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江边旅馆

    江边旅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韩国2018

    主演:奇周峯,金敏喜,宋宣美,权海骁,刘俊相 

    导演:洪常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深湖巨兽国语

    • 更新HD

      手到擒来

    • 更新第08集

      风云际会

    • 更新HD

      黑暗之后

    • 更新HD

      路德传

    • 更新HD

      雷德白

    • 更新HD

      骑师

    • 更新HD

      行至今生

     剧照

    江边旅馆 剧照 NO.1江边旅馆 剧照 NO.2江边旅馆 剧照 NO.3江边旅馆 剧照 NO.4江边旅馆 剧照 NO.5江边旅馆 剧照 NO.6江边旅馆 剧照 NO.16江边旅馆 剧照 NO.17江边旅馆 剧照 NO.18江边旅馆 剧照 NO.19江边旅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位老诗人在河畔酒店里住了一段时间,想起了他两个久未联系的儿子。一个被同居男人背叛的年轻女人,也入住了这家酒店。为了寻求支持,她请了一位朋友来陪她。在这个江边旅馆里,人们只是相互凝视,生活于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这样的日子似乎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反复。

     长篇影评

     1 ) "形式與意義的辯證法" ——從《江邊旅館》論及洪氏電影的其其他她

    1.

    如同洪尚秀之前的许多电影那样,我们很难轻易地断言这是一部关于什么主题的影片。例如,我们并未得到充足的提示来供我们解释诗人的死亡,甚至无法确信是自然死亡还是自杀(两者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影片倒数第二个特写画面,摄影机对准诗人的脸,他双目紧闭,镜头逐渐推近,像是要进入他的意识深处,而死亡在此处则像是入睡那般沉静。我们意识到在影片中出现的诸多关于“入睡”的镜头,通常是作为在不同人物及空间调度的过程中被安置。人物由于沉睡而错失时机进而错过对方,这尤其投射在诗人与儿子们的关系中,暗示着一种断裂。关键在于,它指向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此缺乏的是导演对死亡(这影片中唯一可称为事件)的观念。 导演仅仅将死亡展现出来,却没有给出充足的理由让我们对其进行心理或现实层面的解释。

    2.

    但是,在这种观念的丧失下,我们同时获得的是一种感受。不是关于死亡的感受,而是关于“不再”活着这一状态的感受。前者关乎于一种事实,后者关乎于对一种事实的转折与丧失。影片中那个没有露面的旅店老板曾因对诗人的尊敬而心动,但从某一时刻起,心却不再跳动。从诗人的口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旅店老板心意转变的可能性原因,但那种程度的猜测并不构成令人信服的因果关联。换句话说,我们得出的仅仅是心不再跳动了这一事实,如同诗人的死亡,意味着对拥有状态的丧失,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尽管这暗示了某种意义上的断裂,但我们对其中原因并不知晓。另一处关于这点的说明源自诗人自己的表述。他声称自己近来经常做噩梦,并伴随着强烈的死亡预感,尽管没有任何可见的关于健康危机的征兆。对照影片的结尾,死亡仅能被看作是对诗人这段表述的证实,而这段表述是作为诗人死亡的证据而存在。也就是说,在整部影片中,我们无法推断出事件的事实,我们得到的是事件的形式(桑塔格) ——一个无需推断的、自足的证明,以及关于这证明的感受。后者,意味着直至影片结束,基于我们见证了诗人从预感到应证这一过程不容置疑的确立,并且没有给出任何的说明及立场。

    3.

    因此,它是形式,而非观点。观点往往被引向对现实的批判,而洪尚秀影片中的视角往往却在批判与接受之间摇摆,因此观点是模糊的。那些被错误地认为是现实主义的背景,其实是由形式的元素所构成。一个道具、一段对白、一个场景、一段关系、甚至一个行为、一个手势 —— 由拍摄过程中产生(甚至偶然产生)的碎片经由导演刻意或随机的一系列设计被呈现出重复、对称、倒置、镶嵌、省略等关系,使得电影具有了形式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系列看似具备客观与现实性的拍摄并没有引向真正的现实性,因为这里的现实元素并不具备实质性内容:我们看到的事件是结构化下的精心设计,而不是事件事实的因果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展示,而非推理。

    4.

    “当我有一个想法时,它必须以一种忠实于我感知生活方式的形式出现。”(洪尚秀)。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强调意外和直觉的拍摄方法,它表明了对现实强烈的开放性态度,是电影制作人与刻板印象作斗争的手段。因此,想法不同于观念,后者,容易陷入某种陈词滥调,它导致影片成为对陈词滥调或思想反射的形象之重建(Romain Lefebvre)。影片结尾,镜头逐渐推进诗人的面部,紧接着是画面的淡出,同时与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重叠 —— 两个相互握着手的女人,在床上闭眼抽泣着。也许她们是为各自的痛苦而悲伤,也许是做了伤心的梦,甚至可以解读为:随着被推近的镜头我们逐渐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那里两个天使因悲悯众生而落泪。但没有证据表明她们因诗人之死而哭泣。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蒙太奇理论最基础且直接的运用:通过对两个非连续性镜头的并置,情感被激发出来。我们无须将情绪置入叙事,情绪独立且并行于形式,因此它是一种感受,而非观念。

    5.

    洪尚秀通过影片传达出一种疑惑的态度:一方面,影片中充斥着不同的文本,它们相互关联;而另一方面,我们从中却难以找到可称之为思想的东西。《江边旅馆》中,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仅存在着表象的联系,不如说,是分离的。相对于诗人表现出的对女人的兴趣,两个儿子则对她们漠不关心,彷佛她们并不存在一样。他们被女性观察并评论著,但本身却对此一无所知。正如金敏喜对其女伴质问道:“要到签名又怎么样呢?” ,我们也可以问:“从车中拿到了手套又能怎样呢?” 这种无效性暴露出两性间的沟通困境。餐厅的那场戏中,诗人在披露出与前妻以及情人的过往关系后,进行了一段颇具说服力的辩白,但随即插入进的两位女性的对话,则如同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那样,诉说着男人的失败。“我们都太自以为中心了。” 在对男性话语进行解构的同时,女性也是无力的,这里并不存在拯救与和解,宽恕被看作是一种无奈,一种接受。一切都将以其原本的样貌被呈现,如同被决定好的那样,没有人能够作出改变。因此,关乎于行动的思考是无效的,它只能在一种反复的过程中确认自身,因此,我们又被迫回归到了影片的形式层面,一种夹杂了重复性的自足与循环:行为的意义仅仅在于确认自身,而其中缺乏任何可以引发行动的被称为思想性的东西。

    6.

    影片中景秀被拿手套一事的反应没有任何暗示,这意味着导演对此处的设计仅仅是形式的,而并非实质的。表层的联系是无效的,它仅作为形式元素而存在,并不能更深一步揭示人物的内在关系,更确切地说,这种关联的实质正是没有关联。从这个角度出发,得以解释洪尚秀影片中某些存在的元素为何没有被发展为强有力的暗示,最终却变成省略 —— 这里,并非是无意义,而是意义的缺席占据了结构中的位置。它们的区别在于,对无意义的感知一定是徒劳的且荒谬的,它是一种虚假,我们难以从不存在当中获得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包含着欺骗和虚妄。而意义的缺席则在于它印证了其反面。在《江边旅馆》中,死亡是无意义,因为它无法唤起我们的感受。唤起我们情感的是缺席,它体现为一种离开,意味着断裂。它意味着对曾经的存在之物在当下永久的丧失以及我们对其无可奈何的接受。

    7.

    诗人作为父亲,也是语言的使用者,而语言创造秩序。父亲身为命名者,通过命名这一象征的手段,将意义赋予儿子们。儿子则是被压抑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竝秀在面对旅店服务员索要签名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焦躁与不耐烦。某种程度上,这种抗拒同时暗示了他的厌女症倾向 —— 从那一段在餐厅的对话文本中,我们意识到了一种源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挫败(当他哥哥提到他的恋母时,他愤怒的否认证实了这一点),它导致的是对女性的不信任与自身身份的迷失。这一切都源自于父亲早年的抛弃,意味着拒绝对其进行阉割,从而使他无法进入成人的世界。“你是你母亲的儿子”——诗人的这句话通过对其与母亲关系的肯定,进而从父亲的关系中否定了他。竝秀对父亲的呼唤与寻找揭露了他无法进入阉割焦虑的境遇,正如片中女伴所声称的那样,他无法找到定位。我们无法将儿子们看作为被阉割物的形象而出现,因此他们的角色与片中的女性缺乏关联。而诗人则是菲勒斯(象征阴茎),只有他被允许与女性产生交集。

    8.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父亲象征力量的能指就是“父亲之名”。其中“父亲”是作为对母亲与孩子之间自然的紧密联系或乱伦倾向的一种制约力量而存在的。即使生理意义上的父亲真的去世了,他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依然能由替代父亲作用的能指来担当。这个能指体现了父亲的象征力量,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名称、一个形象。因此,影片中作为另一个重要文本的那首诗,其中所描述的组织可看作是父权的象征。诗中雪的意象暗示着死亡 (雪與美、壯麗等詞語在影片文本中多次結合,而其本身的白色又有純潔之意。“讓我們乾淨地死吧。”—— 這是源自《劇場前》的台詞);诗人曾两次关注于需要被浇水的植物,则将一种死亡的危机与植物的不可移动性置入诗歌当中 —— 无法动弹的人们,在黑暗中长大的男孩。男孩无法离开那个地方,他只能停留在那里。这仿佛披露了诗人内心当中的矛盾意识:一方面他声称自己不能因为愧疚就与某人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许他的确为他曾经所做之事感到愧疚。一个抛妻弃子的人却被情人所抛弃。一个离开的人,同时也是被留下的人,无论如何选择,终将还是要“独自一人身处于那无望与孤寂之处”。

    9.

    可这就是影片想要表述的观点吗?不是的。女人的那句“我们都太自以为中心了”,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让我们意识到陷入伤感情绪的危机。正如我们无法否认某些情感的真实性一样,源自他者视角的评论,也让任何一种单一的情绪难以衍生观念。这里透露出语言与影像的辩证关系。诗人的离去代表着语言/权力的丧失,与此对应的是纯然的影像——女人沉默的哭泣。影像(而不是思想)在语言缺失时达到情绪的峰值。

    10.

    影片中有三次声音与画面分离的段落。前两次发生在诗人与儿子们的对话过程中,呈现的是诗人独自在室外行走或停留的影像。第三次则是在诗人念诗过程中出现的影像,对应于诗歌的内容,是一名男孩以及夜色下虚焦的加油站。我们从对话中获取信息,我们从影像上获得感知。联系前两个段落,第三处的男孩可以看作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有趣的是,虽然影像从诗歌内容那里获得确认,但念诗这一行为隶属于诗人与女人的现实空间,因此,作为声音出现的诗歌,在影片中难以获得其形式的自足性。反倒是那段影像,仿佛一个刺点(罗兰.巴特),从叙事的平面中突破出来。我们不知道为何是这座加油站,我们不知道为何是这个男孩 —— 画面中空间与人物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种具体,使得影像在影片的整体形式中散发出一种神秘色彩,在保留了诗歌中暧昧性的同时并形成了独立于诗歌的空间。它抛出了一个难以解答又无需解答的问题,如同《夜晚独自在海边》中的黑衣人,如同《草叶集》中那个反复上下楼梯的女人。它意味着一种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敞开。

    11.

    在象征意义上,诗人作为影片中唯一的父亲,联系着女性与儿子这两个世界,他是作为中介的存在。当诗人不再开口,这两个世界便永远地失去了关联;他的缺失,在影片最终的两个镜头间形成中转:位于画面中央的是他的面部特写,两个儿子位居两边;下一镜头中,两个女人之间的,是相握的手,它象征着连结。因为父亲拒绝对儿子进行阉割 (见段落7),因此他的离去,使得片中的其它男性终将是儿子,他们幼稚,无法成人。而女人只能通过同性进行自我确认,她们永远地丧失了男性。

    12.

    因此我们便能够理解相当一部分的两性困境,这在洪尚秀以往影片中十分常见。类似于竝秀的角色们往往都具备电影导演的身份,这使得影片有着强烈的自反性。人们从《江边旅馆》中发掘出以往洪式影片中所没有出现过的元素,例如父亲作为主要角色的出现,例如对死亡的直接展现 (抛开其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不谈)。本质上,这些元素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让我们得以解释那些男性之所以是其所是的原因。诗人死亡的全部意义在于,当他不再说话,伴随父权话语的丧失的,是男性与女性世界的断裂;在象征层面上,则意味着拥有导演身份的年轻男子永远丧失了替代其父亲掌握权力的机会。因此他们莽撞、神经质、对女性追逐的同时却又难以得到,这导致了他们对女性产生了既厌恶又尊敬的混合情绪;他们总是个别的、少数的,经常与环境和周围人群格格不入,显得不解风情。《江边旅馆》让我们意识到,在洪尚秀先前的影片中,父亲往往通过一个不可见的、缺席的形象占据着位置 (例如在 《剧场前》第一段中,男主角父亲的缺失) ,而并非不存在。

    13.

    至此,我们意识到影片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均围绕缺失这一概念。对影片的形式而言,意义的缺失可以被看作是某种经过设计的想法,通过省略和留白等极简处理,进而摆脱陈词滥调与观念僵死的投射,使得电影在形式上获得敞开。对影片的意义而言,它并不竭力于思想的投射,透过对于影片症候式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关于“缺失”的意义。

    14.

    第三个维度则要更为浅显一些。关于这部“江边旅馆”,为何不能被看作是关乎乡愁主题的政治隐喻?汉江(韩国境内)与图们江(朝鲜境内)的对比勾勒出两块不同的政治地域空间;景秀的名字暗含首尔之意,竝秀的名中则有着与兄弟肩并肩之意思;旅店内枕套上印有的Hotel Heimat(德文,意为故乡)可看作为双关语,影射到诗人所说的上天以及人间两个意识的关系。因此,诗人的离开与停留便具有了一种政治维度的映射,它反映出一种事实,那就是无论选择离开还是被抛弃,分裂这一事实作为现实已无法避免。诗人在拒绝乡愁的同时依然渴望回归,这种矛盾的态度与朝鲜半岛政治层面的分裂和对其进行统一的愿景形成呼应。这种回归的愿景并非基于从属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将其看作是简单的乡愁。上天在影片中作为一个超我的存在而出现,影射到政治上,困境则表明了一种超越国家层面之回归的匮乏:分裂就意味着缺失。

    15.

    从第三个维度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影片的深层意义,也就是将男女两性间的断裂与朝鲜半岛政治上的分裂进行类比,而父亲的离去则暗指了某种超越政治层面的统一之根基的缺失。它可能意味着民族 —— 朝鲜族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其民族性往往体现在针对外来族群的斗争中,内部却缺乏更为深刻的文化认同;它可能意味着信仰 —— 南北政府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它可能意味着历史 —— 呼应片中父亲离去的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期间并不共享同一历史。洪尚秀的影片关注于日常,但并非不具备政治性。《江边旅馆》中的政治性隐喻并非以话题的方式被揭露,而是在一种看似若无其事的态度中,被政治性自身的缺席而暴露出来。

    16.

    对于洪尚秀影片讨论的困境在於它們太過輕易地被看作是导演对自身处境真实的反馈,而这又让人们难以排除对其道德层面的批判。但这一切都是不那么重要的,电影之所以被看作是艺术,意味着首先,它是作为一门形式被接受的。洪尚秀影片内所反射的现实是其获取形式与灵感的来源与方式,而并非目的。这体现了一种颇具作者风格的拍摄方法,但同时,这种过于直接的自身影射,也指明了一种境遇,也许如同片中金敏喜所说的那样,暗示着某种难以回避的自以为中心的状态。

    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二日 於深圳

     2 ) 她在梦中哭泣

    对于《江边旅馆》,许多人谈到洪尚秀这部2019年新作的新意思,比如“死”,比如不够冷静的结局,不过这终究还是一部洪尚秀的电影,隐藏着让人难以发觉的,可能的时空转换、梦境和现实的混杂渗透、事实与假设的纵身一跃。

    难以解释的最主要的一个跳跃,发生在两个儿子在咖啡馆里见父亲的场景。大儿子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坐在他对面,拿着两个布玩偶要送给他们。此前他们找了父亲很久,小儿子甚至四处喊叫。也正是这一声声“爸爸”的叫唤,引来旅馆另一个房间里两个女人的注意,她们才会在江边见过老诗人一面后,与父子三人有了进一步的交集。

    结尾时老诗人死在旅馆房间。两个儿子还在咖啡馆里等着他。大儿子睡在了,醒来的时候发现父亲给他发了一条短信,说不下来了,让他们回去。两个儿子上楼告别才发现父亲已死。

    你可以把这两个场景放在两天里,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正常的故事。它讲述一个被邀请居住在江边旅馆里的老诗人,仿佛已经预感到自己死亡,叫来他久未谋面的两个儿子,而这个旅馆里也有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她的闺蜜过来安慰陪伴她,于是男三人与女二人略有交集——有些是命运的巧合,比如大儿子的车子刚好是闺蜜出过事故卖掉的旧车,还有些像是人生的镜像,比如两个儿子互相瞧不顺眼,斗嘴斗气,两个女人却亲密温柔,彼此安慰——两男两女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碰面,老诗人串起了他们,在江边旅馆这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空间里,以及夜晚的一个小酒馆里。第二天,老诗人果然去世了。

    不过你也可以不那么乖巧地,将大儿子两次醒来当做两种可能,而不是两天里的两次醒来。第一种可能,大儿子趴在咖啡桌上,醒来,父亲坐在他对面笑眯眯地拿着两个布娃娃;第二种可能,父亲没有出现,他看到手机短信,父亲说自己在房间里不下来了,让他们兄弟先走,两兄弟上楼告别,发现了父亲已死。

    两种可能,两个故事,这就很“洪尚秀”了。

    第二种可能,让电影在中段用最大篇幅所拍摄出来的剧情和对话,成为虚幻——父亲给儿子解释他们名字的来由,儿子向父亲透露母亲对其当年的背叛绝不原谅,而后他们去酒馆吃饭,那两个女子也去同一个酒馆里吃饭,这样父亲也就获得又一次遇见两个女子的机会,给她们读了他给她们写的一首诗。

    这个“故事”,成为“多出来”的时间。

    这些“多出来”的时间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我只能大概猜想它是老诗人死前的某种“愿景”:他解释了儿子名字的由来,因为名字里他寄予了对他们的希望和爱;他确认了他们的母亲没有原谅他,因为他知道自己确实不值得原谅;他让那两位刚才在白茫茫的江边遇见的,以她们镶嵌在雪景中的美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女人,像镜子里的相反图像一样,复现了那种他渴望得到的原谅,然后,在夜晚再次遇见她们,为她们读出自己人生里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那首诗叫「雪在下着」,设想了一种可以永远停留,停留下来面对人生的幸福,尽管那一切都出于被迫和无奈,尽管那很孤独。

    这样,一些在电影中不无突兀的镜头,在第二种可能的人生中,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比如没有露面的旅馆老板。他邀请了老诗人过来,免费住他的店,因为他喜欢诗人的诗。可是毫无预兆地,他放弃了这个承诺,让店员把老诗人叫来,告诉他已经不再喜欢他的诗了,让他搬走。如果旅馆是一个“人生如寄旅”的象征,那么这位老板就是命运的某种化身。他确实不需要出现。

    比如老诗人在房间里思忖,没有什么礼物给两个儿子见面。镜头转到空无一人的楼道,画外传来开关门的声音,紧接一声似乎是摔倒的声音。随后老诗人出现在楼道里,左右胳膊各夹着一个玩偶,然后他很奇怪地,在走道的各个房门前,有些不舍地走了一圈。我们会猜想他也许是在犹豫着那两个女子住在哪个房间,但在第二种可能里,那些“多出来的时间”已经在此刻开启了。他其实已经变成了幽灵一般的存在。所以为什么他会有那两个玩偶?忘了吧。

    还有最后一个镜头:两个相拥而眠的女子,在梦中不约而同地哭泣,仿佛梦见了同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情。不论在第一种可能的人生还是第二种里,这都可以解释为一种散发着忧伤的诗意的同情或者共感——她们灵犀中对于老诗人死去的哀悼。但这个镜头其实是可以衔接着电影中段出现的那个一模一样的镜头的,那时她们以一模一样的姿势相拥而眠,但并没有睡着。而后金敏喜起身,听见了喜鹊的叫声。她们说了下喜鹊在这寒冷的冬天还在筑巢的话,注意力被楼下诗人小儿子叫唤父亲的声音吸引过去。

    时空就在那个时候分开了。那些“多出来的时间”如果不存在,或者被省略掉,在第一种可能的人生中,她们其实就这样相拥着睡着了,在梦里为她们只遇见了一次,像孩子一样赞美着她们的老诗人,他的死,流下了眼泪。

    在汉江边,白雪茫茫,被抛弃多年后赶来见面的儿子,不期而遇的美丽女子,尘世的美和伤心、遗憾,死之将至的预感与诗意,构成疑真疑幻的两个可能,那多出来的时间就像一种完成了的人生——如果它不存在,那么这人生一样也是完成的,只不过,会更加地不舍得一点吧……

    就像浮士德的死亡,“多美啊,请停留一下!”这是一个关于“停留”的寓言,带着些许的神秘主义气息。很温柔,但也枯索萧寒,正如片中的雪景,也像看完电影后,那个被诗歌的魔力所统治住,以至于无法忘记的,那个虚焦镜头下的深夜加油站。

     3 ) 江边旅馆——神的孩子在人间被抛下,而神的雪还在下

    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很洪尚秀的电影,但表达方式不同以往,有一些新鲜感。与以往相同的东西有:生硬的推拉镜头、唯一的一首交响乐作配乐、大量的人物对话与哲学探讨、巧妙的结构与人物之间的尴尬关系;不同以往的是:略微晃动的手持摄像、占比甚少的男女关系、更多更直白的情感表达。

    诗人之死是我心中的点睛之笔。从开头诗人就说觉得自己要死了,之后多次提到死,我原以为会是一贯的隐喻或其他,没想到结局是真的死了,并且可能是两位陌生女子知道或帮助的,这种较为「大」(或说「外向」)的结局是我比较惊喜的,相当于洪尚秀竟然给予影片一个在高潮中的结局,并且是两兄弟的哭喊中震撼着的结局,虽然之前的每部电影也都有小高潮并且结局都有余韵,但这次可能是比较「喧闹」的一次,和之前我看过的几部「放」完再「收」、归于平静的结局有所不同。我不太能想象洪尚秀的电影结尾于哭喊与颤抖,而这次偏是在一片悲怆中戛然而止。

    说说我看到的主题吧。相对于前几部探讨的人生的意义或男女相处,我认为这次探讨的是「理解」和「美」。

    诗人和诗人的两个儿子,三个人互相不理解对方。哥哥和弟弟的对话总是情绪多于逻辑,哥哥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比如他觉得弟弟总是在炫耀身高,又觉得弟弟没有自己了解爸爸。哥哥是一个从身高到事业都不如弟弟因此有些自卑的人,而弟弟成功的导演事业和帅气的身高却让自己时刻处于尴尬,他不能和那个总想显得比自己懂得多的哥哥平和又深入的沟通,又不理解抛弃家庭的诗人父亲在想什么,所以弟弟成为了一个看上去懵懵的形象。

    两个儿子对父亲最不理解的莫过于为何抛弃他们和母亲,跟另一个女人跑了。尤其是弟弟,他出生后就没怎么见父亲,仿佛从头到尾都活在「父与我」的谜团中,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叫“边秀”。哥哥则是自以为很了解,其实什么都不懂,他以为和父亲相处过就是很懂了,因此在弟弟疑惑父亲会不会有自杀倾向时说“他很坚强,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哥哥离婚了却没有告诉父亲,这就是一种他主动造出的隔阂,潜在的心理是「反正也不太见面、也不一起生活,不知道也无所谓,还会徒增担忧」。

    诗人和儿子们讲到“边秀”这个名字时很有意思,他滔滔不绝讲了“感受到天堂的灵感”和“走在街边的灵感”(说的是灵感还是思想来着我不记得了),兄弟两个似懂非懂,尴尬的氛围开始包裹他们,弟弟用“我拿本子记下来”打破了尴尬,却更加凸显他们与自己父亲的陌生和距离感。诗人被谁理解过呢?反正没有被儿子们理解。

    金敏喜和宋宣美的角色,我认为是一面镜子。金敏喜的角色是和有妇之夫在一起之后又被抛弃的女人,她正好和诗人的角色——抛弃妻子和外面的女人跑了又分手的渣男——相对,她一如既往地拥有脆弱与敏感两样特质,并且在举手投足中营造出一种自己游离在外的氛围。宋宣美作为远道而来陪伴她的朋友,她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父子三人的相对面——充分的理解、包容和陪伴。她们二人面对面躺在床上的时候,那是一种独特的与对方精神相融又保持私人距离的相处方式,她们所言的“和你待在一起真是太开心了”与父子三人之间不停发生的尴尬、错开也是一种镜像安排。父子三人如果是人间常态,那她们就是「非人间的美」的表现。

    诗人在她们身上看到了难得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从这种「理解」中,生出一种「美」来,正是两人在站立在雪地中、相处中不带一丝尴尬的「美」(洪尚秀虽然一贯爱用尴尬美学,但我想他也觉得「不尴尬」是更加难得的一种「美」)。诗人一直在夸奖她们,妄图让她们理解自己,可是重复而单一的“你们真美”“谢谢”这样没有营养的对话也让诗人与她们之间产生了新的尴尬——让诗人更加感受到“天堂”而非“街边”(人间)。诗人曾说这种“感受到天堂的灵感”需要“走在街边的灵感”来制衡,无论是绝对美的前者还是让人得以生存的后者,都不可以独自强或独自弱,否则人就会在失衡中死去,而诗人便是在无限放大“感受到天堂的灵感”,包括夸奖两位女子是“天使”,他自己已然是失衡的。但这份失衡也正是诗人赖以写作的东西,诗人遇见两位女子后更加放大了自己的“天堂灵感”,因此能够写出那首《雪在下》的诗,却决定去死。

    结局令人惊讶,诗人真的一个人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儿子们的哭喊和他平静的面容形成反差,令人一时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猜想可能对于诗人来说他触碰到了天堂、离开了无法相互理解的尴尬人间。而隔壁金敏喜和宋宣美两个人在床上哭泣,不难猜到她们与诗人之死的关系——诗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只要有你们二位天使在身边”,也就是两个女子可能帮助、参与了诗人自杀,或目睹了他的死亡却被他授意不要救助,这与她们原本的温柔、脆弱的“天使”形象也是一个反差。「反差」这个东西最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电影在两个反差中结束可以说是非常直白而外放的,此次洪尚秀的结尾不是给观众唱一首歌,而是砸了一记重锤,儿子们悲伤的哭喊与两位女子颤抖的哭声都显得喧嚣而悲怆——是人间的大事、大景象,而不是以往某个人物心中的私密或细腻的感受。

    说一些其他东西。

    那首《雪在下》的诗大概讲的是“伊卡”组织让人一动不动注释着雪,两个女人带来一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她们把孩子留下,但孩子后来越长越不像从前,做着充天然气的工作。「神的孩子在人间被抛下,而神的雪还在下」,我也不是很懂,我的理解是这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人间(「伊卡」这个奇怪的组织应该也是代指某些人)的读者爱他,但他知道自己是被神留下,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做着毫无美感的工作,而神下了一场雪,人类只允许他一动不动的看着,最后他决定回去,并且请两位天使帮助自己——金敏喜和宋宣美就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天使。

    (那副被宋宣美拿走的手套最后也没有还回去,她想要的签名也没有要到,这两个东西就贯彻了一如既往的洪尚秀——让我看不懂😶

     4 ) 心境趋于苍老的洪尚秀

    从1996年第一部长片《猪堕井的那天》开始,洪尚秀就显露出了,对摆弄影片叙事结构的热爱。这部处女作的问世,虽说与后来标志性的影像风格有些距离,可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洪导此后作品中,诸如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婚外恋、实验性质的电影风格等等一系列熟悉的元素。之后,20多年里的洪尚秀,除了淡化戏剧性情节、强调对白的重要性、将确定下来的视听方式基本保持不变外,他那只此一份的腔调,“涛声依旧”。而《江边旅馆》在此基础上,却稍有微调。

    《江边旅馆》的故事主线,是在讲述父亲与两个儿子的一次普通会面,副线则是在描述一对好闺蜜,遭遇了生活与感情问题,在互相依偎取暖。从剧情可以看出,洪导之前作品里惯有的男女情事,沦为“配角”,占据主位的是父子的亲情关系。而最后,作为诗人身份的父亲的死,又增添了一层对生命探讨的沉重感。在影像风格上,镜头更是一改固定模式,用了手持摄影,还增加了虚焦,以及声画不对称的场景。在面对作者性如此鲜明的洪尚秀时,我们很难不把他的作品连起来看。也许,从情情爱爱到生死大事的主题演变中;从爱欲的兜兜转转到诗人咏雪、思考生死时,洪尚秀思索的方向,在发生改变。

    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在将艺术家进行自我影射时,所描述的窘境与困惑;还是在表达儿女情长时,所展现的爱恨纠葛。他一直都在关注着真实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心胸袒露给观众,在影片表达的真诚度方面,他依然不变。

    电影结尾,两个女人的哭泣、诗人参悟死亡的诗歌,催生出的效果,就如人置身于电影中那一片白雪时,所传达出的寂寥与哀伤。这样对生命、情感的思索,始终是洪尚秀在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私小说”。它烦琐细碎,格局很小,但独一无二。

    本文首发于杂志“环球银幕”,谢绝转载!

     5 ) 当一个人觉得大限将至

    诗人觉得大限将至,于是叫来自己的两个孩子。有本成功学的书说人生应当有目标,可以想象着你的葬礼会希望人们说什么样的悼词。人们是怀念你,感激你,还是会咒骂几句这老不死的死得好。诗人去世之前,想起在世上留下什么,两个儿子,抛弃的妻子,以及自己作为诗人的身份。

    他仍然会感受美,在突然醒来后看见两位女子伫立在雪中,说着只有狗狗才会激动地趴在窗前看雪的话。这样轻柔而温暖的话语就像落下的雪花一样。他也仍然爱美,在去世之前还是要把自己写的最后一首诗念给两个天使听。会有一些东西显得令人疑惑,生疏的父子三人的关系,女人被已婚对象抛弃却还念叨着他很可怜。可能是因为黑白片里的江边旅馆太白了吧,这里像天堂一样(但是韩国人的天堂应该不能有难喝的咖啡),所有的观点都可以被雪接纳。

    “你妈妈还恨我吗?”“她说你在死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坏的坏蛋。”童年被抛弃,也许歇斯底里的妈妈给弟弟留下了阴影,他说“女人很可怕,女人不值得信任。”这一头,女人的朋友说“男人至死都很幼稚,没有把握爱的能力。”可是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吗?大家虽然隔阂,虽然不能互相理解,但是仍然纠葛在一起的世界。

    “那当时怎么毫不犹豫地就抛下了我们呢?”转眼间,诗人的孩子成年已久,生活想必已经给他们加了很多让他们无暇再回顾童年的重担,但是酒过三巡(这个塑料瓶装米酒到底是怎么过三旬的),弟弟还是忍不住要大吼出不满,仿佛还是当初的小孩。有些刺一旦长下,就生根发芽,无论过多久都无法拔除。

    “人不能因为愧疚感而跟别人生活在一起。”只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却因为有了近一个小时的铺垫而让人忍不住落泪。即便死之前,诗人还是这样坚持,但是没说怎样消弭这份愧疚感。说到底,像女人说的,人们都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在听那首告别的诗时,女人愈抱紧了自己。诗说到艾卡这个组织, 拥有控制行动的权力,如果成为了组织一员,便不能自由移动。她不知道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对象,觉得如果出轨被广而告之就会身败名裂的对象,出于这份恐惧和纠结他日日不安,最后只能离开。想到这时他们是共振的。人们走进婚姻,走进亲密关系里,便因为被控制,因为愧疚感而无法移动。可是有些人天生要移动,如果一直定在原地,他们会变得悲伤,像诗里的男孩,咖啡厅里没有浇水的盆景。

    某种程度上,这有点像导演的自白,他想着人不能受限于艾卡这个组织,不能因为愧疚感而和别人一起活着。借着电影,在跟观众普及他的想法。只在不安的镜头里,只在皑皑白雪里,这一切会被听到和理解。

     6 ) 被雪改变的世界

    如果按照调动生命经验来度量,洪尚秀大概可以说是我最爱的一个导演。他电影那些从来都不好好交代来龙去脉的人物,几乎可以让我毫不费力地找到足够多的现实素材来发挥想象力。

    这些傻兮兮的人物都有点不接地气,在艺术行业或者大学里混饭吃,在经营人生这件事上用主流价值观来衡量就是有点“不太行”。但这些不太行的人,无论如何酗酒搞婚外恋不体面,但身后好像总有一种更大的自觉,那就是要为如何诚实地度过这一生而挣扎。

    生活经验多了,就自然明白,有些挣扎是奢侈。

    电影里的主要人物,一个避走写诗的老男人,一个疗愈情伤的年轻女人,老诗人来探访的两个儿子,年轻女人的闺中好友。洪尚秀把这些人物,放到了江边旅,并让他们彼此相遇,彼此窥探。

    空间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显得如此重要。而空间又不是仅仅在这间旅馆。洪尚秀为他们安排了一场雪,在雪里,人的感受也随之变化,老诗人小憩醒来,世界变了容貌,于是兴奋地冲了出去跟姑娘搭讪,傻兮兮地反复倾诉“你们真的好美啊。”在雪中,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完全不同,于是对待世界和周围人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雪在这个意义上从本质改变了世界。一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存在,人与环境难以分割,人永远是身处某处的复合概念。这里发生的故事,注定从一开始就脱离日常秩序。

    雪中的江边旅馆变成了一个可能性和欲望的空间。怀揣愧疚的父亲眼中的儿子,企图讨好的儿子眼中的父亲。酒桌上男人眼里的妻子和爱人,坐在身后的女人眼里的男人。来访者眼里的逃离者,最后在作为矛盾体而存在的逃离者身上,所投射出的观众自我。

    我们到底在凝视些什么呢。

    老诗人去赞美姑娘好美,颇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觉悟,但谁也不信,只觉得是虚妄之词。对于被称赞的人,其实她们根本未必懂得这种称赞到底怎么来的,但她们也未必需要懂得。

    这一次,导演就真的让老诗人前脚喝着酒,跟两个美人说着你们实在太美了,后脚就这么死了。

    他死前就对儿子说,毫无缘由地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心里不安,所以让他们来见见面。老诗人的死,在我看来简直有种以死殉道的意味,道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诗和自我,死亡的预感犹如另一种生命力的绽放。这个死亡的结尾也像是导演的一种无声的抗争。

    你只听到了我在重复“你好美啊。” 而你却不知道我为了诚实地说出这些话行过幽深曲折,我甚至愿意为此去死。

    金敏喜此次扮演的角色跟《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如出一辙,她的挣扎是欲求不得,但她涉及道德狗血三角恋的挣扎里包裹着的是一片干干净净的领悟。

    她会说“我理解一切,他只是太害怕了,他用太多的脑子,所以心才会变得麻木冷酷。”为什么在好多观众都腻烦的时候,洪尚秀还要不厌其烦地去拍这样的一个女性角色。

    总觉得金敏喜与其说代表了一种美,不如说她似乎更象征着一种智性,一种平衡感,在这是他们相遇之后才越发展现出来的一个角色和故事特质。这也呼应了老诗人给小儿子名字的汉字的解释,side by side,一边去感受天堂,一边感受脚下的土地,两种感觉相偎相依,互相制衡,不至于走向某一个极端。《之后》里这种角色特质尤为明显。

    如何更智性的生活,这是老诗人失败了的。追求诚实的同时是否能获得平衡?导演在现实生活里卷入风暴,但风暴从何而来,如何平息风暴,就算可以平息媒体的风暴,又如何平衡自己生活里的风暴,以及内心的风暴?我们怎么去处理负罪感,怎么去获得内心的宁静?我们怎么去爱自己,怎么去爱别人?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都是导演自己所欲望着的。

    金敏喜和朋友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一整个白天,直到天黑了下来,慢慢步行外出觅食。这场大而无当的睡眠,我们看着,甘之如饴。仿佛中场休憩,伤都在外表,而内心却是定的。

    想想我自己对生活的欲望,也无非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为有些奢侈的事情而挣扎,反正人都是要挣扎的,然后尽可能趋向平衡。

    所以看完之后我在第一时间没有想这个故事,感觉他讲什么都一样,我并不寄托于他要说什么深刻的事情,我看到有这些同样挣扎的人就够了。

    出了电影院一直晃神,感觉我所凝视的不过都是自己的生活欲望,导演用障眼法所陈列出来的也不过是他自己的欲望。

    而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交流所需要的也并不是什么深刻的道理。

    或许就是一场雪或许就是一杯酒,如此而已。

     7 ) 她们接受了这个任务,她们完成了,她们为此悲哀

    很奇妙。我从来没看过洪尚秀的电影,我知道金敏喜,这些都不构成看《江边旅馆》的理由。是片名还有些剧照让我心里一动,很像一场无关紧要的偶遇,无关紧要却还是遇见了,有一些波澜,最终是两不挂碍,似乎是生活的自然力,竭力生活后因疲惫而松弛,再竭力,如此一个呼吸的过程,不到达任何一个地方。生活本身仍是我们唯一的小小成就。这些芜杂的感想与期待,都是在观影前就有的。

    《江边旅馆》当然只能是黑白的,一种净化,只因这是一个某种程度上非人间的空间,如纪柱峰所说,“既属于天堂又属于人间”,人们平衡着自己的感受,与自己的影子推拉,凝视自己的由来。老诗人在室内看着窗外的美人,她们立着像一幅画,于是走出、相见、赞美,死的预感让他更想参与美妙的生,尽管女人们为情感所困,她们依然能展示为一种外在的美景,而她们也欣然从之,对于洪尚秀来说这是否是女子最善良之处——轻而易举地拯救绝望之人?老诗人与儿子们的错轨:即使在同一间咖啡厅对坐依然看不见彼此,都在焦虑中等待,即使见面了难以彼此理解,父亲回到房间却不打招呼,在酒馆里吃饭后自作主张留下——他对儿子们有种似乎下意识的回避。做导演的二儿子是敏感的人,他在父亲脸上看出死的征兆,也开始担忧他的每次消失都会是永别,他在旅店的花园里四处喊着“父亲”,也许两兄弟这么做已经很久,心底里责怪他当年的“遗弃”。尤其是酒后真言的二儿子,尤其是说“父亲,我真想您”的他,多少年来一直呼唤着父亲,渴望理解和接近。一只猫循着他的足迹,两个女人在房间里躺着,起来喝酒,谈论喜鹊的巢,听到他的呼喊,谈论他的电影“勤勉而不讨好”,后来还发现儿子开的车是女人车祸后卖掉的二手车,她偷了一副手套,后来也并没有还——这些无意的交触,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生活像一场雪覆没了多少无人察觉的默契,一些被诗人忘掉也无所谓的意象,这样的漫不经心。父亲坐在房间里,思索:“我能给他们什么呢?”两个玩偶,和两个名字的寓意。最后的时刻,他想用自己的语言(等同于生命)更多地影响别人,比如签名,比如两个女人,比如自己的儿子,随着那个日期的临近,他越发渴求一种沟通,也许旅馆老板对他的驱赶已是一种暗示,对方努力过,诗人也无意唐突,只是——停止了。一种联系的可能性消失,一种期待熟练地落空,而诗人说“被抛弃并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我感觉过爱”,是儿子所说的“一切都放下了”,因此搬出旅馆犹如搬出生命,旅馆,宛若人间与天堂之间的停靠站,有些人在这里休憩是为了回返人间,有些人来这里探望休憩者,有些人在这里准备前往天堂。

    而两个女人呢,睡了一整天。喜欢有人用词形容是“大而无当”,她们的交流像小歌剧,内容并不重要,甚至总是重复的,仿佛并不倾听彼此,恰恰是由于心灵贴近,听不听到话语反而不重要。只是不停地说“你还好吗”“嗯”“真好啊”“你睡了吗”“喝酒吧”,足以抚慰。醒来天晚了,等暗下来去吃饭吧,走着路去,因为能找到很多好吃的旅馆,因为太冷了,所以随便进哪一间都可以,为什么胃口会这么好,太晚了回去不方便,——都是人间的考虑,两个女人看似静止无为,却在缓慢恢复,做着回到人间的准备,甚至被情人抛弃的女子会说“在想他在干什么,这个点已经吃饭了吧”“他开心就好,我为他感到难过”“我一切都理解,他也已经尽力了”等等,伤口已经缠上了绷带,就像她手上的烫伤,涂了药膏也并没起泡,不会有任何问题,虽然痛,但不致死。这是洪尚秀理解的女性的精神上的生命力。两个女人吃饭时讨论着男人的爱无能,这可以是导演的自省,也可以是导演安排的女性的包容——因为被她们所凝视,由此感到满足,对自己的缺陷也能温柔地原谅。

    男人们喝酒时情绪变得激动,原来诗人也是一个婚姻失败的人,听说这是洪尚秀经常探讨的主题,他昂扬道“人要追求真爱”“你到底怕什么呢!要知道不久都是会死的!”他感到不后悔,他想爱得更多,他——仍要拥抱。于是和儿子们说自己先回酒店,依然是二儿子去寻找他,作为导演的二儿子会不会是导演本人的一个投射,在挽留什么呢?两个儿子离去了,诗人重新回到酒馆。给两位女人念诗,我现在还记得这首诗,很美,关于两个女人带来的一个孩子,他有一颗龅牙,但大家都深知他的宝贵,于是将他留下不许带走。多年过去,孩子长大了,黝黑,面目全非,一个人在天然气站工作。“雪还在下”。女人们既说“多美啊”又问“这是什么意思”。我想是关于延续和孤独感,由两个温柔美丽的女人(而不是一男一女,两个女人是最理想的组合)带到世间的小男孩,有缺陷却宝贵,被强行留下,在成长中“变了太多,使人心伤”,最终孤身一人,这是老诗人自己的感受,也是对长大成人的儿子们的感受。这是无法避免的缺失和遗憾感,生活无可避免地不如人意,但一以贯之地延续至今,犹如那场雪,犹如那面目全非却如此生长的男孩,他脱离了两位守护天使般的女人的庇佑,独立于寒冷的世间。大概正是出于这样的生的寂寥萧索,诗人说:“我不介意死亡,我迎接他,只要有你们两位在!”女人说:“这是一句很漂亮的话呢”。却成真了,诗人让两位女子守护自己的死亡,她们像两面洁白的翅膀护佑他死去的肉身,使他疲惫的灵魂安眠。第二天早上,儿子们收到了父亲的告别短信,他们想上楼告别,他却先行——告别。儿子们大哭着。父子亲情,在此之前真的存在吗?可是最后这些哭声,又那么真切,儿子说:“你为什么要躺在这里啊?”依然是错轨,父亲选择很久不见儿子,选择在咖啡厅而不是自己房间见儿子,他们总是见不到,见到了也要避开,连死亡也选择和陌生的女人在一起,自始至终他们的交流都是几乎无效的,所以最后的痛苦也像一种缺憾。而两个女人在床上面对面轻声啜泣。她们接受了这个任务,她们完成了,她们为此悲哀,也许她们缪斯的身影确实一直庇护着诗人,如同两个女人的回忆庇护那个小男孩,在最后的过渡时刻,她们重现并送他走上新的道路。

    看完后坐了一会,有点像下小雪,不确定是不是下雪了,凉丝丝的。出影院去车站,刚好错过,于是反复踱步,反复想着,想着他们的言不达意和他们的哭泣,我渐渐软弱下来,也可以哭泣了。

     短评

    #locarno71 surreal and melancholy. 终于从洪金恋的千回百转中跳了出来,暂时搁置男欢女爱,或者说那种影像化女性苦痛并上升为美丽的痛楚的直男视角,拥抱了一个更加苦闷的题材:如何告别生命。这一部把烧酒的苦闷人生味降到了最低,在写于雪中的一首诗里告别投射了些许创作者的焦虑,这也是洪尚秀好的地方,直白到让人在他的片子中看到他的心

    3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感谢为你们飘落的雪”,这两个人接受了一个见证死前伤感的任务。非把遗言留给两个漂亮的陌生姐妹,无视自己的一对小孩。倒也是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沉重的事情反倒是对不亲近的人,讲得最顺畅。那种擦肩而过,再也不用拷问彼此的轻盈,让最沉重最不可面对的事情,都能和盘托出,毫无障碍地面对。雪地里的镜头太好了,就好像是为了拍两个“像黑色小奶狗一样站在雪地里的女孩子”这一个镜头,才拍了整部电影。

    4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洪导演老矣。如果解析汉文名字可以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并且需要用本子记下来,那么窗外一直奔涌,近乎黑白过曝的汉江,大概就是一趟过于浅显的人生隐喻吧。就连那些揶揄挤兑,你好美的诳赞,已经看得疲态百出。

    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从过去的情感哀叹死亡的未来,变奏的完整发条在此被旋钮,乐趣于久久未曾见的肃穆残衰中苦涩笑谈,睡梦仍是解开谜题的钥匙,打开后却不再是男女间玄机的调皮顿悟,那是一片寂静的白,善于“欺骗”生活的他终被生活“欺骗”,由此艰难迈向苍茫的“死”,重新书写下一段“生”,或许,一个后金敏喜时代即将到来,一个彻底不同以往的洪正在复活。

    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上一次在洪尚秀电影中出现对老死的焦虑可能还要回到八年前的《玉姬的映画》。如果上一部《草叶咖啡馆》出现景深变化是洪的稍作尝试,这一部改作全程手持可算是翻天覆地了。在此之下,又难得地在诗人念诗中途插入了三次人在焦外的固定镜头(是年迈时候失焦地回忆从前吗?)。全片极大减少了变焦镜头的使用,让视野局限在选定好的某个中全景之内,于是尽管几组人同处一个空间,仍然被分隔在画面内外。对应到叙事结构上,互不干扰的画面信息,伴随几次不同人的梦醒,电影的层级关系变得更加晦涩。全片有一个挺精怪之处,女友起初偷盗手套,随后女友/女店员分作三次不断索要诗人/导演签名,被金敏喜质问,你要这些有什么用,你又不需要它们,不也是对情感不再却仍要强行维系的婚姻关系的发问吗?

    10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一間咖啡館見證相遇與失落,一間旅館是兩段人生的起落,關於生命種種,他說得太多,但怎樣也不夠,有時囉嗦,有時太「大男人」,至少真誠,也再沒有了早期電影的冷酷。你無法把握生命,但最終命運還可自決,少了酒後吐真言的時刻,台上的清酒米酒都換成讓人要清醒的咖啡,夾雜著苦樂參半的幽默,甚至變得更溫和又多愁善感,戲中的父子關係能不能當成洪常秀寫照?他的電影裏,事情發展往往並非以線性來了解,將這種不穩定的感覺表達出來,情節可以中斷下來,意外不斷,仍然無損電影的完整性。沒有完滿解決的世界,除了電影最後的一刻。金敏喜的出現讓洪常秀經歷了第三次,甚至有可能是第四次的創作轉變,更大膽,更務求改變,至少這一次是整體視覺風格上的改變,更像紀錄片,而最根本是對生命和死亡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不就是戀愛中的人才會發生的事嗎?

    14分钟前
    • 何阿嵐
    • 力荐

    突然有种交代后事的感觉,开头五分钟就看到想大哭,如果一个人能这么开诚布公,他一定相当痛苦吧,拍到这个份上,结构、镜头、表演都不重要了。自嘲也好,自怜也好,我都照单全收。

    17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力荐

    韩国#100. 妥妥送一个五星。科长和评审团抽疯了吗这部片子发男主???戏根本不在老诗人身上嘛。应该是个金豹/最佳导演奖/评审团奖这个路子的。洪常秀黑白的这三部其实都在玩不可靠叙事和记忆/心理这种技巧,这部其实比[之后]走得更远。又是自指和自辩混杂的故事,金句不少但是不招人烦真是高段(啊,[比海更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对死亡和衰老的探讨竟然有了些后期小津的况味。加上摄影实在是令人愉悦。就当[草叶集]是练手了……

    20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看哭了。对落雪的吟咏,对美人的赞颂,正是一种“物哀”。它让洪常秀过去电影中繁琐的重言式——你很美,你很美因为我觉得你很美——都获得了一种合法性。反复吟咏,来延迟美的逝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2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羡慕她们躺了一天

    27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还是美的、微妙的,对话也还是顺畅的,不考虑过去这两年看过的洪我还是会喜欢的,但我真的不想再在洪的电影里看到男性创作者夸失恋的金敏喜长得漂亮了,真的,求你们浮上爱情的水面放彼此一条生路好吗。

    31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我们又何曾在”龌蹉“的洪尚秀电影里,期待过如许的关于“死“的坦荡。

    3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一边是将死的诗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另一边是失恋后相互依偎的闺蜜,两组人在江边旅馆喝咖啡、散步、聊天、小憩、吃饭的一天,最终似乎又回归梦里。“我理解他(导演)想表达什么,但他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人为什么要一辈子活在愧疚中而不去追求真爱呢?是啊后来失败了,可是又怎样?”仍充满洪尚秀的自嘲式调侃,以及没完没了赞扬金敏喜太美了太美了是天使XD(现实中这么骚扰美女早被打死了) 大概洪尚秀的口味很稳定了,女二简直就是翻版金敏喜,俩人style和身材一模一样,连外套仔裤袜子都一样

    3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借梗:“含喜量”较低,基本算是《这时对那时错》后最中意的一部。把大量的篇幅交给了纪柱峰的父亲角色,他在雪地里赞美着两个女孩,在最后念着参悟生死的诗歌,瘫在座位上夸赞着两个疏远已久的儿子(是第一次注意到他在电影里的作用,也觉得能拿到影帝超级开心)。父子之间的淡漠,姐妹间相拥的慰藉,最后戏剧化的场面和先前强烈的对比,让这份亲情关系的描写比起先前的情爱讨论也要有趣和丰富得多。

    4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2019北影节。我还挺喜欢洪尚秀的,和《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一脉相承遥相呼应,洪尚秀还是很有意思的创作者,生活与作品互为注释。他的片子有一种刻意为之的不讲究,除了iPhone风格的摄影,对话也显得很没有设计感,但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看似一盘散沙的日常,却又能准确地呈现人情绪中复杂的悲喜,而且最后这一盘散沙的日常碎片,竟真的汇聚成了某种成气候的人生长恨水长东。

    47分钟前
    • 曼仔
    • 推荐

    导演越来越偏向一种生活写作,走到哪拍到哪,做了啥就拍啥。好在也坦诚,基本有什么拍什么了。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雪满汉江,美人看雪,诗人看“美人看雪”,观众看“诗人看美人看雪”。

    5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每一帧有金敏喜的画面都闪耀着光... 不对,是我的眼睛在放光,照到屏幕上反射回来了。其实是想她了。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把汉江比作图们江,哪怕风景并没有去过。递白纸索要个签名,哪怕电影并没有看过。我们在同一个旅馆彼此相邻,时间久远仍互不相见,这好像人生;我们于同一款汽车寻找凹槽,偷只手套就两不相欠,这犹如命运。儿子呼唤不到父亲,老板心脏不再跳动,女人总结出男人都不懂爱的真理,我拿着油枪,不能移动。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好像很久没在老洪的电影里看见他如此严肃地讨论死亡。虽然还是夹在许多尴尬的把妹对话里,但能感到一种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心绪。而这种感觉是在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的:很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他真的很爱金敏喜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