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中国第一季

    中国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何炅,汪涵,于朦胧,赖雨濛,周涛 

    导演:李东珅,周艳,付永强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1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2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3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4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5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6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16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17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18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19中国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将从春秋到盛唐的中国历史故事中,挖掘对今日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和事,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之声,展中华文明演进的伟大历程。

     长篇影评

     1 ) 六星双雄——生日记

    中国,胜在脉络清晰,河西走廊,胜在格局弘大。二者,是我心目中的纪录片双雄。

    1-6集,讲春秋战国、秦和西汉。慢条斯理地展开了,国术从百家争鸣、法家、黄老、到儒家的切换,制度从分封、郡县、半分封半郡县、回到郡县的更迭。

    而伴随思想和制度的曲折前行,是基建和版图的不逆扩张。秦花了六世、一举歼灭六国,汉也差不多花了六世、一举囊括河西、南越、古滇。真正懂了“厚积薄发”的力道轨迹。

    7-10用了五集,摊开了魏晋南北朝的气象:东晋的司马和王导(南方开化),北魏的拓拔宏(胡汗融合),南梁的萧衍(佛教改造和均势南北),西魏的宇文泰(关陇八柱国),在历史上应该拥有姓名。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才是中国的佛教,纵使低谷,也带着旁若无人的刚,强者恒强的强。魏晋的风骨,不能只看风,不看骨。

    没有这纷乱的三百年里,北方的融合、南方的开化、强人集团的崛起,又哪里来的隋唐的三百年。这三百年里,水落石出,图穷匕见,才让人真正看清历史的真相。

     2 ) 王炸阵容果然靠谱,这片拍出了极致中国美

    最近,一部万众瞩目的史诗震撼大剧,翻车了。

    剧情拉胯、人设崩塌、逻辑混乱,更有多处细节被批不符合史实。

    开播两周,评分从8.9跌到6.3,《大秦赋》也彻底沦为《大情妇》。

    认认真真的还原历史就这么难?

    正当我为千古一帝惨遭魔改而愤愤不平时,又一部打着“气势恢宏”“史诗巨制”“弘扬文化”的新剧开播了。

    电影级品质、独特新颖的视角。
    弘扬中国文化数千年之精髓。 一个气势恢宏的史诗中国。

    看看这金光闪闪的slogan, 是不是隐隐含着扑街的迹象。

    追平更新,up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万万没想到,这部国字当头的“全年重点项目”,湖南卫视担住了。

    不得不佩服芒果台,娱乐至上的节目手到擒来,严肃文学照样能做到登峰造极

    作为首部以“中国”命名的历史纪录片,本片制作历时五年,集结的班底堪称梦幻

    制片、导演、撰稿都来自曾经一手打造《河西走廊》《重生》的华语纪录片翘楚,伯璟文化

    而画面则由曾跟冯小刚、曹保平多次合作的罗攀(《芳华》《我不是潘金莲》《烈日灼心》)掌镜。

    罗攀使用佳能EOS系列在拍摄《中国》

    配乐则来自王家卫御用,日本著名音乐家梅林茂(《花样年华》、《2046》、《十面埋伏》)。

    有了“豪华团队”作基底,《中国》迅速占领口碑高地,豆瓣评分8.6,累计近2亿的播放量。

    随着一扇印有“中国”二字的朱红大门缓缓开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国”浮现在眼前。

    《中国》就以孔子和老子的会面为开篇、“道”与“儒”两大中国思想的碰撞为原点。

    时值动荡的春秋末年,孔子对老子讲述了自己对礼制分明、伦理规范的周公时代的向往,希望可以拯救正在崩塌的社会秩序。

    而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求。

    二人观点显然相去甚远。

    但孔子对于面前的智者始终保持谦逊,

    他来了,问了,他听到了,也表达了。

    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如同所有意味深长的大事那样,安静的留在了时间深处。

    他并不失望,但他也不能容忍天下滑向深渊。

    在拜访老子之前和辞别老子之后,孔子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过。

    他要想方设法的呼唤并恢复周礼

    56岁的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四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

    但诸侯国纷争群起,割据一方,攻伐不断,个个都想称雄称霸。

    君王们只关心如何成为下一任霸主,礼制仁爱显然无法帮助他们立时开疆扩土,成就霸业。

    一行人艰难前行,四处碰壁

    他们的脚下似乎没有方向,但心中却有方向。

    孔子,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用一种近乎于固执的方式去实现理想。

    这种行为的本身,远远超越了成败的意义。

    他思想的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也恰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荣。

    主创团队同样也是一群理想主义的人

    他们用固执的态度试图实现理想。

    要用一部纪录片来展现中国浩大的历史,可能500集都说不完。

    但导演却聚焦历史节点的关键人物,以时间为序,从个体的视角映照出历史的流变。

    第一季短短12集,故事线从春秋至大唐

    从百家争鸣先秦诸子,到求同存异的开元盛世。

    在浮躁轻佻、娱乐至死的当代快消费文化大潮里,它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姿态扛起历史重担。

    本片完完全全打破常规历史纪录片的老套路

    在内容、结构以及视觉的呈现上都做了诸多创新和尝试。

    主创们不仅有做出改变的气魄,更有承受观众质疑的强大自信。

    不同于以往大型历史、政治题材都习惯用男声旁白的模式,《中国》首次尝试用女声对冲历史的沉重感。

    此次周涛的加盟,更是摒弃了那个拿着话筒跟大家交流的自己,语言方式和语言状态都完全不同。

    为了给一段不到一百字的片段配音,周涛整整用了三个半小时,每一句的气息、停顿、重音等都反复调试,只为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来呈现作品的全貌。

    正是这份精益求精给了主创们底气。

    本剧的文本部分用词讲究、文字优美又不失真、娓娓道来、蕴涵丰富、通俗易懂。

    一般的历史纪录片大多会先用文字提炼历史内容,再以文字为准来摄制影像,画跟词走

    而《中国》会对照画面来重新考量旁白文本的结构和节奏,从纪录片文学性、真实性的角度进行雕刻、缝合,音画融合浑然一体、非常完整。

    而本剧最打动我的,就是让人惊艳的画面

    在画面的呈现上,和其他强调剧情和表演的纪录片不同,本片更重要的是强调场景和气氛

    本片画面的构建遵循传统美学风格,通过简单的布景和对称的结构来营造意境,大气又带着中式留白,审美相当高级

    罗攀在构图、光影上都追求电影质感级别的画面,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就是:

    帧帧油画、秒秒壁纸,

    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

    而在表达方式上,融和了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全程采用6k50P升格进行拍摄。

    通篇充分利用慢镜头来表现极富情感的影像,营造出满满的仪式感和故事感,风格独一无二、过目不忘。

    在主创的手里,光影亦如一场神乎其技的盛大魔术。

    在第一集孔子与老子对谈时,外景明亮开阔,孔子对自己的儒家观点坚信不疑,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一片光明

    而到了之后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丧家之犬”时期,画面光影暗下来,烘托出他窘迫黯淡的处境。

    色彩则是一段区分时代的斑斓画卷。

    先秦时期的画面,主要以黑棚拍摄为主,配合简单的布光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和庄严感;

    而到了盛唐时期,出现丰富的色彩,整个画面变得更加明亮、鲜艳。

    观众在欣赏一部影视作品时首当其冲的便是画面和声音,主创不仅在人物服饰、美术布景等方面在大跨度的不断升级,在配乐上也是丝毫不敢怠慢。

    外籍音乐家梅林茂可以置身传统之外,用更加客观全面的超然视角来诠释中国文化,每一段音乐都符合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气势恢宏又富有张力,沉浸感十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为唯一幸存至今的古代文明,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

    而《中国》恰恰就在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又要朝哪里去”。

    透过影像,不仅看到了历史的壮阔与民族骄傲,还能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我也坚信,主创们这种闪着光的理想主义也必然会让本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

    戳个【有用】,我们一起见证。

     3 ) 12个话题讲述半部中国史,你会怎么选?

    近年来纪录片剧情化、视听美学化也逐渐成为一个潮流。对这种处理方式,豆瓣上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批评脑补了太多不一定存在的情节,也拉长了叙事节奏,特别是还经常使用慢镜头,有时真是让人看得着急。但肯定也有好处,确实加强了一种代入感。当然,这种方法对于有一定历史底子的观众而言,属于锦上添花,有人甚至视为鸡肋;但对于很多缺乏历史基础的观众而言,却能帮助抓住眼球,也有助于让人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的心境,更何况这些画面、音乐、角色扮演确实都很棒。这就像是前几年,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为代表的一批新派历史作品,都是在史实基础上,加入作者对某些具体场景的合理想象,让人读起来也觉得绘声绘色,有亲临其境之感,虽然算不上严肃的学术作品,但就普及型历史作品而言,也还是颇受欢迎。

    批评剧情想象与节奏拖沓还有一个背景,就是觉得本片的史料不够厚实,以致觉得这些剧情占用了本可以出现的史料的时间。这就要看是怎么定位这部纪录片了。毕竟,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话题,只用一季12集就从春秋拍到了盛唐,讲了半部中国史,怎么拍都会是挂一漏万的。所以,对这一点其实不用太过苛责,如果对个别历史问题想进一步深挖,可以直接去找那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或者是聚焦特定历史时期、人物、事件的纪录片。更何况已有评论指出,这部纪录片有强烈的外宣特征,从这个角度想,就能理解片子的整体处理方式了。

    再换个角度问,如果让你选择12个话题讲述半部中国史,你会怎么选?带着这个问题,再去审视一下创作者的分集设置,就能感受到一些独特用心。个人感觉,本片整体上侧重于展示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制度的创新、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与事件,但并不拘泥于具体的王朝更迭、重大战事。所以,我们会看到——

    属于先秦的第1集《春秋》讲孔子与老子的交流及儒道思想的开创;第2集《众声》以墨子、孟子、庄子为主线讲百家争鸣;但并不去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3集《洪流》讲儒家的荀况发展出法家的韩非与李斯,为秦统一中国做好思想准备;第4集《一统》重点郡县制与文官体系、书同文、车同轨等开创性的大一统制度建设;但并不去讲秦国如何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国。

    在秦之后,楚汉争霸这种剧情大IP池直接被略过,来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但第5集《天下》主要讲儒家思想如何一步步成为主流,替代了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其余大事基本被略过了,哪怕是卫青霍去病大胜匈奴、开疆扩土这样的事情。

    考虑外宣诉求,张骞出使西域肯定是绕不过的,但没想到创作者选择了在第5集只是简单提及,更多放在第6集《视野》里,通过班超投笔从戎,三十年驻守西域来展示。这样也挺好,因为东汉相比西汉较为弱势,这些故事其实容易被忽视。而且班超的故事,不只是征服与出使,还切实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长期治理。

    在汉之后,同样是剧情大IP池的三国也被略过,直接来到东晋的第7集《南渡》,既通过“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宗族门阀政治的极致形态,同样也反映了中原文化向东南国土的延伸与渗透。而在与之相对的北朝,第8集《融合》所聚焦的魏孝文帝迁都与汉化改革,也是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国北方各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看到梁武帝出现在序幕里时,我是有点意外的,因为这位和尚皇帝的历史口碑似乎并不那么好,甚至其后半生显得十分荒诞。但第9集《佛变》揭示了梁武帝在那时选择了佛教的特殊背景,继而反映了如何对其进行结合儒家思想、清规戒律的本土化改造,为之后佛教禅宗的形成打下基础。

    魏孝文帝的早逝似乎让北方民族与文化融合的步伐有所放缓。第10集《关陇》说明了宇文泰是在西魏建立初期,由于相对东魏、南梁的弱势地位,才有动力进一步推进民族与文化融合及府兵制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力的逆转,也为后面统一中国的关陇集团打下基础。

    隋朝的历史地位与秦朝有些相似,在片子的处理上也是相似,第11集《基业》的重点不是讲如何打败南陈统一中国,而是讲实行三省六部制、营建大兴城,首创科举制。这些都为此后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业。

    终于来到了大唐的第12集《盛世》,大概是光彩时刻实在太多,无论是讲贞观、武周、开元,都不足够,片子干脆另辟蹊径,选了长安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以及敦煌的离婚民女李巧儿这两个微观视角,展现大唐的多元文化、经济交流,以及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往后展望一下,如果第二季要从宋开始讲,那么大概率会有宋朝开始繁荣的市井经济、四川的交子、文官政治;北方的辽金夏重点要展示民族融合,而不是他们与南朝之间的战争;元朝很大可能会有马可波罗视角,以及泉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少不了郑和下西洋;清朝则是对蒙、疆、藏的巩固与整合。这样数下来,似乎撑不起12集的体量,到时候就看创作者又有什么冷门、但有趣的主题选择,就像是第一季里面的班超、王与马、梁武帝、宇文泰等安排。

    我们翘首以待。

     4 )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第一集摘要

    ◆湖南卫视的文案,每次都想全文背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着久远的血脉
    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当我们再次回望历史
    在亚洲东部的大地上
    历经夏商周的漫长进程后
    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文化
    正在孕育......

    ★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会见老子,临走时老子送他,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即“宅兹中国”,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

    对孔子来说,老子不仅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
    老子则将世间万物的运行法则称为“道”,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妄为,不强求,他提倡无为而治,执政者应“以无事取天下”。
    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如同所有意味深长的大事那样,安静地留在了时间深处。

    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随着周天子权力的丧失而日渐崩塌,一切都在不可阻挡地朝着一个方向坠落。
    诸侯国的烽火正在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存续了数百年的朝代,还有让这片土地和人民绵延安稳的精神结构。
    上层的权力争夺正一层一层地由外及内地破坏着世道人心。
    他要想方设法地呼唤并恢复周礼,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礼制碎片一点一点拼起来,重新安放进世人的心中。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办学的地点有个好听的名字:杏坛。
    孔子要把庙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礼”传播到村野民间。
    以礼为基础,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仁”。
    他的愤怒没有带来任何改变,亲眼目睹鲁国国土上的礼崩乐坏,孔子的内心如受千钧重锤。他一直坚定地信奉和传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

    公元前510年,那个曾经赠送马车、随从,成全孔子去见老子的鲁昭公死在流亡的路上。这一年,孔子42岁。
    大时代里的个人命运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包括天子在内,历史正在走向下一个路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
    56岁这年,他以大司寇一职代理鲁国国相。孔子走到了从政生涯的巅峰。

    这个被称为“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权贵间的矛盾却已然埋下。

    ★HUI


    周文王虽然没有,但周的礼乐文化不都还在我们身上吗。上天若想灭周礼,便不会让我们掌握;如果上天不想灭周礼,那匡人又能拿我如何。
    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
    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
    东周列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群人里面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里面鼓琴论道、指点天下。
    风声也好,雨声好,孔子的弦歌一路不断。
    他以理性的中庸之道,面对每一次挫折,却从未动摇,他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勇者。
    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

    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那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智者就能畅行无阻,那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
    颜回的话说到了他心里:虽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没修好夫子之道,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修好了夫子之道却未被采纳,是当权者的耻辱。

    老子说,聪敏深察之人离死亡很近,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博学善辨者常常招致危险,因为他喜欢揭人之短。在招致危险并且离死亡很近的这一刻,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后世有言:上天若没有降生孔子,中国的历史将万古如长夜。
    七日之围,如同一个思想史上的寓言。孔子从未停止寻找出路,为受困的弟子,为受困的自己,也为受困的中国。
    接舆,人们称他为“楚狂人”。接舆大摇大摆地从孔子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唱:“风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孔子已经失去对政治的热情,之后他拒绝了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路的执政之请,并告诫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在世人眼中,孔子又何尝不是一位狂人呢。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孔子沉迷于《易》,......,他似乎从中看到了超越个体人生的更加复杂的宇宙和自然。这部四十多年前在老子的图书馆里一扫而过的著作,现在,他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玄妙,他也终于懂得了老子。

    公元前479年,病重已久的孔子等来了弟子子贡,他从病榻上慢慢起身、迎上前去,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远远地冲子贡喊道:“你为何来得这样迟啊?“这一年,孔子73岁。7日后,孔子去世。

    岁月苍茫。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黄昏,孔子独自来到大河岸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水,他发出了一声悠远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终其一生。连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识到,他肩负的使命有多么的宏阔,他以一己之力游说天下,进而了创生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为”儒家“的学说由此开启。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被奉为儒学经典。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一个彬彬有礼的时代结束了。后人用”春秋“二字为这个时代命名。

    几乎在同一时期,人类迎来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发。伟大的思想家集中涌现,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他们俩提出的思想命题与伦理原则缔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在没有了老子与孔子的岁月里,寒暑易节、春种秋收,大地依旧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行,历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纷争中,继续向前伸展。

     5 ) 《中国》,外交家班超一生太值了,年轻时吹的牛63岁全部实现

    纪录片《中国》实在太好哭了,从开始看到现在没几天,我好几回没忍住。

    纪录片能看哭,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大美,从音乐到画面,美得让你心动至极,甚至想哭。

    还有一种,是纪录片讲述真实人物的命运,看似波澜不惊,却内有惊涛骇浪,让人动容。

    《中国》既有艺术的美轮美奂,又有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怡儿想在这里为你讲述的是,最近正在看的一集,东汉外交家班超年过不惑,找到自己一生的使命,花了31年平定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出身文人世家的班超,如何找到自己从“武”的人生使命?

    41岁的班超,面临东汉时期西域复杂形势,如何一次次化解危机,带领将士建功立业?

    1 史学世家,却想从戎,班超难道投错胎

    班超的出身不可谓不显赫,却活在自己父亲和哥哥的影子中。

    他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修撰人班固是班超的哥哥,就连帮大哥修书的班昭都比班超更像班家才学传承人。

    班超在这个家,有点格格不入。

    虽然也跟随父兄读书,却总想着自己的未来不在书桌前。

    他发过宏愿,“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他渴望在异域,像张骞一样万里封侯,建功立业。

    在纪录片《中国》中,我们也看到班超不像一个书生,更像个武将。

    年轻时不得志,先是抄书养家,好不容易做了兰台太史令,又很快被撤下。

    四十一岁,如果有思维定式,这是一个再也改变不了命运的年纪。

    班超,距离他发下封侯宏愿,已经很多年过去了,眼看还要继续父兄的事业,笔砚中度过一天天。

    谁知,命运发生转机,他有一个机会,和窦固一起出使西域。

    在西域,他遭遇一次危及生命的事情,居然找到人生使命。

    班超投笔从戎的夙愿,有了可能。

    2 绝境是勇者的机会,41岁的班超找到一生所愿

    班超已经41岁了,今天,这个年纪就是中年,需要安稳度日了。

    在古代,这个岁数更是奔着安稳的老年生活走了。

    可是,他怎能放弃自己渴望在异域大战宏图的愿望?

    这个有点沧桑一直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中年人,在绝境中迸发出极大的生命力。

    为了对抗北方的匈奴,他带着30多人的使团来到西域,准备收服诸国。

    在鄯善国,班超带领的东汉使团先是受到很大的礼遇,后来却被怠慢。

    经调查,班超发现匈奴使团也来了,共有一百多人。鄯善国王的态度发生变化。

    在当时,这几乎就是绝境,如果不立即做出决定,很有可能东汉使团会被匈奴所灭。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在绝境中,果决行动,带着使团,夜色中点燃匈奴帐篷,团灭匈奴使团。

    班超一战成名,带领将士以少胜多,一举拿下匈奴使团。鄯善国归附汉朝。

    绝境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意味着绝望,对班超却是难得的机会。

    他表现出超凡的决断力和行动力,再使西域,他又表现出胆识过人的一面。

    从于阗到疏勒国,他都当断则断,有勇有谋。

    他知道疏勒国的国王并不名正言顺,于是帮疏勒国另立国王,从而收服他们。

    班超不爱案头工作,但史学的底蕴还是帮他了解西域各国国情。

    已过中年的他,有胆识,有超越年轻人的见识和决断力,他意识到突围绝境就是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从此,他成了东汉收服西域各国二人选,中年班超朝着他一生使命的征途,狂奔而去。

    3 从41岁到71岁,班超把年轻时吹的牛变成现实

    中年才找到人生志向的班超,从此走向开挂的人生。

    他带着仅仅30多人的外交使团,收服了西域很多国家。

    后来在老皇帝驾崩,新帝刚立时,匈奴乘乱滋事,班超硬是和疏勒王一起硬撑了一年多。

    后来,班超更是以夷制夷,率领一万多人的属国兵马,征战四方威震西域。

    他向准备放弃西域统治的汉朝新帝建议,彻底收服西域诸国,可以断掉匈奴右臂,对东汉王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其中详实讲了西域的情势和历史地理现状,就像现在的大数据,有理有据。

    如此,皇帝折服,派强兵和班超一起彻底收服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班超投笔从戎,从来用的不是蛮力,他以夷制夷,以小博大,用史料数据说话的都是自己的谋略和胆识。

    有人说,他治理西域不过如此,因为他说在西域最重要的,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不能太过严厉苛刻,要抓大放小。

    后来,班超的继任者因为太过苛刻,没有处理好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而影响到后来的治理。

    可见他不仅舒适西域的历史地理,更懂得和他们的相处之道。这就好比,用理论和人交流,还是用智慧和情商和人打交道一样。

    班超用胸中的外交韬略和实干的军事才能,终于把年轻时吹下的牛变成现实。

    永元95年,班超因军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远离都城的西域,实现了万里封侯的志向。

    这一年,班超已经63岁了,距离他初建军功有整整22年了。

    写在后面

    班超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年为大志出发一点都不晚。

    因为你可以把中年以前积累的经验,学识和谋略,都用到未来的事业中。重要的你不能失去年轻人的勇敢,面临绝境依然可以挑战自我。

    万里封侯的班超,用他的后半生,践行了他的一生志业。

    有人说,班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到了完成大业的那一天。他身边跟随他一起的将士们,很多已经不在人世了。

    也有人说,他是不幸的,大业虽成,却几乎半生都在远离故土的西域生活。

    人各有志,在于他是否满足了自己的人生心愿。

    我想,一个人能找到自己此生志向,并一路走下去,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也是幸运。

    班超完成的是他的志业,同时也是东汉王朝的大业,这更是一种幸福。

    虽然他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年才回到故土,叶落归根,但他的内心是坦然的,他还培养了后来继续大破匈奴留下书籍《西域记》的儿子班勇。

    当我看着苍老的班超,一身朴素,渐渐消失在归国的马车上。

    忍不住想说,班超,这一生,他真是值了!

    今日话题

    你会因为年龄、环境等客观原因,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么?你认为班超的人生到底值不值?留言互动,写你所想!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侵删!

    @怡儿话书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6 ) 孔子哭墙足足1分40秒,有点问题

    孔子哭墙镜头

    满怀期待地看湖南卫视的人文记录大片《中国》,画面果然精美无比,不过讲述内容与画面的匹配度有点不尽人意。从公元前517年鲁昭公兵败逃齐、孔子闻后内心痛楚、之后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而返鲁,至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去世并交代孔子年龄,七年四件事情的画面全用孔子伤心哭墙镜头,足足1分40秒。前面山洞青铜冶筑、孔子参观老子工作处所及后面多处也是如此,有点美中不足。

    单说孔子哭墙这一段,既然影片九成以上画面是情景再现,那孔子赴齐追随昭公遭冷遇的讲述也不差配一段鲁昭公左拥右抱无视孔子劝谏的画面,然后再让孔子回到这墙边做下内心决择岂不更好。有点问题…….

    先给个三星半七分吧

     短评

    看了第一集,蛮不错的。制作精美,有电影的质感。扣一星给内容,作为一个普及的纪录片,门槛蛮低的。很多地方没有深入,导致我边看看,就边去搜搜资料。而且虽然叫春秋战国,但其实只讲了孔子而已。不如叫人物志,估计就边也差不多吧。本来以为起码也会讲讲春秋各国啥的。对于真的想学到什么一些东西的人而言,内容有些空洞啦。就只是大致上的介绍,也没有对孔子思想上的一些理解层面的东西。

    7分钟前
    • 维洛烈嘉
    • 推荐

    从屏幕上看就能感觉到满满的制作诚意,每一处都能截图当背景的画质、周涛老师深邃而又有力的旁白等等,可以让人更深处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0分钟前
    • 黑糖乔一
    • 力荐

    芒果这次真的可以,演员、摄影和服装质感都不错,比黄金档播的什么震撼大剧史诗大剧良心多了

    13分钟前
    • F
    • 力荐

    现在湖南卫视是走精品路线了吗?这个纪录片,好听的配音,好看的风景,最让我惊讶的是,还有意象的表达。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竹简的掉落,表述当时孔丘的震惊。看了第一集,有张有弛,值得推荐

    14分钟前
    • 无恙&好眠
    • 力荐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生不逢时还偏偏一腔热血在我看来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贬义)相反老子 庄子就洒脱些 过得也自在话说我万万没想到 秦国篇竟然提到喜国家宝藏第一季的时候我太爱"云梦睡虎地秦简"了班超一家子都好厉害👏🏻司马睿还是不够睿智与其在意眼前的这点无权无势困境不如养精蓄锐 等待实机王导是个好知己好臣子我一直以为佛教与生俱来的戒律就是荤酒不食结果是引入我国后被萧衍用皇权强制执行的😦苏绰发明的"朱出墨入"记录方式沿用至今👏🏻杨坚推创的"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杨坚独孤伽罗是不是史上最恩爱的帝后如果要穿越 必选大唐盛世

    18分钟前
    • 漫漫云端
    • 推荐

    纪录片《中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质感也很不错,静下心来观看,仿佛自己就是处于那个环境之中!

    21分钟前
    • 吃个桃桃好凉凉
    • 力荐

    我觉得文本挺好的,适合休闲娱乐听一下。

    25分钟前
    • Ada
    • 推荐

    估计这纪录片是准备从春秋讲到大唐,不错,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纪录片出现,文化自信就是大国自信。解说词、情景化表演、摄影等,都很好。不愧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芒果台,很棒!

    27分钟前
    • 钱自由
    • 力荐

    太吃升格这一套了,画面好美好仙,喜欢

    28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不好看,历史是要有观点的,如果仅仅是“美”,观众看了以后不能引发思考和共鸣,而是沉醉在“大国自信”中无法自拔的话,和市面上的恋爱脑国产剧比也不能高出许多

    29分钟前
    • 马尔克莱尔·安
    • 还行

    摄影是罗攀,按电影来拍的,画面极其考究。全程搬演,感觉叫专题片更合适。从思想文化切入,细数风流人物,讲述中国何以为中国,挺好。

    31分钟前
    • 蚊子凌
    • 推荐

    画面很好看,有美感有质感。配音有些意外,之前没看过女声配音的纪录片,周涛的这种配音风格意料之外的喜欢,有讲述者的感情和旁观者的冷静,期待下一集。

    36分钟前
    • 西北孤狼
    • 力荐

    意象美得空洞,文本膚淺得可怕

    38分钟前
    • matsuo-m
    • 较差

    画面和配音都很喜欢,但是为什么演员表的人就几个比较有名的,其他演技好的戏骨演员不配有名字吗??周涛主配音还是放在最后……

    40分钟前
    • xw
    • 推荐

    看了一集,孔子是很伟大,但如何能代表整个春秋?单一的儒家,如何撑得起“中国”二字?

    42分钟前
    • 杨大侠
    • 还行

    导演:周艳,撰稿:邓建永,顾问:沙武田,摄影:罗攀,旁白:周涛,配乐:梅林茂、徐鲤,实地取景,名角客串…………芒果高层大概是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太好,这次干脆无限钞能力,这配置堪称纪录片顶配。就是吧,这主题太宏大了,单讲思想史恐怕不太够。

    46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拍的像《三字经》,有点低幼。。但无法不爱中华文明。。或许是为了面向广一些吧,文案用的是文艺体,不是学术体。(另作为娱乐界的翘楚,卫视里的先锋,芒果似乎也总是在娱乐里藏了些情怀。比较厉害的是时代情绪踩点大都快而准)

    49分钟前
    • 狐狐_狸狸
    • 还行

    热评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国的大一统王朝无一例外采用外儒内法的策略,没有这个外儒,还早结束封建王朝?你现在估么着和欧洲一样,小国邦联好吗,你所说的所谓思想固化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朱熹的东西了,而强调思想解放天理即人欲的王阳明,恰恰也一样是儒家的圣贤,真就一点哲学不读就开始装杯呗?也是豆瓣饭圈母🐶化了,也不能指望母🐶们能耐心读读书

    52分钟前
    • zafg
    • 推荐

    1.看过第一版ppt,看过最后一版成片。2.成片是在电影屏幕,8K电视,苹果电脑三个屏幕上同时观看的,体验差别极大。3.树很漂亮,景很大气,6.5K和全画幅很震撼,值得换个电视。

    54分钟前
    • 沛沛
    • 力荐

    娱乐至死玩不过湖南台,严肃文学也玩不过湖南台

    58分钟前
    • 九个王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