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奇幻片 从今以后

    从今以后

    评分:
    0.0很差

    分类:奇幻片美国2010

    主演:马特·达蒙,西西·迪·法兰丝,弗兰基·麦克拉伦,乔治·麦克拉伦,蒂埃里·钮维,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聊斋画壁

    • HD中字

      封神榜:决战万仙阵

    • HD中字

      关中诡事之雾隐藏棺

    • HD

      克雷斯的魔法学院

    • HD中字

      猎神:冬日之战

    • HD中字

      出招吧!看不剑!

    • HD中字

      封神榜:托塔天王

    • HD中字

      奇门斗法

     剧照

    从今以后 剧照 NO.1从今以后 剧照 NO.2从今以后 剧照 NO.3从今以后 剧照 NO.4从今以后 剧照 NO.5从今以后 剧照 NO.6从今以后 剧照 NO.16从今以后 剧照 NO.17从今以后 剧照 NO.18从今以后 剧照 NO.19从今以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从今以后》被选为2010年年纽约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故事的地点分别发生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美国,蓝领乔治可以和死人说话。他的超能力,一度让他成为全美宠儿。精明的哥哥准备把他打造为全方位娱乐红人。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在建筑工地上工作。法国,记者玛丽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生还者。那次经历之后,她似乎拥有了通灵能力。英国,学生马库斯刚失去了双胞胎兄弟杰森,他正在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

     长篇影评

     1 ) 从今以后

    影片总体比较沉闷,达蒙的演技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其实三人不是最后因为死亡连在一起,而是达蒙那一角色的出现,注定之后的故事是围绕着死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80岁拍了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可能是有很多想法的,当初他的这部片的主题震撼不少影评人,因为谁也没想到伊斯特伍德在这么大年纪却拍关于“死亡”的电影。 我不记得影片哪些地方的过渡有些突兀了。当时觉得影片很慢很长,不过也耐心地看下来了。 我很喜欢影片的结尾,一如既往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风格。在给你无数次死亡的打击后,达蒙与女主角相遇,并且幻想着亲吻她,寓意着生的希望,生活还会继续。 小小地花痴一下,我觉得达蒙在幻想亲吻女主角后的笑容好可爱。

     2 ) 从今以后。你再也不在。

    最初看着这部电影的介绍,都说是惊悚片,无疑让我这个喜欢找刺激却又超级怕惊悚恐怖片的人在心里暗暗地不安。片长又是129分钟,冥冥之中好像注定要让我看它一样。
    开头以为会是灾难片,因为那个海啸的场景,后来看着玛丽的濒死体验又以为是个惊悚片。
    然而生命和生活,对于死过一次的人来说,或许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在被新人替代自己的节目之后、在曾经的爱人再不能理解她之后。
    她却在探究死亡之后的世界中获得了新的人生。

    乔治在破例做完通灵后,总是落寞地通过自己的窗户看着求助对象的离去。
    那些渴望和亡灵对话的人,只是拿他当做一种工具,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每天的生活相关除了死亡还是死亡。
    他拒绝了那个孩子母亲的请求,然而表情却是无奈。如果心软,恐怕只是将自己再次陷入到一种痛苦的困境中,别人看来的天赋却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不忍拒绝自己喜欢的女人,做了通灵之后换得的结果,是对方的落荒而逃和厨艺课上搭档消失的他自己。

    马库斯失去了每天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哥哥杰森,车祸之后,他只能拥有哥哥的一顶棒球帽。
    他每天思念着哥哥。
    他每晚都要说“晚安,杰森”。
    他始终带着杰森的帽子。
    他在谷歌上搜索“人死之后会怎样”。
    他到处寻找可以通灵的人想要和杰森获得联系。
    因为寻找被吹走的帽子而没有乘上地铁得以逃过一劫,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相信杰森是在他身边保护着他的。

    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乔治终于被马库斯的执着打动,为他做了通灵的那段;另一个就是在片尾温暖的色调下乔治和玛丽相视一笑握手的画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我们死去之后会有灵魂,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但是我始终相信。

    马库斯是个异常能够打动我的角色。
    他失去杰森之后的种种表现已完全调动我的情绪、处于爆发的边缘。
    最后乔治通灵对他说出的那段话和他听了之后的表现更是让我泪流满面。
    有句话说电影是会投射现实的。
    电影中打动我们的部分也往往是唤起我们某些回忆的地方。
    而我恰恰在马库斯的身上看见了曾经的我自己。
    在失去谁之后一样地执着、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挖掘开、不断追寻死亡之后的世界真相。
    因为我相信人有灵魂,他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也的确有过一些不能解释的巧合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使我一直觉得我是被保护着的。
    可是某一天我忽然觉得他走了他不在了他不再保护我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这样一天但是它真的到来了我却不愿意去接受。
    所以看着乔治说“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保护你了。”看着马库斯瞬间崩溃着哭着说“不要走杰森,我想你杰森……”
    就想到曾经自己逼着自己去面对现实时候的不舍和艰难。
    马库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杰森不在身边而他得自己成长。
    我则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每一次觉得自己撑不过去的时候在心里轻声问他。
    你还在不在?在不在我身边保护我?

    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了谁就不能继续。
    地球也不会因此停转。
    我们害怕的失去。
    只是从今以后。
    你再也不在。

    而片尾伴随着温暖的色调。
    两个都经历过死亡都不能被别人理解的人。
    在那一刻找到了可以懂得自己的对方。
    无疑是幸福的温暖的。
    乔治脱掉他的黑手套牵住玛丽的手。
    只有他能够读懂玛丽所经历过的。
    也只有玛丽能够明白他的感受。

    随着故事的落幕。
    有一些曾经始终执着的、放不下的东西,我都在慢慢放下。
    更加地珍惜生命和现在拥有的生活。
    我相信我这样努力地生活着。
    才是对他之前给我的保护最好的回报。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我觉得不是。
    死亡的终结才是生命的终点。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或许能够直面死亡并且正确地看待它。
    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表现吧。

     3 ) 骇浪•暗涌•寂灭--《往生以后》(Hereafter)

    Hereafter的常见释义虽然是“从今以后”,但作为本片片名,应翻译为它的另一个意思:“往生以后”。


    它讨论死亡。三个背景、年龄、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物,都接触了死亡:一个曾濒临死亡,一个痛失亲人,另一个有通灵的异能。片子细腻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让观众不能不思考那个终极问题:人死后去了哪里,死亡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部片有点长。最大特点是叙事从容。Eastwood以老年人讲古式的耐心,细细交代这些人从哪里来,做什么,想什么,为什么那么做那么想。片子放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三个主人公还各不相干,一个在旧金山,一个在伦敦,一个在法国。我不停自问:这故事要怎样结尾?


    最后,编导还是不得不借助巧合。虽然是个妥帖的结局,前面也有足够的铺垫,但巧合毕竟是巧合,相对于惊涛骇浪的开头,收梢显得波澜不惊。


    片子开头极好,猝不及防,一下子将观众卷入故事的旋涡,画面的呈现成熟流畅,华丽得不着痕迹。整部片的镜头和画面都是如此,大气但不炫耀,细部纤毫毕露。Matt Damon的角色总是处于暗冷色调,面部特写也常常半明半暗,暗示他阴阳两界通行;Cécile De France的角色是法国上层人士,色彩雅丽考究;伦敦的小男孩则全是底层的草根气息。


    不过开篇以后,故事的展开就不再有大惊吓,而是充满局部的小冲突小高潮,称得上悲欢离合,世事难料。生活也是如此,平静的表面下到处是暗涌,偶尔有起落掀起滔天巨浪,但更多的是无声无息的寂灭。而悲伤对众生平等。


    Matt Damon没有演戏的痕迹,这个角色对他挑战不是很大,他的功夫也做足了;Cécile是典型的法国知性美女,让人爱怜;初上大银幕的Frankie/George McLaren兄弟,演了那么乖那么好的一对双胞胎。其他的角色也都非常称职精彩。Bryce Dallas Howard演一个Matt喜欢的女孩,出场不多,有些时候觉得演得过火,但最后一场被Matt道破心事之后的表演,实在很经典,几乎是教科书范式。你就看她那双大大的碧绿的眼睛吧。


    似乎编剧Peter Morgan并不信死后有什么,Eastwood好像也不信。不过就像片中一位医生说的:“作为科学家和无神论者,我不相信死后的世界,但是作为一个行医 25年的医生,看过这么多生死,我认为那么多人的濒死经历值得研究。”(大意)这大概就是本片被写出来拍出来的动机之一了。另外,死亡命题虽然不受欢迎,却是无比重要的概念,我们不应该回避它。想要思考讨论死亡的人不应该被边缘化。生命的目的是死亡,而不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建设国家。这一点要想清楚。我们的一生是为死亡做准备。


    也因此,讨论死亡,是为生命服务。目的比较清楚,行动才不会偏向。故此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关于死亡的思考和作品,都是为了安慰/启发/触动。。。生者。这一部也不例外。片子对“人死后去了哪里”这个问题没有提供答案,主人公最后都稍稍获得平静,生活还要继续。


    说过了,片子比较长,尽管故事细腻,还是有些细节显得冗余,细腻和冗余是不同的。比如某些开车的远景,飞机的远景,某些重复的对话,烹饪课上的调情,都可以更精炼些。剪掉15分钟会更好。


    个人喜欢的细节则有:Matt睡前要听迪更斯的有声书才能入睡,崇拜有声书的朗读者,对迪更斯了如指掌。都是我很有共鸣的事情。小兄弟两个照顾吸毒的妈妈那一段,非常感人。至于开头,啊,开头实在是非常强大。


    《往生以后》是很认真的电影,严格讲不算文艺片,它的制作相当商业化,不过我们不要拿文艺片或商业片来分类吧,我比较喜欢把片子分成好片和不太好的片。这部是质量很不错的好片。


    想一想死亡吧,它跟每个人都有关。真的,其实升官发财跟多数人是无关的,但死亡是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没有之一。

     4 ) 像一个历尽人间事的老灵魂

    很神奇,我是个常看电影,却不常写影评的人,但Eastwood老爷子的电影总让我想写几句。

    他以前的电影躲在故事性极佳的剧本里悄悄讲生死,而在hereafter里,他索性将“可看性”放到一边,像一个历尽人间事的老灵魂,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既无意让你哭也无意让你笑。

    如果人死后真的会看见自己的一生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跑过,大概也会像这部电影一样,不需要添油加醋,也不需要煽情和高潮。

    Vol.1

    电影用极佳的耐心,铺陈出三个独立的故事,大段的时间被毫不吝惜地用来描述三位主人公的生活片段。

    玛丽是一名法国记者,经历印度洋海啸,从死亡边缘生还后,她开始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画面,这项能力却干扰了她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她失去了工作和男友,原本追在她屁股后面的出版商也对她想要写的东西不屑一顾。

    美国,乔治原本是个可以靠通灵能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但他现在宁愿窝在工厂搬砖,也不愿接待捧着钱上门的客人。哥哥认为他应该善用自己的才能,他却视其为诅咒。

    英国,马库斯和双胞胎哥哥使出浑身解数,躲避儿童保护组织的监管,希望能留在吸毒的亲生母亲身边,当母亲终于有心想要戒毒的那天,哥哥却出车祸死了,马库斯被送到寄宿家庭,开始每天逃学去找各种通灵者,期望从神棍里找到一个人帮助他和哥哥交流。

    三条故事线直到最后半小时,才在英国一个书展交汇在一起。乔治对来宣传新书的玛丽一见钟情,马库斯认出了乔治,追着他给自己通灵。

    Vol.2

    这并不是一部靠人物冲突快速推动故事发展的“好看”的剧情片,有人甚至觉得前五分钟的海啸特效是唯一值得看的部分,而中间的铺陈冗长无味,最后的happy ending更是个毫无新意的败笔。

    现实中的这种反应,很有趣地呼应了剧中玛丽的遭遇,当她向出版社提议,用讲述濒死体验的书稿,替换某个政客的丑闻故事时,出版社说,大众只会为了夺人眼球的标题付钱,没人想要看一本讲述生命的书。

    玛丽说: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死后的世界,即使只有几秒钟,但这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你,你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难道这对你来说不重要吗?你不想知道吗?

    但人们太忙于活着了,只能捕捉转瞬即逝的东西,而无法关注永恒。

    电视台很快换了主播,广告牌很快换了代言人,男朋友很快出柜新欢。只有电影镜头愿意陪伴玛丽逆流而行,让人生的节奏慢下来。

    Vol.3

    乔治喜欢狄更斯,每天他都听着朗读狄更斯的有声读物睡觉。

    他说:人们无法停止诉说莎士比亚,他当然很棒,但狄更斯……他耸了下肩,一副you get it,我已无需多言的表情。

    狄更斯是他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他甚至在见到有声读物的录制者的时候,开心地手足无措。

    电影反复出现他一个人坐在狭窄的厨房里进食,煤气罩坏了他也没有修理。在被工厂裁员、喜欢的女生再次被通灵能力搅黄,又不愿被哥哥打造成网红之后,他飞去英国,狄更斯的故乡。

    可怜兮兮的乔治终于在英国找到真爱,正如狄更斯的小说,细而又细地描绘大众的苦难,但在结尾处,总是留下一个美好的种子。

    Vol.4

    通灵的能力是诅咒吗?他几次三番跟哥哥说,他绝对不会再给人通灵了。

    他说,我感觉像个怪物。

    我喜欢他哥哥的回答:不管是不是怪物,那就是你,你不能一辈子逃避你自己。

    乔治大概忘了他的偶像狄更斯说过: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毫无价值。

    有些路是为你准备好的,没有为什么,生命超出人可计较的范畴。有时候你以为的果其实是因。比如乔治坚信自己对亲密关系求而不得是通灵的果,但最终这恰恰成为他能收获真爱的因。

    Vol.5

    乔治最后打破自己的承诺,给马库斯做了通灵。

    电影借哥哥的口描述了死后体验:你可以在同一时间成为所有东西,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做所有事。

    马库斯最后问他:那他去了哪里?

    乔治说:我也不知道。

    但你能跟他说话。

    抱歉,我还是不知道。

    Vol.6

    后人本主义、超验心理学、东方宗教和哲学,都有相似的结论: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终极体验,只能体验,而无法言说,因为超越语言的二元对立与人类意识能力的局限。

    人类研究真的有一天能够理解死后的世界吗?

    不知道。

    因为“知道”本身就是阻碍。

    Vol.7

    神父在马库斯哥哥的葬礼上,对马库斯说:死亡不是结束,是开始。

    这个神父说得漫不经心,只想送走马库斯后赶赴下一场葬礼主持。

    但谁知道呢,这种老生常谈,没准是真的。

    此篇相关:新年谈论死亡,会不会不吉利?上篇:成为数字游民的这一年,我竟然全无焦虑

     5 ) 狄更斯的梦

    这是一部有关死亡与慰藉的电影,涉及通灵,故事由三条线索构成,最后汇聚于伦敦。

    第一条线索是个女人,法国记者玛丽,遭遇一场海啸,死里逃生,看见了死后的幻景;第二条线索是个男人,美国工人乔治,幼时患过一场疾病,病愈后获得通灵的能力;第三条线索是个男孩,马克思,与同胞兄弟杰森和酗酒的母亲一同住在伦敦,一场车祸夺去哥哥的性命,马克思始终无法释怀。

    通灵业界有很多神棍,小马克思见识过许多,但始终孜孜不倦地寻找能够再次见到哥哥的媒介。他在网上浏览过乔治曾经提供通灵服务的主页,于是在伦敦书会上偶遇乔治,一眼便认了出来;乔治则总在逃避,他觉得通灵的能力是种诅咒,让他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电影通过两次通灵展现了这种“诅咒”。

    第一次是受哥哥带来的希腊人之托,借由通灵获得与其已逝妻子的联系;第二次是帮厨艺班上心仪的女子,揭开她内心隐藏的对于死去父亲的执念。成功的通灵,或给当事人带来慰藉,或引起痛苦,不变的是通灵之后他们匆匆的离去,远离乔治的生活。在第一次通灵中,乔治说出了希腊人内心的隐秘,但希腊人宁愿告诉他哥哥这个秘密,也没有向乔治透露;在第二次通灵中,女子害怕地逃离,于楼梯间难禁痛哭。

    这也许真是一个受到“诅咒”的职业,人们借由它获得与已逝者的联系,但并不希望这“中间人”的介入,于是尴尬的处境不可避免。静听、传达然后消失、远离或许是这个工作最基础的职业操守,就像心理师,但那种与死者灵魂相接的切身感应可能远远超过心理师的置身事外,这或者就是乔治的悲哀以及他不愿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所在。

    另外的一层障碍应该还源自于接触。乔治的能力强大到无须通过专业的仪式,仅凭轻微触碰即可感知。无论是对厨艺班上心仪的对象,或者任何他希望在生活中有更进一步关系的女子而言,越是靠近就越难以制止。试想,两人亲密间乔治所能体验到的是什么?是一个“第三者”(或者更多者)的超时空存在,这种压力即便没有向对方袒露自己的职业,也是难以长久自持的。

    所以最好的happy ending是什么?自然是导演如今安排的乔治和玛丽的结合。乔治脱下黑色毛线手套,就像卸下通灵带给自己的束缚,和另一只手紧紧相握,此时他经历的是从未有过的亲密,只属于两人间的,没有其他空间外物的干扰。有关两者接触时的景象,在伦敦书会上有过一次画面的展示——乔治看见玛丽在海啸灾害中静谧地浮沉于海水间。多少年来,他第一次与人接触时仅仅见到对方,且如此安静、祥和。

    Happy ending是古典式的,就像狄更斯的那些“悲惨”故事总有美好的结局。乔治每晚睡前都会聆听一段朗诵版的狄更斯故事。他喜欢狄更斯、他的作品,熟知他的一切包括那张画家所绘的狄更斯与其作品中人物灵魂交谈的《狄更斯的梦》。乔治在狄更斯那里获得他在通灵中提供给别人的同样的慰藉,而命运的偶然(一如故事的偶然)让他在书会上邂逅了玛丽。

    玛丽代表的是大众借由自身体验所获得的对死亡的感知以及由此展开的探索和解释,人们似乎一直在好奇与逃避中盘桓,而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忘记或避而不谈。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玛丽,那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本性令她义无反顾。

    Happy ending不仅是狄更斯古典式的,不仅是人类美好向往的梦境式的,也可能是一种愿景,代表导演(或者作为解读者的我)的看法:直面死亡,与死亡紧密相伴地生活下去,仿佛作家,与自己作品人物灵魂的长相共存。

     6 ) 与衰老无关的伊斯特伍德

    与衰老无关的伊斯特伍德



    地点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法国,这部影片完全是围绕着三个以不同的方式深受死亡的困扰的人展开故事的。乔治是一个工人阶级蓝领,因为他可以和死人说话,而与死亡的世界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地球的另一边,一个名叫玛丽的法国记者刚刚经历了一场濒死的可 怕体验,已然撼动了她对生命的认识,甚至还对她在现实当中的生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作为伦敦的一名在校学生,马库斯刚刚失去了最为亲近的人——双胞胎兄弟杰森,所以他正在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探求事情背后的真相,他们的生命也终于开始有了交集,因为他们都相信死后的世 界有可能或一定存在,也迫使着他们的未来被永远地改变了。
    以上是美国最新电影《从今以后》(Hereafter)的大致情节,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想撇开电影谈论一下这位导演。而事实是,谈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必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谈起。其实早在1955年,伊斯特伍德就开始在美国银幕上崭露头角。之所以将时间起始点设置在1960年代,不仅因为《荒野大镖客》三部曲(1964、1965、1966)使伊斯特伍德成为当年最招人喜爱的偶像明星,成为美国牛仔的代言人,而且那是美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年份。“迷惘的一代”正在被“垮掉的一代”所覆盖,黑人和女权主义等人权运动风起云涌,性解放摇滚乐迷你裙牛仔裤塑料制品……也自那时开始风靡全球。战后的保守主义至此走向彻底终结的同时,人类的思想解放翻过了一道史上最高的屋脊。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始自那个年份。当然,这些无关本文所述宏旨,之所以陈述这些,旨在说明,伊斯特伍德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即便他现已年逾八十。
    现代人的生活意义并非古典主义的建功立业、名垂千古。“意义”并非靠谱的事物,价值亦极其可疑。就我看来,现代生活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或完成自我,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和义务并不重要,个体的自由成长(包括生老病死)才是人之为人的最大值。至于功业和美名,仅是衍生之物,而非人生目的。也正是这些个体的自由成长才能组织一个相对和谐的人类群体,正是确保个体价值的最大呈现才能免于使一个民族或国家在老龄化社会中走向垂死。
    换言之,吃老本或“资格主义”遭遇现代生活完全是不堪一击和可耻的。作为“老一代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伊斯特伍德弃其名号如敝屣。他满腔热忱、怀抱敬畏的在出演众多电影的同时,还导演了诸多杰作。《换子疑云》中对人类法律机器的质疑、《百万宝贝》中对生命与爱的凝望、《决不饶恕》中对“正义的残忍”和“衰老的青春”所作的沉思……它们无不震撼人心且直击灵魂。可以说,这三部电影统一地表达了伊斯特伍德电影作品的滞重、空盈的美学风格,而且这一美学风格是伊斯特伍德的,也就是说,是个体的。
    《从今以后》沿袭了上述的美学风格。不过,正如看过该电影的人所达成的共识那样,这并非伊斯特伍德最好的电影,甚至还可以说,它不是一部好电影。冗长而沉闷的叙述,三条互不相干的线索最后过于巧合的交叉(尤其是女记者玛丽和通灵师乔治的一见钟情),人们昏昏欲睡的大概并非沉闷本身,而是逻辑和节奏的失序,且后者足以滋生前者。也就是说,当内容(情节)和形式(电影叙事策略)彼此侵害,其结果只能如此。
    即便如此,我仍然要盛赞伊斯特伍德。这部电影让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导演的成败得失衰老与否,而只是让你看到一个个体对生命和死亡的艰涩思考。如果不告诉你导演的名字,你完全无法想象它是一个老人的作品,它的实验性质和审慎态度以及精致的画面语言,只能来源于一个对待职业保持欲望和活力的导演之手。我们不知道伊斯特伍德什么时候死,也仿佛无法猜测他什么时候出生。他是一个现代人,现代个体,现代艺术家,现代性使他超越了一个古老个体才无法摆脱的年龄印迹——现代性使他趋于终极,而非衰亡。(专栏)

     短评

    不愧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ps昨天晚上刚看完这个,今天日本就真的海啸了。。。

    5分钟前
    • lolica
    • 力荐

    视觉效果震撼 但有点将剧情削弱

    9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为了最后不到30分钟的相遇,全片3/4的篇幅都用来铺垫了,真是冗长繁杂,而且三条线之间也几乎没给什么关于人物间关系的线索和暗示,让人看的确实很是抑郁,还是怀念当初那个扎扎实实讲故事的东木头;不过像他这样功成名就不再为名声所累的老家伙在自己的暮年偶尔鼓捣点别的对影迷而言也是种乐事

    1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整体故事不错,就是情节叙述稍显薄弱。里面那个小孩好眼熟

    15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爱这种影片 很喜欢

    16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刚坐下十分钟就流泪了,二十分钟后眼泪又下来了,不过依然挡不住这是个烂片,挺好一题材,故事却很扯。唯一喜欢双胞胎兄弟那条线。

    18分钟前
    • 畸零人
    • 较差

    还可以,打发时间看的

    23分钟前
    • 黑基兔
    • 还行

    剧情挺有深意 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27分钟前
    • 不侠与
    • 推荐

    题材我还蛮喜欢的,达蒙也很帅,小孩演的还不错,就是剧情没讲好

    31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剧情有点冗长

    34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还行

    开头引人入胜,过程平平淡淡,结尾则高潮迭起,很棒的故事,于人已思考,反省

    3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这个故事宣扬了门当户对的观念:神汉一定要找个神婆

    41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推荐

    开场的灾难场面终于解释通了本片为什么会提名奥斯卡的视觉效果,确实很震撼。三条线并没有构成神奇的化学效应,反而对剧情和情感有削弱。已年过八十的东木头,在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人性与情感,倒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探讨。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开头太震撼了

    50分钟前
    • Cokbye
    • 还行

    这大概是最不具伊斯特伍德风格的伊式电影了,对情感的把握竟出奇的收敛,虽然叙事上稍嫌不够精炼,但很意外老爷子竟然越拍越从容了。

    5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老牛仔的电影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无需任何花销的包装,只用简单的手法、朴素的技巧和平淡的故事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动人心。尽管影片结尾的爱情戏份让人诟病,但对于这个一个时刻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故事,Happy Ending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完美的。★★★★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东木爷爷讲故事越来越慢,这次更是三条发展缓慢的平行故事线,观众等了两小时的故事高潮竟如此乏味甚至可笑,唯有小男孩的眼泪能触动观众。倒是影片第一部分非常给力,灾难戏惊心动魄却不喧宾夺主,悲伤孤独情绪的烘托更是出色,可惜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越来越淡,到结局时已所剩无几。只怪剧本差强人意。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本来可以对hereafter有更深的理解,但止步于流水般的叙述。

    1小时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还可以

    1小时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还行

    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