再也没收到过他的任何信息。我依旧会去光顾同一家杂货店,也许哪一天会再见面。

    4. 《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

    在2013年的文章中,安·莱瑞曾投稿来探讨她与丈夫(演员丹尼斯·莱瑞)的“婚姻危机”。到今天,这对夫妇刚刚庆祝完30周年结婚纪念日。当年濒临离婚时,夫妻俩学到了两个关于爱情的教训:1)不要逃避或者害怕分开,因为这很可能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关键;2)如果将婚姻比喻成打网球,学会如何你来我往是很重要。(D:笔者,A:安·莱瑞)

    D:投稿的时候是你们婚姻关系最艰难的时候,是什么促使你写这篇文章的呢?

    A:很少有人喜欢写婚姻失败的,但是在我们俩的关系里,连我们最亲的人都感觉不到我们关系出了问题。我们俩当时掩饰得很好,连孩子们事后都觉得特别惊讶。他们一点儿都没察觉,可能太专注自己的生活吧。

    但是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走出婚姻咨询师的办公室,面向对方宣布婚姻失败时,时间变得特别漫长,但是这样也让我记住当时每一个点滴,我穿的鞋子,走路的步伐。当关系真正面临分开的时候,会更清晰地意识到多想留住对方。

    承认婚姻失败对于一对伴侣而言都是特别可怕的,但这也是考虑了很久的事。其实就算说了出来,这个世界也不会爆炸。

    我们当时就是,“噢,我饿了,一起去吃点什么吧。”然后所有压抑感都突然不见了。我当时还特别拧巴,想要维持这种婚姻的失败感,但是丹尼斯马上投降了,“我错了行吗,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去吃饭行吗?”

    然后我说,“天啊,好吧,其实我也是”。完了我俩就一块儿去看了场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还在影院像往常一样缠到一块儿,因为丹尼斯腿很长,所以整晚都只能脚缠着脚。

    D:你们看了什么片子?

    A:《老无所依》,挺残酷的,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看电影的时候丹尼斯会跟我讲这些摄像机运动的规律,这些我都不太懂,因为我比较关注的是剧情。但是一起看电影的时候,我会不自主地往他的角度去想。然后突然在心里问了自己一句,“如果可以选择,最想和谁一起看这部电影?”除了他我想不到还能有别人。这种感觉很特别,而且已经很长一段时间远离自身了,但是我确信我们两个都感觉到了。

    D:你知道吗,你描述的这种感悟还挺通透的,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好像你说的决定离婚反而可以挽救婚姻那样。

    你在文章中还提到了《帝企鹅日记》,然后在剧中成了非常精彩的一个小场景,可以说说这是怎么来的吗?

    A:这是我跟丹尼斯的共同爱好,也是我们最喜欢的电影,我们都很喜欢自然纪录片,每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哭个不停。

    然后《摩登情爱》的编剧莎朗·霍根就想着怎么可以将这一段变成剧中的场景。后来我还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呢。

    D:那你现在还跟丹尼斯一起打网球吗?他还是打那种“丹尼斯网球”?

    A:我们还在打,我现在喜欢女子双打,他现在更多地和职业选手打。不过他还是很讨厌比赛规矩,所以他还是老样子,喜欢在比赛中随心所欲地改规矩。

    他发球真的很烂,所以如果我们一起打球,一定不做搭档。这很正常,如果我和别人搭档,而搭档失误了,我通常会一脸随和地说,“没关系,别担心,再来。”但是如果是丹尼斯失误了,我通常会说,“见鬼!抽什么风啊?”

    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共识,就是喜欢一对一单打,自己赢固然高兴,但是对方这一球打得好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挺开心的,其实婚姻就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友谊赛。

    D:对,其实是为了延长游戏所以继续打下去。

    翻译|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记录每集想法

    总体三星半吧,鸡汤文。

    爱上第一集的女孩。

    第二集蛮喜欢那种一见钟情,也很赞同女作家说的我们的爱不需要用开房来证明。但是我不喜欢男作家的女友,吃回头草上瘾吗?可不可以留点白月光在心里。

    第三集。有双向经历的立马代入自己,觉得关注了这个群体,表现了他们的真实。如果说觉得这集不好,就有人跳出来说因为你没有双向怎么会感同身受。问题在于我有没有双向吗?

    第四集挺无感的,一对失去共同语言和思想的夫妻,是如何重新找到一起生活的凭据的,非常浅没什么说服力。

    第五集特别喜欢,yp约到对的人这种设定反复讲了不少还能拍出一点点新意算是突破了。天一亮我们又成为我们。

    第六集,去你俩妈的,什么比玩意儿。

    第七集,选择领养的夫夫我给一个赞。其实不一定需要真正血缘的联系,如果只是想成为家长,从小养大一个小孩就可以。 第八集,羡慕他俩加起来已经活了140岁,感觉挺难的,就单说活到这个年纪。

    最后的混剪其实很刻意,貌似只有第七集做了梗,其他都是补拍硬凑。人生就是过程,有时候一个故事不需要交代前因后果。

     5 ) 第五集,危机也是一种缘分

    这是男女主的第二次约会,男主带女主回家,酒已经倒好,话已经挑明,浓情蜜意,渐入佳境,衣衫半解,男主在沙发上想要摆出一个性感的pose,然后,当着女主的面,从沙发上滑了下来。好像这还完全不够尴尬似的,男主发现他打碎了酒杯,玻璃深深刺进了他的上臂。

    接着就是一顿手忙脚乱,女主重新穿好已经染上大片血迹的白裙子【尴尬】,帮男主穿上长裤【更尴尬】,一起上了救护车,听救护员询问男主各种隐私问题,比如有没有服用药物(有,抗抑郁药)【尴尬三连击】,各种疾病史、过敏物,这种有些人到了结婚后也不一定问过对方的问题。

    到达医院后,男主需要做手术,女主帮他保管物品,麻药退后男主醒来,被叮嘱仍旧需要留院观察6个小时。

    我在纽约住了一年半,当时我身边认识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本地人”,没有父母家人在身边。遇上头痛脑热,都是我们这种离乡背井的人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候。大部分的朋友也都是需要上班赚钱的打工族,没有天塌下来的大事,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请假来医院相陪。

    女主倒是主动留了下来,于是男主和女主把这当成约会的后半段,既然不能再有什么物理运动,那就变成了纯对话和精神交流。由男主的抗抑郁药开始聊,从原本第二次约会的调情、轻快的话题,变成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互相的坦诚交流。女主说,她也是带着私心留下来的,有一种把这个事件“拍照发pyq让人点赞”的心理,后来更是承认,她是一个重度的attention seeker,从大街上迎面路过的陌生人,到social media上的所谓的朋友们,她希望被人注意,被人喜欢,她也知道自己good at dates, but bad at long-term relationships。

    第二天天亮后,男主出院,两人一起喝咖啡吃早饭,除了男主手上的绑带之外,似乎是一个普通的激情date night之后的早上,但是尽管没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男女主之间的关系已然远远超过20、30个date之后的感觉。

    昨天看武志红的书,有一句,爱,是理解和接纳。另外有一句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大意是说,遇到性,遇到爱,都不难得,最难得的是遇到理解。我并不觉得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我的完美对象。我每天擦肩而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可能有很多适合成为朋友,可能有不少是理想情侣的人选,然而没有机会相识、相知。甚至哪怕已经相识,也只是点头之交,没有契机可以更近一步。比如有些中学的同学,当年并没有很熟稔,过了十几、二十年之后,却阴差阳错开始变为更了解的朋友,却没得追溯说,为什么我们没有一早就这么惺惺相惜。

    而理解虽说是一种能力,但更需要的是缘分的辅助和加持。

    最动人的是,男主对女主说,不知道我们之后会很快分道扬镳,还是在一起很长很长的时间,或是anything in between,这一晚,对于他,mean something。

    我觉得男主所说的,就是大城市里的modern love吧~

    ==============第三集评论搬运的分割线==============

    第三集,被深深戳到

    我并没有看过医生,也不觉得自己有bipolar。只是看到剧中的情节,女主窝在被子里动不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能够深深地理解,有“她正穿着我的鞋子”的感觉。剧中的女主是chemical imbalance导致的器质性的疾病,而我想说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压力之下的mood swing。

    开头女主角情绪高昂的时候,就有点替她捏把汗,后来她低潮的按钮被打开,我自己的久远的回忆也被打开,那些许久没有经历过的关着房门痛哭流涕的日子,都从沉睡中被唤醒,一个一个地跳了出来。

    我状况最糟糕的时候,是刚毕业出来做审计那会儿。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在公司里资历最低,我又是外地人,要讲非母语,和同事之间隔着一层文化差异。每天上班,看着周围的人,怎么都如此神采奕奕,有用不完的精力,我也只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表现得若无其事,和别人没什么差别。

    下班回到家里,就觉得整个人都被抽空了,不想讲话,不想见人,闷头在房里吃外卖,自闭。对一切都毫不关心,冷漠,拒绝沟通和交流,把自己关在门里,把整个世界挡在外面。

    遇到一些很小很小的挫折,就会整个都人垮下来,所有的自信都荡然无存,完全没有一个客观评估和认可自己价值的能力。周期性地意志低沉,积累一段时间,爆发一次,很像女主躺在厕所地板上的那一幕。哭完发泄出来,然后继续积累,循环往复。再加上暴饮暴食、熬夜、不运动,脸上长满痘,谈恋爱也是无门,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孤独又给情绪低潮加上一个更重的砝码。

    就这样熬了几年,换了工作,搬了城市,歪打正着地好了起来。环境轻松,压力变小,情绪崩溃的次数越来越少,连痘痘也开始好转,打扮更得体,多了时间和精力出去玩,交朋友。

    回头看那几年的生活,我的结论是,自己不适合当时的工作和高压力的环境。鸡汤文会说,压力越大成就越大,但每个人适合的风格真的不一样,有人可以在压力下超水平发挥,而我在相对宽松的氛围里,才会有更好的创造力和工作状态。有的时候勉强坚持并不是美德,承认做不到,放自己一马,找一条更适合的路。

    另一个让我越来越好转的原因是,我找到了那个可以在他面前坦诚一切的人。不用装作自己很牛或是很懂,可以暴露自己的无知、愚蠢、冷漠,可以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且仍然被接受。就像片中的女主角,向前同事说出自己的病症之后,得到她完全的接受,自己也得到解脱。这种感觉,无与伦比。

    当年那些神采奕奕的同事们,我在后来回去看他们的时候,听到一件小事,说是隔壁组一个看着很光鲜的同级的帅哥,有的时候中午不吃饭,一个人走上楼顶散心发呆。我想,要是那时我就知道了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来说肯定是莫大的安慰。

     6 ) 亚马逊的单元剧(歌单基本全了,QQ音乐、苹果音乐、网易云等都有了专辑,感谢讨论区各位朋友提供信息)

    个人感觉翻译为《现代爱情》不太合适,有几个故事讲的是更广义的爱,或者说是友情更恰当些。

    这些爱的故事都是《纽约时报》的Modern Love专栏里普通人的真实故事。片头的照片大概与这些故事有关。

    第1集 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

    一个独居在纽约的年轻女子,与她的门卫Guzmin之间的忘年友情。Guzmin是她的门房,保镖,知己,一个父亲般的形象。

    曾经是军人的Guzmin有一双鹰眼,在狙击手的射程范围内可以对来人有大致的判断。

    其实他只要看到女孩的眼睛,就知道她身边的男人是不是合格。

    “闭嘴,纽约!”

    第2集 When Cupid is a Prying Journalist

    在这个故事里,爱情并没有特别之处。记者才是射出爱神之箭的丘比特。有的爱可以失而复得,有的只能遥遥相望了。

    第3集 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

    安妮-海瑟薇扮演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讳莫如深,使她失去了多份工作。感情也不顺利,重要的是,她离开的人或公司都并不知道她的病情,可能会怀疑她的为人。

    这里爱情也不是重点,最后的女上司才值得赞颂。女主因为她才开始向别人敞开心扉。

    (PS:那些年莫名离开我的人,是不是bipolar啊?)

    第4集 Rallying to Keep the Game Alive

    年久的婚姻更接近亲情。

    维持婚姻,就像玩羽毛球或网球时的和平球,为了使游戏时间尽可能地长,需要双方的配合。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或仅仅是为难对方,就把球打得角度刁钻或力道甚强,游戏就会早早结束。

    约翰-斯拉特里这些年竟没有变化。只是一头白发比《广告狂人》时稀疏了些。

    第5集 At the Hospital, an Interlude of Clarity

    医院是个让人觉醒的地方。

    本是陌生人的男女主第一次约会出现了意外,直接去了急诊。一夜之后,女主不再关心她网上直播的关注率,洗去铅华,素面示人。两人最后的关系并没有明确,但可以肯定那是一种温暖的、让人宁静的东西。

    医院的卫生间里,两人当着对方的面方便,并不避讳。

    “我们好像快进了好多年。”

    第6集 So He Looked Like Dad. It Was Just Dinner, Right?

    女孩自小没有父亲,把对父爱的渴望投射到公司的年长同事身上。

    同事误会,以为是暧昧的暗示。

    求欢不成,仍可以做朋友。这与现实中遇到的男人不一样。这大概是我们需要电影文学作品的原因吧。

    第7集 Hers Was a World of One

    一对同性情侣收养小孩子的过程。安德鲁-斯科特出演,他看到小女孩的出生过程,眼睛满是泪水,对那孩子产生了真正的感情。

    而孩子的生母也不是真的冷漠无情,她经过认真的观察才相信这一对人会是负责任的家长。

    第8集 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

    夕阳之恋,格外甜美。因为早已饱尝了生活的起起落落。

    最后一场雨,把八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还交待了一些略去的细节。

    挺美好的。

    明天找剧中音乐,慢慢回来补充。


    明天的明天到了。。。

    片头,第二集片尾,第八集片尾,都是新歌。。。

    预告片中的背景音乐,是Cat Power的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另一个30秒的预告片,歌曲是 Love Will Keep Us Together / Neil Sedaka

    第一集:

    片头曲,是新歌Setting Sail,By John Carney和Gary Clark,目前Youtube这首歌的资源是从本剧中截取的视频。

    部分歌词如下:

    We face music together. And throw our heads in the rain. Face all kinds of weather. But not afraid of anything. When the sun comes out, we'll be on our way. We don't care where we land....

    Somebody to Love / Robert John Ardiff 【9-10分钟处Maggie阅读时】

    Teach Me Tonight / Erroll Garner 【Mark一直没打电话】

    The Girl Who Fell to Earth / Gaz Coombes【20分钟左右Guzmin护送Maggie进门,把Ted关在了门外;结尾处当他们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漫步时,重放了这首歌。】

    Clowns / Goldfrapp 【24分钟,Maggie和新生儿回家】

    12分钟处,City of Light,亚马逊只是这样标注了一下。

    第二集:

    片头曲同上集,之后是一首Bobby Short现场表演的I happen to like New York,还能听到掌声呢。

    Emma和Joshua第一次在动物员谈论猎豹时,Tables and Chairs / Andrew Bird。

    Josh与Emma在大猩猩处重聚时,只有音乐伴奏。。。

    女记者和Andy在一起叙旧及Andy注视家人时的歌,是Nerina Pallot的Circus,绝对是新歌。

    片尾,Human Love,By Gary Clark。【新歌】

    第三集:

    Anne Hathaway本人唱的Supermarket。【算了算了,这又不是爱乐之城】

    与Jeff在冰淇淋店时,是Robert John Ardiff的Lying in the Gutter。

    Bipolar Girl / Anne Hathaway本人

    Put the Blame on Mame - From "Gilda" / Rita Hayworth,是安妮-海瑟薇整理房间准备约会时的歌。

    结尾的Make yourself a happiness pie,by Leslie Sarony,1931年的歌。【1931年中国在唱什么歌,是金嗓子周旋吗?对平行世界很感兴趣诶。】

    第四集:

    Large Hearted / Paul Fonfara, The Ipsifendus Orchestra,Pan穿过中央公园,孩子们去露营。

    Don't Mention the War / The Divine Comedy 【片尾】

    第五集:

    Poinciana / Ahmad Jamal

    Billy Boy / Ahmad Jamal 【打碎杯子】

    上面两个都是爵士钢琴曲,没有歌。

    离开医院时,是Robert John Ardiff的People Talking。【这已经是本剧出现的Robert John Ardiff的第三首歌了。】

    Days Aren't Long Enough / Steve Earl & Alison Moorer【两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剧集里的演唱者是Thomas Dybdahl and Lera Lynn)

    第六集: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MV 1009: Bourree I / Yo-Yo Ma 【马友友诶!】 Maddy找理由在Peter的办公室附近晃悠。

    Quando m'en vo from La boheme, Act II - Voice / Giacomd Puccini 【普契尼诶!】Maddy在她的dad date,Peter在做饭。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29: II. Langsam / Leonard Rose, Leonard Bernstein, New York Philharmonic 这段是Peter在卧室听的音乐。

    这集都是古典音乐吗?欢迎来讨论,或纠正。

    Walking Away / Regina Spektor 【片尾曲】

    第七集:

    Ari Ari (Indian Street Metal) / Bloodywood,Karla做饭,她的东西摆满客厅,Tobin和Andy回到家中。

    September Song / Django Reinhardt,三人住在一起。

    Kooks / Gary Clark,片尾。

    【Gary Clark,1984年出生于德克萨斯的奥斯汀,音乐风格糅合蓝调、摇滚、黑人灵歌(soul music)以及hip hop的因素。】

    第八集:

    I happen to Like New York (From "the New Yorkers") / Bobby Short【第二集也有这首歌】

    The Lost and Found by Gary Clark & John Carney 【Jasmin与Rob在小餐馆门口相遇,开始约会,直到最后。终于找到了,但是,它是个新歌。】

    (这回全了吧?)

    非常感谢各位讨论区提供线索的朋友们,感谢点赞、收藏和转发的朋友们,感谢MTV,感谢CCTV。。。

     7 ) 精英故事也依旧是关于爱

    前四集是去年和前任一起看的。他兴趣缺缺,勉强陪我看了几集。看到第一集最后门房对女主说“ I was never looking at the man. I was looking at your eyes. ” 我不可抑制地立刻哭了出来。他在旁边被吓了一跳,说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

    我并没有向他解释,我只是触景生情。我明白我们之间的不合适和他的勉强,心里清楚他随时会因为更好的选择离开,如果他会看,那我眼里除了满满的喜欢还有不确定和不信任。我只是不想主动放弃,我以为再难有的喜欢的人。现在回头来看,不喜欢我的,永远不会觉得合适,无论我多么委曲求全为他改变,他都会觉得不合适。而我喜欢的也只是这一类人,并非他一个。离开不喜欢我的,怀有希望地去找下一个就好了。

    第二集不算很喜欢,是个好看的童话。但其实生活里大多数重要的人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不后悔,以及学会接受。

    第三集so sad。安妮海瑟薇演得超棒,为她收获了前上级这位朋友感到高兴,她一定能走出来的。

    第四集的丈夫很可爱,前期迷茫又呆萌,让人讨厌不起来;通过沟通理解解决了问题,感情修复之后的婚姻让人羡慕。只有互相之间有很多的爱和包容,才能克服这些困难重修旧好吧。

    第五集的演员Sofia Boutella本来就很喜欢啦,角色也很适合她,又酷又帅,笑起来眼里有星星。和nerd男主蜜汁般配。以及晒太阳户外吃早餐什么的太浪漫太喜欢了!只来得及体验过一次,sigh。

    第七集好甜蜜好动人,想象中的gay couple的样子。最后产房对话让我很受感动,也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我依然一丝一毫都不想要孩子。但我大概会很乐意陪朋友家的小朋友玩,前提是他们不太烦人。

    最后一集真美好,希望我老了也还有这样的勇气和运气去追求,till death do us part。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完全不接地气非常小布尔乔亚纽约中上层阶级精英主义自我陶醉的矫情爱情剧(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剧里的男女几乎没有任何经济、签证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扰,住在有着loft层高高格调工业风装修的apartment或者condo里,大多从事收入不菲的精英职业(年轻角色好多都是在IT公司工作),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物质上的不满足,可以尽情品尝爱情的痛苦和美好。爱与不爱几乎是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对象也处在一样的经济水平。

    还一定要做足种族多样性和政治正确的文章。黑白配gay couple充满政治正确爱意的领养故事,印度裔IT新贵和年轻白人女性的真爱传说,北非裔女网红和白人nerd小哥的有趣一夜,亚裔老头和白人老太的感人黄昏恋……无论是怎样的种族搭配,所有角色都说着地道的美式口语,用词高雅精准不粗鄙,即使是英语带着口音的外国门房也永远衣冠楚楚气质卓群;流浪在路上的homeless小姐干净整洁得像反资本主义hippie服饰的代言人,连她的狗都养得油光水滑毛发健康;做出生下女儿决定的单身女性看起来也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肯定有人的生活就是这样,但对于我们每天需要担心房租和签证,也没有爱情的人而言,这样的故事虚幻美好得像童话。本剧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远,依然可以激起我强烈的共鸣,引发对自身亲密关系的思考。

    也许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有关爱的故事总是相似,区别只在于更纯粹还是更现实。

     短评

    最喜欢那个时隔十七年的故事。一个本来放不下,却在重聚后回归了家庭,一个本来放下了,却在重聚后结束了现有的婚姻。中间似乎改变了很多,却终究没能改变结局。

    3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还行

    比《纽约我爱你》更加纽约我爱你。

    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莫名好喜欢第五集

    8分钟前
    • 冲进海里吧
    • 推荐

    第一集好暖,古斯敏太迷人

    9分钟前
    • emma柒
    • 力荐

    这其实是一部像性格测试题一样的剧,每个人大概都能在里面找到一两集特别共鸣的,而对剩下的几集毫无感觉;但一些人毫无感觉的集数,可能对于另外的人来说又特别有共鸣。我个人内心比较嗡嗡响的是第六集的Daddy Issues 和第三集的Bipolar,但最爱的角色当然还是第一集的Guzmin 啦!

    1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第二集😭😭😭😭😭😭😭

    16分钟前
    • 柚桉桤
    • 力荐

    所以,恋父情结是享受关爱,用青春无情勒索,并不支持对sugar daddy肉体的献祭,小女孩的吻是要给同龄人的;二,爱情无非是交流,从肉体交流到精神交流,失败的交流往往是交流的失效;三,支持旧情复燃,未经审视,未经考验的爱情都是浅层次的,脆弱的,每一次撞击都该让亲密关系更紧密;四、爱情是依时间递增而更粘稠的,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要打通与恋人的世界的隔膜,夫妻关系同样如此;五、也许对方不是不爱你,是她有病,她双相情感障碍,如果足够爱她,要接受她情绪常常走极端;六,养小孩是要重建爱情的安全的壳,这个壳必须比养小孩之前的壳更坚硬;七,活到老,爱到老,“如果我只订了一间房,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你介意吗”,人生最后一圈也要坚持浪漫主义。漂亮工整的爱情作文,没什么爆点,但诚诚恳恳聊聊爱情才是对的。

    17分钟前
    • 茂树
    • 力荐

    第一集暖心门卫看哭。第二集不喜欢男主演,直接跳过。第三集女神海瑟薇。第四集是tina fey,我的女神,搞笑又感人,差点又相信婚姻了。第五六七集无感,但第七集有莫娘。第八集一场大雨把所有人联系在一起,联系在这座城市里,组成了生活,感觉不错。最感人的还是第一集。

    22分钟前
    • 小宗
    • 推荐

    好浪漫啊 好想谈恋爱啊

    23分钟前
    • 村里种树
    • 力荐

    爱的包含性很强,前两集我就哭死了,海瑟薇也太美了

    26分钟前
    • Hathaway’
    • 力荐

    好温馨舒服,看完想恋爱,特别适合秋天观看。是根据纽约时报里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不知是因为长大了还是单身久了,反倒容易被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平淡真情而感动,直戳我泪点,特别是前三集。卡司都大爱,好喜欢安妮海瑟薇那集,她演的双向障碍患者太令人心疼,而且她真的好美啊!全集看完有点舍不得。

    28分钟前
    • 吹吹夏天的风
    • 力荐

    前七集就是人类的七宗病:盲目、不原谅、不表达、不沟通、伤残、耽于幻想、轻诺……这个时代,没有钱没有爱,谁还没有病呢?爱(不止是爱情,还有友爱,更多是友爱)是良药。有人治好了,但大多数人治不好。或者这边以为治好了,结果病灶转移到另一边了。一直治着,一直病着,这便是人生。最后一集讲死亡,只有死亡能令我们懂得珍惜。

    30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第二集完全能拉长拍成一部电影哇

    35分钟前
    • 小唧唧
    • 推荐

    好多熟脸!第一集又给我看哭了。暖暖的细碎的,木质颜色的纽约,就像喝着一杯热可可的秋日午后。秋日高分剧预定!

    37分钟前
    • 美伢老师
    • 力荐

    我觉得叫《爱在纽约》比较合适一点,因为讲得不仅仅是爱情。单元剧,每集都是一个小短片,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构,所以不追求深刻,侧重于感受情绪,整体很轻松,第一集尤好,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

    41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第一集给我整哭了

    44分钟前
    • NH栗
    • 推荐

    ny很大,所以它可以容纳那么多种人、那么多种生活,而这些人又在生活里创造着那么多种故事。从报纸的情感专栏到爱情电视剧,从个人的小故事到一座城的大时代。不过说实话,故事的确比较老气了,毕竟是脱胎于普通人的经历,不是谁都是言情剧主角。但里面有一些细节还是很动人,比如门房与租客的深厚关联,或者躁郁症终于坦白自己所获得的共情。世界并不够好,但总有人努力在其中活出美感。

    45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一次放出就是爽啊~~看完觉得片名翻译成爱情似乎有点不合理,这个love是广义的爱,并不局限于爱情

    49分钟前
    • 不吃羊又
    • 力荐

    喜欢,除了夫妻打网球那集别的都喜欢。非常多情节里面都可以得到共情。天渐渐凉了就很需要这样暖暖的剧,希望它拍80集 至少帮我们渡过冬天。但是翻译不好,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的不只是爱情,是理解和爱。看完至少可以暂时相信世界可爱。

    50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力荐

    矫揉造作流水账小故事。

    52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