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好好拍电影

    好好拍电影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香港2020

    主演:许鞍华 / 徐克 / 侯孝贤 / 刘德华 / 萧芳芳 

    导演:文念中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2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3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4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5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6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6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7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8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19好好拍电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她生于辽宁,长于澳门,受教于香港,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成长与求索。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她远赴伦敦进修。在那裡,她找到了电影,从此再没停下脚步。   师承胡金铨,处女作开辟香港电影新浪潮;于商业与艺术、 类型与文艺之间游走,不断探索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漂泊状态;六夺金像 三斩金马,仍要为投资犯难发愁;从早年获奖无数到跌入谷底,从不放弃忠于创作的机会。   美术指导文念中首执导筒,回顾许鞍华四十余载光影生涯,零距离捕捉她亲和地道、 急躁论尽的真性情,亦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对电影和香港始终一片赤诚, 电影伴她活出了人生的圆满。

     长篇影评

     1 ) 想要许导同款帆布鞋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记录片,许鞍华导演人格魅力很强大,她的真诚让我觉得非常可爱。电影是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大部份人对香港的印象或许停留在90年代,红极一时的香港流行文化,《赌神》《古惑仔》《英雄本色》,这些商业电影。香港是一个极度资本主义的社会,拍电影的速度也很快,投入了马上就要看到票房。做为文艺电影,很难找到投资。香港的导演也都有派系。唯独许导不是任何一派。她一直坚持自己的道路。在任何行业,女性想要立足都比男性要困难许多。许导在60岁的时候,感叹自己都60了,还是有很多人质疑,她一个女人不懂拍电影。可想而知,她一路孤勇作战。

    许导拍了这么多电影,视乎没有赚到很多钱,他不像徐克那样有自己的公司,会操控资本。她把每部电影都当成最后一部电影拍,不知道下一部有没有人投资。有一个镜头是她走在路上,很有斗志的对自己说,我就不信我赚不到钱。其实生活中的她,对物质没有很高的要求。

    当看到许导在车上说,要找教练练手臂,练的有曲线,要穿吊带。之后她还说,想去整容,医生说怎么整就整全套。哈哈,真的非常可爱可敬。镜头下的她很鲜活。她总是烟不离手,吴念真在金马奖上模仿她在上海,腿被撞骨折了,坐在轮椅上,一边抽烟一边指挥。这一段真的超有趣。

    许导70多岁了,为了宣传电影,跟着剧组到处去宣传,非常辛苦,她借着抽烟,出去休息下,累的摊在沙发上,说,他们问的问题太重复了,烦死了。出去宣传都是一个人拿着行李,也没有个助手什么的,大晚上回到香港,自己打车回家。

    她和90多岁的母亲住在一起,她内心很不想送母亲去养老院,觉得这么做好像抛弃了母亲,但是70多岁的她,还在忙碌的工作,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也力不从心,在和妹妹的商量下,最终还是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带着母亲去体检,结果弄错时间,然后就哄着母亲去楼下喝咖啡,明天在来。

    我喜欢许鞍华和西西,通过她们两位认识香港。最喜欢她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一部没有大明星的电影,一部拍香港人的电影。她在威尼斯的颁奖上说,她会帮助新人,希望他们以后也能拿奖。做为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他们身上有着社会责任。这么多年她一直坚持拍电影,在她的电影里有种人文关怀。

    最后我好想买许导同款帆布鞋,还有大花衣服,感觉穿上了,会让我自信些。哈哈

     2 ) 许鞍华,见证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最悲伤的生活不过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所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波澜壮阔。
    ——许鞍华

    只有在这部纪录片里,我才知道许鞍华与侯孝贤原来是同岁。当侯孝贤以满头白发、略显沧桑的面容出现在镜头前,许鞍华还是那个留着蘑菇头、喜笑颜开的大姑娘。谁能想到,许鞍华已经过了“古来稀”的年纪,但她看起来实在比真实年龄年轻太多。如果不是有人特意告诉你许鞍华的年纪,你大概还会以为她只有五十出头。这倒真是应了那句话:女人想永葆青春,那就不要结婚。

    许鞍华一生未婚,原因当然是多样的。但我们可以把它解释得俗套又显得“高大上”一些:许鞍华嫁给了电影。是的,电影让她永葆青春。从影四十余年,许鞍华拍摄了不下三十部长短片。这些电影题材多元,风格迥异,既有艺术性,又兼具商业元素,有些改编自文学作品,有些则由专业编剧撰稿,实在让人难以一眼辨清个人的风格。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疯劫》往往被认为开山之作),许鞍华为何没有走向更远?个中缘由,《好好拍电影》这部纪录片或许能给出答案。

    1.

    出生于中国旧式书香门第的许鞍华,有着离奇的身世。她出生在辽宁鞍山,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则是一名日本人。2岁移居澳门,后又随父亲定居香港。幼年在祖父的教诲下,许鞍华熟读古典诗词,奠定了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熟悉。田壮壮就称她是中国少有的带有知识分子色彩的导演。与此同时,许鞍华也有着扎实的西学功底,早年在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英国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她自称喝醉酒后会背诵莎士比亚,屡屡成为别人打趣的段子。许鞍华的成长经历反映在《客途秋恨》(1990)这部半自传电影里,《今夜星光灿烂》(1988)、《千言万语》(1999)、《男人四十》(2002)等作品也有涉及。

    许鞍华把胡金铨当做自己的导师。她在英国求学时,经人介绍认识了胡金铨,两个人一起工作三个月。因为父亲的缘故,许鞍华离开胡金铨回到香港,进入电视台工作。胡金铨为此还给许鞍华写了一封信,勉励晚辈。信中写到,“希望你能宁静致远。如果有一天在外国的影展里,我们不需要用中国的丝绸,瓷器或古董来吸引外国人,而是拍一些水准很好的戏,我觉得我们中国电影就成了……”许鞍华把这封信一直留在身边,督促自己拍中国人的电影。

    在电视台期间,许鞍华拍摄了一系列反映社会问题的短片,《狮子山下:许鞍华导演系列》是这一时期的结晶。也是在同一时期,许鞍华把视角投向越南难民。当时正值越南战争结束,大批越南难民偷渡入港,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议题。许鞍华先是在“狮子山下”系列作品里执导其中一集《越南来客》,后又拍摄《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三部电影组成了“越南三部曲”。《投奔怒海》包揽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奖项,让年轻的许鞍华一举成名。

    用许鞍华自己的话说,“电影是她的妻子,文学则是她的情人”。许鞍华有大量作品改编自文学名著,既有古典文学(主要是武侠小说),也有现当代文学,前有《书剑恩仇录》(1987)、《笑傲江湖(1990,合拍),后有改编自海岩小说的《玉观音》(2003)、讲述现代中国女作家萧红生平的《黄金时代》(2014),以及正在着手制作、改编自白先勇同名小说的《永远的尹雪艳》。许鞍华似乎尤其热衷将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像《倾城之恋》(1984)、《半生缘》(1997)和《第一炉香》(2020),几乎在每个创作阶段都会有一部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这无疑与个人趣味有关。

    2.

    虽然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但许鞍华从不自己写剧本,这是让我们颇为惊讶的。因为不自己写剧本,似乎就与“作者电影”有了一些距离。照许鞍华自己讲,有些剧本是别人觉得好,推荐给她,她觉得也不错,就拿来拍了;有些剧本则是她自己的点子,找合适的编剧一起合作。很多人都说既然你是学文学出生的,文学功底应该不会差啊,为什么不自己写剧本呢?许鞍华倒是有一套辩词:她对写剧本感到害怕,不知道能不能写出来。既然如此,不如找专业的编剧合作,自己专心在导演这块。

    我们会发现,许鞍华其实与张艺谋还挺像:两人都不原创剧本,而且都愿意尝试不同的电影类型;如果有现成的好剧本,他们也愿意拍。就像接“行活”那样,把“拍”放在第一位,“原创”是第二位的。这也许与许鞍华对自己的定位有关,她从不自诩为艺术家,而是把自己牢实地定位在导演这一身份上。拍电影成了许鞍华的毕生事业,而且她只会这么一件事。譬如关涉名与利的事情,许鞍华是极不擅长的。

    许鞍华与爱猫

    我们在《好好拍电影》里实在见到了一位生活素朴的老者形象:许鞍华一个人蜗居在狭小的居室,屋子里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只有简单的日常物品相伴,那只圆滚滚的大猫成了她唯一的陪伴。很难想象这就是堂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导演的日常生活写照,名声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反差。许鞍华对名利的不关心,同样表现在《明月几时有》上映后,她在内地跑宣传的经历上。文念中捕捉到了许鞍华如何厌恶无休止的通告,同时又不得不为票房无奈接受采访。最终她只能要求工作人员尽量缩减媒体的采访数量,不要让她反复回答相似的问题。从中也体现出许鞍华毫不掩饰的真性情。

    许鞍华不是没有过瓶颈期。有长达十年的时间,她觉得自己“迷失”了,支撑她挺过来的还是电影。她开始想着拍一些偏商业化的电影,于是打电话给刘德华邀请他拍新片,因为就像刘德华自己笑称的“我代表商业嘛,我就去了”。虽然这些电影最终被证明不成功,但至少许鞍华尝试了新的东西。许鞍华从来不是那类故步自封的导演,她也从来不将电影标榜为艺术,愿意为其献出生命。没有电影拍的日子,她就一个人逛荡香港街头,美其名曰“选景”,如她自己所说,她是“步行最多的导演”。

    或者我们可以说,许鞍华是极少数未被资本改变的华语导演,这是她与张艺谋相似的另一面。两位导演都不约而同给我们展现出一种“匠人”姿态,即对电影艺术孜孜以求的态度。无论是电影类型,还是电影数量,两个人都如此相像。当同龄的侯孝贤可能十年磨出一部个人作,许鞍华已经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部新片了。《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开启了许鞍华新的阶段,她似乎找回了当年聚焦社会议题、表现香港小市民生活的创作热情。其后是数部佳作:《桃姐》(2011)、《黄金时代》(2014)、《明月几时有》(2017),还有那部我们尚无法看到的《第一炉香》(2020)。虽然差不多三年一部新片,并不是多么迅速(比较另一些香港导演的话,比如邱礼涛),但考虑到年纪,这已实属难得。

    3.

    许鞍华既有强势的一面,也懂得让失序的场面平复。她很清楚,导演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电影拍好,而“好好拍电影”离不开创作团队的通力协作。早年曾当过许鞍华副导演的关景鹏在纪录片里透露,他其实在片场做不了太多事情,许鞍华多是亲力亲为。确实,在《明月几时有》的拍摄现场,细雨迷蒙,许鞍华穿着雨靴,迈着疲惫的步伐在淤泥里指导拍摄,一边督促工作人员给演员后背多抹些泥,一边拍拍演员后背低声“抱歉”。

    许鞍华也会对失职副导演破口大骂,那也许是她少有的动怒时刻。厉声斥责完工作人员后,许鞍华会像小姑娘生闷气那般一个人气呼呼走到门口,独自抽烟。许鞍华可不是暴脾气性格,生气只是因为她对电影有高要求,见不了工作人员不专业,于是转化成了怒气。当然,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自知过分的许鞍华第二天总会买好菠萝包之类的零食安慰被骂的工作人员,请求他们原谅。这也是蛮可爱的一面。

    许鞍华与母亲

    许鞍华的真性情还表现在对家人的态度上。别人送的东西凡是自己用不上的,她统统送给亲人。当家人商量将母亲送进养老院,许鞍华非常不高兴,但最终也不得不迫于现实。纪录片里有一幕是许鞍华送母亲去养老院,到那儿才发现大门紧闭,原来养老院周二不开门,周四才能过来。扫兴而归的许鞍华提议与母亲一同去喝咖啡,从中我们见到了许鞍华可爱、率性的一面。完全没有大导演的牌子,活像生活里的邻家大妈。

    在片场烟不离手的许鞍华

    抽烟是许鞍华留在众人心中的至深印象,年轻时的刘德华也不例外。当年在《投奔怒海》片场,从不抽烟的刘德华看到剧组里人人烟不离手,也开始抽起烟来。“烟不离手”也是吴念真对许鞍华的印象,在某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吴念真要模仿数位入围导演,轮到许鞍华,他演的便是腿部受伤的许鞍华一边抬着受伤的腿、一边疯狂吸烟的画面。场面一度失控,让人啼笑皆非。

    不少大导演作为采访嘉宾出现在《好好拍电影》里,徐克、施南生、关景鹏、侯孝贤、吴念真、田壮壮、贾樟柯……但略微可惜的是,这些导演的发言只截取了只言片语,我相信肯定还有更多精彩的言论未能呈现在成片里,这只能成为某种遗憾了。“好好拍电影”,Keep Rolling,这是对每位电影人的期许,我们都相信“Long Live Cinema”(许鞍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金狮奖”时发言最后一句)。是的,电影万岁!

     3 ) 短评装不下

    观感和娃达奶奶的最后一部作品《阿涅斯论瓦尔达》近似(我认为all time女导演的top 2),都是对艺术家漫长而伟大的职业生涯的回顾,间杂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感悟的思考,都是一堂难得一见的大师课。但是我太爱香港和Ann了私心给到满分。以下是想到哪说哪的碎碎念:1.我不是合格的Ann粉,连《客途秋恨》都没看过(PS她是真的不爱写剧本连这么私密的自传体电影剧本都交给NJ代劳),居然现在才知道她是中日混血,父辈的经历也足够传奇了。2.Ann导演的电影我看过9部,自以为不算少了其实连四分之一都没到,虽然Ann的题材视野非常广阔但大致可以分为新浪潮,民国,庶民三个catalogue吧。窃以为庶民是最精华部分,民国是我一直不太欣赏得来的但可能反而是Ann文人风骨的情意结所在。我最爱的Ann前三《日与夜》/《千言万语》/《桃姐》,2庶民1新浪潮。3. HKU和留学时期,真的过于优秀了,喝醉了会背诵莎士比亚,怎么能有这么可爱的女孩。4.狮子山下时期,最好的练手机会,对庶民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为未来的伟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5.新浪潮时期,30出头就拍出处女作在电影界里面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说褒曼几多岁时已经拍出什么作品那段真的心有戚戚,因为我也曾经想过这个事情:)。btw,褒曼在我现在这个年纪已经拍出了野草莓、第七封印、夏夜的微笑三部位列万神殿的电影了。有一说一,Ann Hui在四十岁之前确实谈不上拍出过什么杰作。华人导演里面的“神童”我认为墨镜是当之无愧的No.1,40岁之前已经拍出了阿飞正传 东邪西毒 重庆森林 春光乍泄四部留名影史的伟大作品,可惜几乎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名可能是徐克。5.两部武侠电影,没看过,不评价,但是Ann票房毒药的阴影估计就是从此而来。6.《女人四十》,我认为是许鞍华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她也提到了其重要性,庶民戏。但是香港电影界很奇怪,得奖就是诅咒,后面好几年都没好戏拍。7.(不知何故略过了《半生缘》)直到4年后《千言万语》再度封神,庶民背景下的新浪潮,新时代下的持续革命。8.天水围二部曲+桃姐。9.又回到民国。

     4 ) 你的人生是你最好的戏

    我对许鞍华不结婚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稀奇,甚至觉得像她这样性别模糊的人和一个明确性别的人共度一生才会觉得怪异。她有很明显没有性别的时候,比如往拍下雨戏的周迅后脑勺抹泥土的时候,她会说“对不住了阿迅”;在汤唯身边检查拍摄角度的时候被桌椅绊倒,躺在地上的汤唯倏地起身,许鞍华自己摔得不轻立刻按住汤唯,唤她,“没事的汤汤”;涂着口红蹲在内蒙古街边看景,被一个小孩拦住喊叔叔;下了飞机等团队时一根一根抽烟,被路过同下飞机的人群像老港电影里一样顺其自然借火。与此同时,她又常常表现出小女人的姣态来,为自己的容貌自卑,多年以来一直想把鼻子整高,想把手臂和腰练出线条来买一条吊带裙,剧组里意见难以调和拖拉进度她会生气地跺脚。

    但这样一个走几部路就会气喘的老人只有在比自己更显老态的妈妈面前表现出些许青壮年的有力来,即使被冠以各种史无前例彪炳史册的称呼,但依然和妈妈住在用步步高DVD放碟的老房子里,不喜欢名牌包是因为放不进去A4纸,一辈子始终没什么钱,没什么人缘,苍老是脸上不可逆推并逐步牢固的法令纹,像病变细胞一般扩散在全脸,蔓延至不灵活的手脚,但恳切好好拍电影、好好拍好下一部的心愿却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一样,逆着苍老的身体显露出赤诚的衷心来。

     5 ) 许鞍华:拍电影没有固定的方式【译】

    作者:Justin Chor Yu Liu / Cinema Escapist(2021年8月17日)

    校对:覃天

    译文首发于《虹膜》


    2020年,许鞍华成为了首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女性导演,其40年的职业生涯可谓是最兼收并蓄且多元化的。20世纪70年代,她以传奇人物胡金铨的助手出道,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休息过。她的导演生涯开始于聚焦难民的「越南三部曲」,之后又拍了三部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电影,以及像她的师父胡金铨那样环游世界的历史史诗电影,低调的本土写实电影,甚至还有商业惊悚片。

    然而,真正让她与众不同的不是一两个巅峰,而是她职业生涯的长寿不衰。与已经进入半退休状态的同辈人不同,许鞍华没有停止工作的迹象。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获奖榜单上,她超越了王家卫和杜琪峰等同行。她仍然多产,在近十年的作品中,她还在尝试一些诸如打破第四堵墙和半纪录片的手法。即使已经74岁了,她也一点没有要休息的意思。在2020年,她作为纪录片《好好拍电影》的主角出现。

    在今年的纽约亚洲电影节上,本刊有幸采访到了许鞍华导演。

    问:在我读过的许多采访中,包括《好好拍电影》里出现的那些,记者经常询问你的个人生活或想法,但很少谈及你的技巧和风格。对于电影制作的元素,如摄影和剪辑,你有什么样的哲学或思考过程?

    许鞍华:我的思考过程始于剧本创作阶段。我相信拍摄与剧本的结构和故事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有时我会在脚本完成的不同阶段不断产生一些新想法,比如关于结构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去和编剧谈谈。

    我留意到现在的导演把结构当作一种风格工具,或者把结构和故事分开。但我认为这违背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区别。在电视剧里,故事遵从于一定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电影中让故事支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结构比拍摄更重要。如果你的结构正确,你就可以相应地设计你的镜头和灯光,而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先写好剧本,然后逐场设计电影的风格。我更希望看到整部电影的整体风格。这就是我现在的思考过程。但你可以放心,我确实会考虑风格,因为这是我作为导演的工作(笑)。

    问:所以你会为了不同的剧本而改变风格?

    许鞍华:应该这么说,这是我唯一的方法。我无法先决定一种风格,然后才考虑故事。但我不认为我的方式是绝对的。我知道还有其他的导演比较像造型师,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我不一样。

    问:回看你的职业生涯,你的许多电影都打破了第四堵墙。有些是半纪录片、半虚构的电影,或者是带有纪录片元素的虚构电影。你为什么偏爱这种表达方式?

    许鞍华:我认为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在过去,许多导演脑海中都会有包括演员表演在内的视觉画面。但我更被动,更像一个纪录片导演。在片场,如果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式适合这部电影,我就会跟着他们走。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认为这种导演方法有点懒惰和不精确。就好像我对一切都说好(笑),而且我的掌控力不够强。但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这一部分,甚至想要把它发扬光大。我更愿意将此作为我的思考过程并加以完善。

    问:你在《好好拍电影》中提到,尽管你的职业生涯很长,但你认为自己在电影制作方面仍然在进步。有没有什么特定的场景或技巧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许鞍华:我觉得如果我自己说(这些例子)有点自负。我不认为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近期作品中。众所周知,电影是团队合作的结晶,并非完全由导演决定。

    这和我个人的感受有关。我觉得自己最近对电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更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学会了如何接受后者并完善前者。这种情况让我觉得前途光明,它使我工作愉快。它给了我信心和改进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我想继续拍下去。

    当然,我也有个人的麻烦。大家都知道,最近香港的电影制作情况不是很好。当我不得不适应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形势时,我不得不分散大量的精力去面对眼前的环境。

    例如,过去拍电影时,我们会花一半的时间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处理电影本身。我们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克服环境困难上。对于导演来说,环境总是很艰难的(笑)。这算不上抱怨,但没有人总是顺风顺水地拍完电影。我们总是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金钱,但就连成龙也说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金钱。这可能是相互嫉妒吧。

    还有一个问题是,人们会根据资金或工作室、制作公司的名气来选择项目。我认为选择合作者是非常重要的。你应该像挑选演员一样选择合作者——你不应该根据外形条件进行选择,因为很可能最后双方并不合。你必须看到他们是否和你的项目有共鸣,以及是否真的想参与你的项目,又或者只是为了酬劳。他们的目的可能与你拍电影的目的不一致。拍电影有许多目的。每个人都说他们只想拍一部好电影,但也可能不完全是这样。如果你想赚钱,你可以签约一家大公司,并在合同里明确写上你会获得多少酬劳。这样你就不需要关心最终的结果。但如果你真的想拍好电影,你就得小心选择合作者。

    你必须从头到尾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高度警惕。你不能同意别人说的每件事。不要像现在的年轻导演那样,总是问:「许导演,你这么有经验,能不能教我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现在已经没有行可以入了!(笑)拍电影没有固定的方式。你得找到自己的路。

    问:所以你觉得你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许鞍华:对。但愿如此。

    问:在华语电影圈,你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导演之一。然而,在英语电影圈,你还算不上最知名的导演,你是否会对这种不公平待遇感到委屈?

    许鞍华:完全不会!(笑)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传播或营销我的电影。你必须费一番功夫来自我推销,或者找别人来推销自己。我再也没有时间或兴趣去做那些事了。我只是想找机会拍电影。如果推销自己能给我一个更好的拍电影的机会,我会去做的。我会清楚地把为出名而出名和为更好的机会而出名区分开来。

    问:不过我向你保证,许多影迷都因为你还未进入英语电影圈最知名导演之列而难过。

    许鞍华:我很感动,但我必须接受现实(笑)。

    问:纽约亚洲电影节将放映你的早期作品之一,《胡越的故事》。我记得这部电影里有很多周润发的动作戏。而且在最近的《明月几时有》中,你也拍了很多动作戏。这么多年来,你拍摄动作戏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区别吗?

    许鞍华:可能没什么变化,这就是问题所在。在拍摄《胡越的故事》的时候,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动作片导演。我尽力了,我年轻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所以只能说做得差强人意。当时,其他导演都会花很长时间来做动作,但我不认为这是速度的问题,这是关于感觉的问题。我的反应很慢。我分不清左和右,我的平衡能力很差,我不会骑自行车。当你的肢体不协调时,就会有拍摄动作戏的问题。我认为《胡越的故事》和《明月几时有》的情节都还过得去,但还不够出色。如果你特别想看动作片,就不要去看许鞍华的电影。

    问:你的很多电影都是关于身份认同的。你们这一代的自我认同与现在香港青年的自我认同明显不同。你怎么看待这种演变?你有受到它的启发吗?

    许鞍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朝对方迈出一步。我们这一代人更了解自己的身份,应该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年轻一代应该后退一步,对自己的身份不那么气势汹汹,因为你不必强迫人们接受它。如果你强迫别人认同你的自我认同,那就过于有侵略性了。另一方面,我们这代人或许应该更加积极一些。

    问:所以你认为拍电影是你非积极的表达方式吗?

    许鞍华:我一直认为我不是百分百正确的。我甚至不认为我刚刚说的不要那么有侵略性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原文链接:

    //www.cinemaescapist.com/2021/08/interview-ann-hui-director-nyaff/

     6 ) 虽然经济不富裕,但她的导演生涯漫长而璀璨

    来源作者:Edmund Lee / 翻译:杜欣时 / 公众号:抛开书本

    去年许导新作《第一炉香》入围威尼斯,书本第一时间做了许鞍华导演的专访

    《好好拍电影》是对香港电影导演许鞍华(现年73岁)的生活和工作的深刻的个人化的观察。 对于许鞍华导演的影迷来说,这部纪录片让人了解到她个人生活的挣扎,令人感慨。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中,一位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终于得到了她早就应得的关注。《好好拍电影》深度观察了许鞍华导演的生活和工作,该片也是导演文念中的处女作。文念中曾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男人四十》中作为美术指导与许鞍华第一次合作。

    作为六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传奇人物,许鞍华虽然在经济状况上不算富裕,但自1970年代末开始执导影片以来,她的职业生涯可谓漫长而璀璨。

    许鞍华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文念中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却给了观众相当容易消化的介绍。他将许鞍华作品的节选与业内资深影人简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避免了陈词滥调。

    文念中在2016年开始拍摄《好好拍电影》,当时许鞍华正在制作香港历史剧情片《明月几时有》,所以这部纪录片让人有机会看到这位电影大师在拍摄现场的艺术性情,这样的纪录内容在拍摄电影人的纪录片中是很少见的。

    这之后,文念中和他的摄制组断断续续地记录许鞍华的生活,直到2020年9月左右,那月她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下了终生成就金狮奖。 尽管许鞍华的电影比她低调的个性更为人知晓,但这部纪录片更多描绘她非同寻常的个人魅力。文念中知道何时打开摄影机来捕捉许鞍华的本质,从各方面来展现这位古怪的天才。

    有一次,在《明月几时有》紧锣密鼓的中国放映宣传时,摄像机拍摄到许鞍华独自在灯光暗淡的阳台上静静地抽烟,远离她身后嘈杂的媒体群体。

    对于许多几十年来喜爱许鞍华电影的本地观众来说,了解到这位导演的个人挣扎十分令人感慨。

    这些挣扎包括她在80年代末转型商业导演的失败尝试,以及她与日本母亲关系矛盾重重、后来逐渐达成和解,还有许鞍华对把整个生命献给电影而放弃建立自己的家庭的遗憾。 许鞍华因身体状况原因在考虑慢慢结束她的电影生涯,所以《好好拍电影》更应是影迷的必看之作。这部纪录片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电影代表人物之一的人生画像,其中更是夹杂着坦率、幽默和无法想象的凄美。

    文章来源://www.scmp.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article/3124088/keep-rolling-movie-review-ann-hui-documentary-must-see-hong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7 ) 涉及影片及受访影人

    【涉及影片】

    1978《狮子山下:桥》

    1978《狮子山下:来客》

    1979《疯劫》

    1980《撞到正》

    1981《胡越的故事》

    1982《投奔怒海》

    1987《书剑恩仇录》

    1987《香香公主》

    1988《今夜星光灿烂》

    1990《客途秋恨》

    1991《极道追踪》

    1995《女人四十》

    1997《去日苦多》

    1999《千言万语》

    2001《幽灵人间》

    2002《男人四十》

    2006《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08《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9《天水围的夜与雾》

    2011《桃姐》

    2014《黄金时代》

    2017《明月几时有》

    【受访影人】

    陈荣照 吴念真 李樯 严浩 施南生 舒琪 徐克 杨凡 尔冬升 陈果 萧芳芳 关锦鹏 汤湘竹 杜笃之 王昱 关本良 梁华生 田壮壮 侯孝贤 刘德华 贾樟柯 李屏宾 林嘉欣 刘天兰 张艾嘉

     短评

    有兩段挺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是攝影機近距離捕捉許鞍華在片場專心導戲的工作狀態,這是一個居於幕後的導演難得地坦誠相見,展現新性情的時刻,對比起杜Sir在現場「直腸直肚」的火爆脾氣,許鞍華要溫和克制得多。有趣的是,太專注的Ann更多時候是整親自己,看似是一個向外宣洩情緒(爆粗大罵),一個反作用於己身(磕磕絆絆),但實際上對那些不滿足於現況,努力做到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來說,著緊套戲受傷最多的永遠是導演自己。二是拍許鞍華電影之外的生活日常,她與年邁的老母親出門去私家診所複診,到達後才發現診所沒開門,Ann於是便帶母親到樓下茶餐廳喝咖啡。很喜歡攝影機安靜地對著熱氣騰騰的咖啡杯,母女倆不發一言相視而坐,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恬靜舒適。隨後,鏡頭目送Ann攙扶著母親徐徐離去,日子細水長流,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8分钟前
    • Landy
    • 推荐

    这个级别的导演,可敬可畏的不稀奇,可爱才是最难的。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中国最常见的知识分子(被歪曲成)有两种,一种精致利己(严格不算),一种追求出仕想当国师(古往今来)。他们喜欢“为民请命”获取崇高感,或者常指责抱怨所谓“人民”愚、蠢、支;他们沉溺于视听和技巧的花哨,或者从来没真正尊重和重视自己的观众。李樯说许鞍华是知识分子,但许不是这两种,许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时代中的个体有体恤,有理解,有尊敬,而这些构建自她对周遭的观察,对他人的观照,尤其是对自身的省悟。可惜,中国有许多许多技巧上比许鞍华好且好很多的导演,但许鞍华的良心,仅此一颗。

    12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许鞍华说:“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徐克说她:“不做屈就市场的事情,做坚持自己的的事情。”她在神与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看完纪录片才知道原来她这么多电影都有自身的影子。

    1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丰富的拍华人导演的纪录片,水平接近当年阿萨亚斯拍侯孝贤。正、反、侧都拍到,不回避不仰视不煽情不狗血,立体生动真实,叙事手法也不呆板,以时间的来回拉扯代替线性铺排。

    18分钟前
    • LOOK
    • 推荐

    电影是我的老婆,文学是我的情妇

    20分钟前
    • 单鱼Apple
    • 力荐

    因為喜歡她太久了,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她。看她的訪談,去她的分享會,看她以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會知道她作為導演的堅持和實驗性,也會知道她作為一個普通人笨拙和戲謔。在這個紀錄片裡真正催淚的是,我們不僅在熟悉的片段裡重新發現了許鞍華,也看到了什麼是「滋養」,什麼是「報答」,什麼是她和這座城市的互相成就。

    22分钟前
    • 劉咳暝
    • 力荐

    看到最后觉得被骗了,全片好似许鞍华是个loser,几段低潮期,电影不卖座,感情空白,结果结尾五座金像奖最佳导演片段和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分明又是人生赢家。最喜欢的一段是在内地宣传《明月几时有》的间隙,抱怨记者问题重复,都问什么女性电影的问题,结果话音刚落她又开始食烟😂 前一秒说有个野心运动变辣妹下一个镜头大啖菠萝包😂

    26分钟前
    • 才华有限
    • 力荐

    「你真係好勤力。」「勤力係無燃用的。」

    29分钟前
    • 还行

    剪辑好流畅,想不到许鞍华原来是这么可爱。中间有些她真性情流露的部分我和邻座的小哥整个笑到失控。有人说导演是上帝,有人说导演是狗。希望她在上帝和狗之间可以找到平衡。

    33分钟前
    • Q
    • 力荐

    再次证实了“跟随,跟随,再跟随”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技法,更何况subject是许鞍华,那么天真、干净和赤诚的创作者,片子自然是特别好看。时代巨轮,导演北上,我有预想过Ann怎样处理资本和初心的关系,她一直和她创作的电影人物保持观照和并行,就是吴念真说的,“在时代夹缝中做抉择的人”。Ann的选择是:二十周年,“不要让我说祝福的话,我不要”。完了以后,谢谢于冬,你是个好老板🙏

    38分钟前
    • HALHYUN
    • 力荐

    今天的早晨,我关上窗户,关掉空调,万籁俱寂,世界上只有你的声音。十五岁起知道你,好好看电影,已有二十年,天上地下,人间海底,我永远都要和你在一起。

    43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long live cinema

    45分钟前
    • 兒子
    • 推荐

    ann对香港的几番表白我看得胸口生疼哭得好惨 可能我自己都无法估量香港文化对我的影响多深多重 太想念那座城市了想念在那里留下的每一个瞬间 这是题外话 纪录片对我来说起到了蛮重要的作用 会发现原来ann一直拍的内容就是她人生各阶段的经历和处境 看到她陪妈妈在街上走的身影一下子回闪桃姐里一模一样的镜头 还有和日与夜里一样的花灯 这就让我更爱她了 更不用说食烟喝醉了念莎士比亚 送妹妹自己用不到的fashion提袋 理由是装不下A4纸 她就和宫二一样 是会迷的人 为拍戏疯魔为拍下香港每个角落疯魔 不知是真实还是说震动 她会因外表这件事从拍戏里找寻自己的价值 虽然她认为记者反复去问女性电影很烦躁 但同作为女性我会觉得这些细小有力的反应与传达都是女性独有的吧anyway long live cinema

    49分钟前
    • bitterlemon
    • 力荐

    看的过程一直傻笑,片尾的颁奖典礼一出来,直接泪目。不仅是好的纪录片,更是好的影像论文,既有同行们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导演自己大段的剖析,通过自己的作品脉络梳理,串联起导演的成长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结构非常吸引人。在镜头前,她是如此真诚温柔,但是在片场又是一个完全投入其中毫无二心甚至充满执念的艺术家。最后,出于对这座城市的责任和情感,她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即便完全是自发的,这种感情藏在她的哽咽里,也藏在她的每一次行走中。讲真,这种干货满满的纪录片真的可以一直看下去,哪怕大导演们众演员们只是坐在一起吹吹牛话话家常就已经足够有料了。Long Live Cinema,Long Live HK!

    5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比起王家卫、杜琪峰等人,许鞍华不是一个风格鲜明的作者导演,她的水准忽高忽低,入行四十余年,相对比较高产,涉猎题材也很杂,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拍时代、拍人物有其独到之处,看了这个片子知道这一切的原因,这是一个烟瘾大、动作潇洒、生命力旺盛、内在有趣、生活简单的人。最喜欢的导演作品《投奔怒海》《客途秋恨》《女人四十》《千言万语》《男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的许鞍华,时而感性时而疯癫,别人说她关注边缘,她说自己阳光灿烂。因为害怕投资人赔钱,每部电影都当最后一部来拍,烟不离手拍片不停。许鞍华的电影里有香港社会的市井百态,一枝一叶总关情。她把人生献给了电影,而拆解她的电影,又能从中窥见导演的人生轨迹。看纪录片之前爱许鞍华一百分,看完之后爱一万分。LONG LIVE CINEMA!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许多人未必同意,许鞍华是香港最好的导演,或者最有影响力的香港导演。正如她自嘲的,害怕下部戏没人投资,票房失败不成功。她的不安,她依赖别人写的剧本,或多或少,都反映在她四十年,起伏不定的创作中。但几乎可以说,许鞍华是香港导演中的导演。电影同仁确信,影迷观众也应该知晓。许鞍华人生由电影所组成,许多人借助电影了解香港。当人无可奈何地老去,历史重演烦嚣城中。不同时候,念及“好好拍电影”几个字,Keep Rolling,不要喊停。这需要信念,也需要奇迹。

    56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許鞍華教人敬佩之處,在深陷商業法則的電影創作找出懶活之道,她電影裡引人共鳴,正是失敗者視點直根人物骨子內,是不停追尋與大環境的抗衡失敗後的失落引起的理解和共情,所謂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失落感,沒有英雄,只有你我一樣的尋常。我常常懷疑,假約香港敵視藝術,以商業/藝術作二分法的創作環境略為鬆綁(藝術導演曾經標誌著代表失敗,自我中心的代名詞),少了商業包袱,她會否拍出更好的作品,對環境和自身沒有停止過的自省,一次又一次問她是否香港和女性看來是多餘的,與香港的連結是責任和不滿多於愛,正是她「包拗頸」的個性,一方面令人常常感到自相矛盾,對既有電影模式一次又一次突破觀眾底線與期望,擴闊了香港電影的邊界。文念中以局中人的溫柔回看好友半生,也為這位走過大半生電影路的導演,記下母女晚年平淡的日常與和解。

    1小时前
    • 何阿嵐
    • 还行

    即使已是躺平任嘲的廢物,但看到有人勤力一世,投身於自己所熱愛,還是會被打動,雖然「勤力係沒L用噶」。太多可愛的片段了,笑言飲醉酒會開始念莎士比亞,嘴上說等有錢了就考慮去整容,還要找個教練把曲線都練出來然後穿吊帶,分手後其實暗自慶幸終於有時間拍戲,以及在垃圾桶旁抽菸被各種路人借火的Ann。最後在金獅獎領獎致詞時感謝香港真是看到眼濕濕,然後從包裡掏出紙巾若無其事的脫下口罩擦眼淚。

    1小时前
    • Simon。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