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日本剧 疗愈心中的伤口

    疗愈心中的伤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日本剧日本2020

    主演:柄本佑,尾野真千子,滨田岳,森山直太朗,赵珉和,浅香航大,上川周作,滨田麻里,平岩纸,石桥凌,木村绿子,近藤正臣 

    导演:安達もじり,松岡一史,中泉慧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1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2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3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4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5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6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16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17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18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19疗愈心中的伤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此剧为描述1995年阪神大地震背景之下研究PTSD的先驱人士题材。自己亦属于受灾者的主角安和隆,在地震之下致力于治疗居民的心理创伤,帮助其回到生活正轨。   拥有爵士乐钢琴演奏级功力的年轻精神科医生安和隆(柄本佑饰),与开朗的妻子终子(尾野真千子饰)相遇后组织家庭。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发生了阪神大地震。身为一位精神科医生,此时该做的是什么?安和隆每天不断的思考着。和隆在与受灾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该做的并非治疗,而是帮助受灾者拥有治愈力。其后,安和隆将自己的心得及在受灾区的所见所闻纪录下来并出版成册,获得学艺赏。然而,在39岁的某天,安和隆发现自己罹患了癌症……。

     长篇影评

     1 ) 无形的伤口

    刚刚看完了日剧《疗愈心中的伤口》,这部日剧只有4集,最近练习“正念”,在豆瓣上看见“疗愈”这两个字,就去找资源看;

    前3集看着很平淡,没有什么高潮的画面,故事从主人公安和隆小时候开始讲,好奇妈妈抽屉里有什么,发现妈妈的护照写着韩国人,因韩国人在日本生活被歧视,所以原姓“安”改为“安田”,主人公不能接受,我姓安必须用安;主人公毕业后选择“精神科”,一直被父亲不认同;后来不断学习,写文章得到了很大成就;

    最后的第4集,我默默地留下眼泪;主人公检查身体,发现得了癌症,是无法治疗的;主人公选择不在医院治疗,他用笔记写下自己能做什么,学习如何和癌症相处,陪伴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字,陪伴两个儿女一起玩游戏吃饭,继续和病人做精神辅导等等;

    他的母亲劝他做治疗,他说:不做,做了可能就看不到即将出生的孩子,每个人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治疗方法。

    用有限的生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够了,这是多么美好的!

     2 ) 什么能够疗愈心中的伤口?

    周五早上九点多的光景,我正走在路上。清浅在微信上叫我:丁姐丁姐。

    李清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主职带娃,兼职写作,著有《愿你独立,愿你强大,愿你美貌如花》、《所有美好,都值得用心等待》等书。

    她的名言是“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有个接地气的公号就叫“李清浅”。

    清浅是我素未谋面的文友,在网上也认识好几年了。叫两声“丁姐”的节奏,我以为是什么急事。

    原来是给我推荐一部剧。

    从《请回答1998》开始,清浅给我安利过好几部戏了。有的她会写进文章里,有的是直接微信推荐给我。

    她说“不忍心看完”,我也按她的节奏进行。周五晚上看一集,留了三集周六一口气看完。

    疫情期间,看这样一部治愈系的电视剧,本身就是一件很疗愈的事吧。

    汶川大地震时,我留意到有心理医生去灾区做心理援助的消息。此次疫情期间,也看到过相关新闻,有一则是针对援鄂医护人员子女心理关爱的。

    《疗愈心中的伤口》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月18日首播,是为了纪念阪神大地震25周年。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发生7.3级地震,6432人丧生,4万多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网上数据)。

    男主角安和隆是位韩裔日本人,精神科医生。

    小时候,偶然得知自己是“在日韩国人”的身份并需要隐瞒时,他对人生应该是很困惑的。介绍自己的名字,说的是,“安,不安的安”。

    面对严厉的父亲,也惴惴不安。虽然曾经的理想是当作家,后来还是学了医,自己决定读精神科而不是父亲希望的儿科、外科,父子之间便不曾再商量事情……

    每个人的人生,大概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有需要疗愈的时刻吧。

    何况是亲历了大地震?

    《疗愈心中的伤口》聚焦的,就是幸存者们的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

    我以为这部剧的可贵之处,是让观众了解:不仅仅是直接遭受灾难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需要心理的抚慰;那些幸存者也会有心理的创伤,他们会为自己活了下来而自责,而内疚。

    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有人说是他们那个地方的人造孽,引发了报应。

    这种刺耳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非典时的北京人,广东人,此次新冠疫情中的湖北人、武汉人,有没有感受到此类地域黑的偏见呢?

    安医师是这样安慰听到这些言论的妻子的:

    什么是心灵的疗愈呢?

    此前我只有模糊的概念,这部四集电视剧让我有了一点儿比较清晰的认识。

    给人们活着、活下去的理由。

    剧中有一对夫妻,安医生在震后的救援中心遇到他们。女子对看精神科开始抱有偏见,后来因为失眠找安医生咨询:地震发生时她听到有呼救声,但如果去救人他们也就没命了。逃生后,她很内疚也很自责,她想知道,那个呼救声会折磨到她什么时候。

    安医生耐心地倾听,并没有给她答案,而是问:这件事,你有没有跟你丈夫讲过?

    后来有一个镜头,女人的丈夫带她到空旷处,说:就是这里了,在这里,再也不用担心房子会塌下来了。

    他们夫妻俩坦然地并排躺在草地上。这,就是心灵的疗愈吧。

    那位失去的妻子的老人,安医生称他校长。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回家,我想起《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妻子不在了,家里的米快吃光了,他给女儿打电话,其实是在求救,女儿却感受不到父亲的脆弱。

    正当他的目光投向厨房里的刀具之时,传来了敲门声——邻家女人送来了食物,感谢他曾经的帮助,也让他决定“还是去买米吧”。

    心灵的疗愈,也源自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支撑。就像欧维跟女邻居,正是彼此的相互“麻烦”和需要,使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对原生家庭不幸、多重人格的女孩,安医生总是鼓励。

    允许自己软弱,接受自己。

    安医生对怕被嘲笑软弱的男孩说,“软弱是件好事”,还说自己也有软弱之处。

    这种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表达,对男孩是多么大的抚慰啊,甚至对男孩今后的人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吧。

    父亲生意失败,又罹患癌症。

    他安慰父亲:我觉得拼命工作,最后却没有好的结果,这样的事,没什么可窝囊的。

    他总是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把工作移交给同事,他说:“你这样不急不躁的,可以发现大家所忽略的东西”。

    这个同事,在安医生临终前跑去医院拍下他新生女儿的视频让他看,安医生欣慰地说了“真可爱”,然后永远闭上了眼。

    他患癌症晚期,不幸于39岁去世。

    他致力于精神医学,用专业的态度抚慰人们的心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生活、放弃工作。

    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可能不久于人世之后,他还列出了自己想做的事:

    学习治疗癌症,教女儿春子独轮车,教儿子洋一下象棋,给将要出生的第三个小孩想一名陪伴一生的好名字……

    当然,他也找到了“什么是的心灵疗愈”的答案,他说:心灵的疗愈,是不让任何人孤单。

    他说:治疗人们心灵创作的不是医生,医生能够做的,也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恢复的人身边。

    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朋友,爱这个世界。

    安和隆有很好的友谊,也有很美的爱情。虽然父亲严厉,他对父亲一度到惧怕的程度,但有一个很完整的家,有慈母和相互支持的兄弟。

    他与妻子的相遇相识相爱,也是很让人相信爱情且疗愈的事。

    他跟终子在影院偶遇。放映的是《东京物语》。因为没听清原节子的一句台词,终子问他原节子说的是什么。

    俩人又不约而同地去看了第二场,再次相遇。

    人的一生,遇到对的人,遇到好的爱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他第一次问终子的名字,终子说自己的名字不好,不想说。

    安和隆告诉她:终子,是个很美、很好听的名字。

    这对一个不自信女孩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啊。

    安医生给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取名,也占据了很重要的戏份。

    他绞尽脑汁,拖着病体,确定了女儿的名字:灯。

    安医生自己,也像是一盏灯,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疗愈心中的伤口》很温柔,很温暖,很治愈,也很催泪。

    这部电视剧能让观众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心灵的救赎。真正能够疗愈人们心灵的,不让任何人孤单的,只有时间还不够,更应该有人类莫大的同情心和善意。

     3 ) 灾难后的伤口该如何疗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陀螺电影

    算着时间,如果没有疫情,此时已经到了春季档日剧批量开播的日子。

    此前被誉为“近年来日剧最强季”的2020年春季档日剧,有着《半泽直树2》、《派遣员的品格2》等七八部值得期待的人气作品。但由于绝大部分日剧施行的是“边拍边播”的摄制方式,它们基本都被延档了。一时间,日剧就如暂时停滞一般,令人难以适应。

    如果你现在剧荒了,那么有部剧倒是一定要看看——《疗愈心中的伤口》。它绝对算得上今年最佳的日剧之一,在豆瓣上目前也有8.9的高分。

    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只能待在家中,不断刷新手机来了解武汉那些支离破碎的消息。一个个亡者,成为不断累积的数字,成为一段段压抑的故事,继续在屏幕上流转着他们的生命。

    他们身边的人,那些还活着的亲人与朋友,陷入在巨大的伤悲里,进入了这个春季。灾难过后,幸存者们的PTSD,那些人心中的伤口,又应该如何疗愈?这个问题,在每次灾难后,都很可能会被社会所忽视,但它其实又非常重要。《疗愈心中的伤口》聚焦的,就是幸存者们的PTSD。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震级看似没有极高,却因为震源位于城市下方,人口密集,造成了6434人死亡,43792人受伤,32万余人流离失所。这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

    对于这场灾难,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精神涣散、自言自语的老妇人;有妻子去世,表面看着云淡风轻,暗中却在筹划自杀的丈夫;还有眼看着亲人们在眼前燃烧而亡的儿子,他不知道骨灰里哪些属于母亲,哪些属于父亲。

    流离失所的避难者们,脸上都写着疲惫,一种已然麻木的绝望,还有对余震的阵阵恐慌。

    对着由柄本佑饰演的心理医师安和隆,避难所的负责人说道:“我们的人员已经超负荷了,哪有空管人们受伤的心灵。”

    在那个年代,光是救死扶伤就已经消耗完了人们的精力和物力。更何况,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存在诸多偏见,生怕自己被当成精神病患者。不少已经患有PTSD的人,不肯与安和隆医师对话,原因就是避讳。

    在如此举步维艰的境遇下,安和隆还是坚持在灾区看诊。年纪轻轻便因才华而当上医疗局局长的他,因腼腆温柔的性格,无法露出哪怕一丝的“官威”。如果不亲自在前线慰藉那些身心受伤的幸存者,他就会感到良心不安。

    在安医师的帮助下,人们开始学会直面并理解自己的痛苦,寻找疗愈伤口的方式。

    比如,理解自己坚强背后的软弱。害怕别人嘲笑、假装坚强的小男孩,知道了“软弱不是件坏事”——正是因为我们软弱,我们才能体会到别人的软弱,再给予他们以共情的帮助。

    又如,理解自己软弱背后的坚强。本就在童年受到精神创伤的患者,在地震后陷入了持续的病发状态,甚至遭到了避难所其他人的言语攻击,患上了多重人格分裂症。她自责于患病是因为自己的软弱,但安医师这样回答她——

    社会上有人对这场灾难产生了风言风语。在那个尚存封建气息的年代,日本其他地区的有些老人们会觉得,这是因为灾区的人他们自己造孽,引发了孽报。这些话很刺耳,但安医师却安慰听到这些言论的妻子:

    那些说出恶毒言语的人,他们也许不是本性如此,而是因为软弱,蒙蔽了真实的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勇气与安全感。

    在日本“不允许软弱”的社会语境下,被冠以“软弱”的患者们,背后人性的多元,是安医师想要努力挖掘并治愈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患者希望。

    而这些已经受伤的人,将来会生活在能够治愈伤口的社会?还是生活在将受伤的人遗弃的“严苛社会”?这显然是安医师最希望改变的现实,他深入灾区前线后,花了大量业余时间,和报纸合作了心理咨询专栏,并在之后集结成书,以文字来软化这个社会。

    这本由一个个幸存者构成的书,不仅是当年灾后PTSD的前沿研究,更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于灾后幸存者的态度。很多日本人,从这本大众读物里,第一次知道什么是PTSD,什么是心理疾病,患有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以上剧透,其实只是《疗愈心中的伤口》这部剧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这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剧,叙事的大篇幅并没有放在这些地方。

    换句话说,它并没有被事件所主导,相反,这是一部深刻且绵延的人物传记剧,跨越了安医师的一生,更多是从他的成长史、个体经历及家庭方向来迂回切入。虽然这场地震是全剧的核心所在,但编剧却用了细致的笔法,将他一生的思考缓缓道来——什么才是心灵的治愈?

    很有趣的是,这部剧在首集就安插了一个非常调皮的桥段。

    安医师私底下是个非常浪漫的影迷。他与日后的妻子终子因在电影院同看小津的《东京物语》而相识。他们都因为听不清原节子一句被火车声叠掉的台词而再次去重看,结果又一次相遇。第三次见面,则是在公车上,安医师终于把那句台词听清后告诉终子。

    安医师的原型叫安克昌,一位从小就有点自卑且敏感的“在日韩国人”。他的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涌现出阵阵涟漪般的伤痛。直到最后,年仅39岁的他被查出患上了肝癌晚期。在逝世前的七个月,他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考验,最终近乎以一种“圣洁的普通人”的姿态离世。

    和前段时间的美国影片《黑水》相似的是,在痛苦中煎熬的受害者们并没有太多出场表达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有哀伤情绪的个体旁观式表述。安医师成长的原生家庭和他自己组建的家庭,这两重的家庭生活,看上去和地震这件大事无关,却各自从一个个侧面出发,让我们了解到更深层次的“疗”与“伤”的关系、医师与患者的关系并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延伸架构起了全剧的结构,也让其表达始终站在一个非常温柔妥帖却又不失深刻性的位置。

    《疗愈心中的伤口》由此显露出了它的不同之处。相比与那些常见的“类型日剧”,比如我们经常看的医疗剧,以及一些更为框架化的灾后重建题材的作品,这部剧显得更为散落,也更加令人意想不到。它没有贴附在类型之上,而是直接围绕着安医师短暂的人生时光,打捞出那些发光的时刻,将它们排列在我们眼前,用他的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疗愈心伤的本质,是不让任何人感到孤独。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可能已经在几十部日影/日剧里看到柄本佑这个演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的《你的鸟儿会唱歌》和不久前的《火口的两人》。而在本剧里,他则几乎贡献出了从影后的最佳表现,以一种日剧环境下极为罕见的节制有度表演,与安医师的戏中柔声细语的形象融为一体,发挥出了其作为演员与角色本身共鸣的人格魅力。

    反观《火口的两人》,柄本佑饰演了一位与自己堂妹发生乱伦关系的男人。他与她的性爱,以富士火山的喷发与地震塌陷作为灾难的喻体,陷入到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实现虚无的自由。“当巨大的外在世界崩坏时,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寻求生存之道。”在经历过不断灾难的白石一文一代的作家,用这样的表述来告诉我们,人其实是因为走向死亡而活着

    从这一层面上,当我们把《疗愈心中的伤口》作为一种灾难后的救赎式书写,它那份温柔的意义也因此而得以浮现。救赎,是医师的使命,是媒体的使命,是书写的使命,是摄制这部日剧的使命,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使命。尽其所能的救赎,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反抗,即使命运是不幸的。

    正如最后安医师在遗书中写道:

    安医师在逝世的同时,新的生命诞生了,他的女儿灯子。

    在巨大的灾难发生后,我们要追问什么,我们要挽救什么,我们要迎来什么样的新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简单,却也并不复杂:我们的社会应当感知并理解幸存者的痛苦,救赎肉眼难见的心伤,而不是选择去遮蔽这份痛苦,让漫长的时间去自然地把责任推卸而去。

    能疗愈人心伤口的,不是时间,始终是人。

     4 ) 安医生的话

    TT 很感动的一部剧,偷偷哭了很多次。安医生是我认为的很优秀的男性了,最后真的很可惜TT。

    对不喜欢自己名字的人,他说:“我怕我再没有机会见到你了,所以现在就得告诉你。终子 是个很美很好听的名字!” 对不了解精神层面重要性的人,他说:“人的心灵会和像身体一样受伤。” 对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软弱的小男孩,他说:“软弱是好事,就是因为软弱,才能体会到别人的软弱并给予帮助。” 对因患有多重人格所以质疑自己太脆弱的女孩,他说:“尽管身处于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悲伤之中,你仍然在找寻活下去的方法,这说明了你生命力的强大。” 对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十分悲痛的妻子,他说:“到我怀里来。回家了就不能哭了。” 还有一句,对于没出生的孩子,他轻趴在终子的肚子上说:“小灯,好想早点见到你呀。”

    想在病人面前展现出最佳的医生风貌,他费了好大力气穿好白大褂,问护士:“我看上去像医生吗?” 护士从他的轮椅后方走到侧面,仔细端详了安医生后说:“像名医。” 很难描述我的心情,总之是很感谢这位护士说的这句话。

    安医生是名医呢!

     5 ) 记录一些台词(严重剧透,没看完勿入)

    这样又帅又温柔,还会弹钢琴的医生小天使请给我来一打!

    我希望你能将难过的事情和悲伤的情绪,毫不顾虑地讲给我听。 想说的话要是忍住不说的话,之后你会感到这里很痛苦。

    软弱是好事啊,就因为软弱,才能体会到别人的软弱并给予帮助。

    治愈人们心灵创伤的不是医生,医生能够做的,也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恢复的人身边。

    多重人格的出现,就是来承担这个孩子心中的痛苦。就这样,承受了太多痛苦的孩子,在那之后,诞生了多个人格,才能支撑他继续活下去。

    尽管身处于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悲伤之中,你仍然在尝试寻找活下去的方法,这说明了你生命力的强大。

    为什么人还要故意做些让别人悲伤的事情?

    受伤的人是选择能够治愈心中伤口的社会,还是会选择将受伤的人遗弃的严厉社会?

    让我自己一个人生活,我总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

    我觉得拼命工作,最后却没有好的结果,这样的事,没什么好窝囊的。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心灵的治愈,会不会是,创造一个人人都能被尊敬的社会呢?

    听说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而且可怜的,无所依靠的生物,绝对不会被欺负和受苦的。一旦获得了某样东西,就绝对不会丢弃它。

    星球的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花时间吧,现在看到的那个,是几百年前的猎户座α星了。星球可能已经发生爆炸,消失了。

    心灵的创伤,只有承受过伤痛的人才能明白。备受折磨的人和心灵没有创伤的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换言之,对第三者来说,当事人内心的苦楚是“别人的事”。作为当事人的遇难者的孤立,也就是全体遇难者在日本内部的孤立。对于受伤的人来说,所有的人看起来都像离他而去。

    难受的时候,还是说出来比较好。表达悲伤和痛苦,并不是不体面的事。

    现在我能做到的,就是陪伴在家人身边。

    坐在你身边,听着喜欢的歌,没有比这更好的位置了。

    我知道什么是心灵的治愈了。不让任何人孤独。

    孩子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她灯吧。灯光的灯。这个孩子一定会照亮我和终子的世界。她似乎已经照亮了我这患病以来的7个月。不管是惊悚的电影,还是悲伤的电影,结束时屏幕上都是一个终字,然后观众都能回到自己的世界。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使痛苦悲伤也可以看下去。我也是这样。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听到多少令人难过的事情,我都知道只要我一回到家,有终子你在,而且会笑着迎接我,所以我可以坚持下去。谢谢你。

     6 ) 那些有共鸣的台词 EP03

    Timestamp: 30:22


    疗愈心中的伤口

    希望你能找到能够支撑自己的东西啊
    在你意料之外的那些不起眼的东西
    你有什么兴趣吗

    没有
    医生您呢

    我喜欢爵士钢琴

    为什么呢

    是因为那个吧
    古典钢琴一定得照着乐谱弹奏
    在这点上
    爵士就不一样了
    爵士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想法试着弹奏
    因为和别人演奏的不一样而惹怒别人的部分
    也会作为自己的个性而得到认可
    我觉得弹奏爵士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

     短评

    在那看似平凡的人生中,有“爵士就是要和朋友一起玩啊”的挚友,有“当精神科医生不是也很好吗”的良师,有“能让我充充电吗”然后互相拥抱的伴侣,正是这缓缓流淌的温柔,给了他疗愈人心的勇气和力量吧。

    5分钟前
    • 二十八度左倾
    • 力荐

    谢谢应援。我爱柄本佑

    10分钟前
    • Jo_飛
    • 力荐

    柄本佑有着天然安定的气质,即温柔又深藏暗流。整部剧是很安静的那种,意外的好看。看过令和元年灯笼之后,柄本佑和尾野真千子简直有一种穿越千年遇见你的甜蜜(不。

    12分钟前
    • 🥫
    • 还行

    柄本佑的演技到位,内敛、隐忍、温柔、敏感的精神科医生,演活了。

    14分钟前
    • Jaycee
    • 推荐

    ——那句台词你听到了吗?——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的人不会看两遍东京物语。——那句台词你知道了吗? 继连wifi和阳台上的札幌拉面之后,这个充充电,也好打动人啊。

    17分钟前
    • asnas
    • 推荐

    第四集相机里宝宝的微笑,安医生写给终子那封信太戳我泪点了,所有苦痛如电影一般会有终的一刻。终子虽然讨厌自己的名字,但是安医生觉得终子就像电影的“终”字,是自己温暖的港湾。剧四星,多一星是给柄本佑的,这演技不愧影帝。

    20分钟前
    • 未晞
    • 力荐

    安医生那么用心地去聆听病人的伤痛,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的痛苦,他说温柔的陪伴是最重要的。但他也知道,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内心的阴影也很难真正治愈。哥哥说没有人的贡献比和隆大,弟弟说父亲经常翻着你写的书满脸欣慰…愿世上多几个安医生🙏 二刷再次被深深治愈,必须满分

    23分钟前
    • 🥗
    • 力荐

    安医生,一路走好。

    26分钟前
    • 玥玲大可爱
    • 力荐

    结尾出现的神戸ルミナリエ和安克昌医生的三个孩子简直哭瞎,心のケアしなきゃと

    30分钟前
    • イモ
    • 力荐

    “无论什么时候,活着就给人们带来幸福”

    31分钟前
    • MY BMM
    • 力荐

    一堆医疗剧里另辟蹊径的一部日剧,放在现在播放,恰如其分!就好像是一种应援。仿佛日本的电视台知道,中国的日剧爱好者会翻译这部片子。阪神大地震是日剧常用的题材,很多以往的日剧里都有提及。在日的韩国人会被歧视欺负也有类似的影视剧。总而言之,原作者本身能够在日本顺利地生存并利用自己的所学治愈别人,本身真的不容易,強い!面临灾难,没有强大的精神状态,真的会崩溃。这时候互相的支持是那么的弥足珍贵。会焦躁,会憎恨,会害怕,是人之常情。剧中安和隆的妻子因为一句“一定是天罚”产生的抑郁而因为和隆的一句“那是说话的人自身感到害怕,为了缓解心中的不安,才说的这句话”从抑郁中解脱出来。温柔的话语缓解了过不去的心坎。

    34分钟前
    • kurau
    • 力荐

    看慣民放台那些狗血劇和外放演技的觀眾應該會不習慣,不過很喜歡這種節奏和誠意。也很依照實際原案並沒有加油添醋。

    38分钟前
    • kanno
    • 推荐

    本季最佳。「心灵的治愈是不让任何人孤独」。温柔,平静,内敛,自省,又能予人力量,想要尽可能地活着,普通而努力地活着,不输给风也不输给雨,不输给自然灾害也不输给疾病伤痛,我们度过的日常如一幕幕电影场景,无论是恐怖或者悲伤,总有「终」来宣告完结。柄本佑和尾野的表演不动声色又细腻动人,连同滨田岳在内的一众配角都带上了暖色的弧光,即使有伤感与痛苦,亦尽被稀释。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能够看到这部剧真的太好了,因为相信还有更多像安和隆医生那样善良的人存在,似乎也能看到黑暗中遥远微弱却坚定闪烁的灯光,不知疲倦地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普通人。

    39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国营台,就是这个味儿

    42分钟前
    • 绿衣去2010
    • 推荐

    安医生的形象塑造得很丰满,对病人是一位温柔的医生,对父亲是一位局促又坚定的儿子,对妻子是一位彼此取暖的丈夫。每次看到安医生与患者交谈的戏份都好感动,由衷地关切,温和地劝慰,平等地交流,柄本佑眼睛里有温泉水啊QAQ | | 第四话太好哭了吧,柄本患病后的演技太棒了,细节抓的特别好,迟缓的动作沙哑的声音,还有临终前意识逐渐丧失、瞳孔渐渐扩大的样子,真是好演员啊。

    44分钟前
    • Marianne🥤
    • 力荐

    人善如诗,心美如画,世界世界你怎么啦。

    45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一直觉得柄本佑的气质适合演大变态,这次真的颠覆我的看法啊,可塑性太强了吧,说话都那么温柔,完全就是一个内心温暖善良的精神科医生啊

    46分钟前
    • 没有鱼丸和粗面
    • 推荐

    EP01 "没关系,我不会让自己变老的。" "能让我充一会儿电吗?" "我叫安,不安的安。" "我叫安,安心的安。" 第一集就哭到揉眼,戳心又温暖。【虽然每集都在哭,但最后一集眼泪像开闸一样我也是没想到,这一集柄本佑瘦到他弟弟来演都没问题,作为演员实在太优秀,捧那个腹水还有眼睛对不上焦这些细节更是跪下。

    51分钟前
    • ( ´・ᴗ・` )
    • 力荐

    慢慢看,会平静下来。意外的契合现在的疫情环境。PS:柄本佑也是可塑性极强,他和安藤樱已成为我心里日本演员夫妇Top 1。

    56分钟前
    • f
    • 推荐

    灾难后的心灵重建,日剧一贯的疗愈系气质,倒也意外地贴合当下中国的情境(虽然我们仍在进行时)。主题好,但执行力不太行。不以案例为主,更多是讲行使心灵疗愈行动的这位医生的故事,与父亲的原始隔阂,对人心脆弱的思考与困惑,使命感,以及个人生命的波折,这种剧本操作也导致了整个剧太散,每一集之间的断裂感较强,人物比较浮泛,理论大于事件,需要依靠脑补和自我感动,才能让柄本佑饰演的心灵疗愈师男主立体起来。

    57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