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极端

    极端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加拿大2018

    主演:Chad Rook,J. LaRose,Chantal Perron,富手麻妙 

    导演:Anthony DiBlasi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月光光心慌慌

    • 更新HD

      在某人受伤害之前

    • 更新HD

      月光光心慌慌4

    • 更新HD

      隔绝之巢

    • 更新HD

      让我来给你收尸

    • HD中字

      电竞杀手

    • HD

      珀尔

    • 哭声

     剧照

    极端 剧照 NO.1极端 剧照 NO.2极端 剧照 NO.3极端 剧照 NO.4极端 剧照 NO.5极端 剧照 NO.6极端 剧照 NO.16极端 剧照 NO.17极端 剧照 NO.18极端 剧照 NO.19极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A young woman obsessed with horror, subjects herself to twelve hours of gruelling torment in an attempt to confront her own fears and conquer the tragic past which haunts her.

     长篇影评

     1 ) 《极限职业》与源自同一剧本的国产喜剧片《龙虾刑警》有什么区别?

    韩国最近上了一部喜剧——《极限职业》,跟去年国内上映的《龙虾刑警》很像,两者不算抄袭,是个“一鱼两吃”、分别开发的项目。

    但是,两部影片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龙虾刑警》票房不佳,也遭遇了口碑差评,而《极限职业》韩国本土超过1600万观众走进影院,这一成绩在韩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鸣梁海战》,但在票房数据上,《极限职业》已然超越了《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对比豆瓣评分数据,《极限职业》好于78%的喜剧片,好于77%的犯罪片;《龙虾刑警》好于7%的喜剧片,好于3%的犯罪片。 同样是警察卧底开店破获缉毒案的故事梗,为什么《极限职业》玩得那么好,《龙虾刑警》却扑街了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实,一个虚。实是真实、虚是虚浮。

    (一)主题:《极限》实 《龙虾》虚

    一部电影的共鸣感很重要,如果一部喜剧能紧紧抓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共鸣点和话题,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这个共鸣点总是与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的。

    比如讨论男性中年危机主题的喜剧《泰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个个都成了爆款。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同一个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遭遇七年之痒的夫妻,最易喜新厌旧的男方需要一场冒险之旅来让他回归家庭。

    回到《极限》和《龙虾》上来,它们的主题或者共鸣点是什么呢? 来看《极限职业》—— 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就是:职业压力和职业理想 人这辈子,有半辈子是在工作,所以这个主题自带共鸣点,并围绕着高班长这个人物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警察这个身份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但实并非如此,片中穿插了好几个情节来展现。 开篇队员抓捕毒贩不敢破窗怕赔钱;组内经费不足闹矛盾;黑帮意淫缉毒专案组各个都是待遇好到飞起…… 这些都表明了,刑警这个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只是表面光鲜罢了,个中冷暖,饮水自知。

    另外,所有的职场人都希望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如此。 高班长带着团队累死累活,也希望能破大案、升职加薪, 多年以后退休了,回想起那时候,也觉得那一刻是属于他的人生高光。

    而影片一开始,高组长的这个愿望跟他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开始,高班长全组搞砸了抓捕行动,面临着升迁机会被晚辈剥夺的威胁, 高班长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在优秀的晚辈面前会不自觉弓背低头,很不自信。

    不仅在职场上被新人碾压,他回家还要受老婆的指责,讽刺他没本事升职,导致夫妻关系也不和谐。

    这种职业处境和压力应该是全宇宙职场人所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你说能没有共鸣吗? 这还不够,《极限职业》把对于职业的讨论停留在这个层面,它还说到了——职业理想

    片中,高班长有一段广告式的对白: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

    关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困惑:有钱的炸鸡店老板和穷得响叮当的警察两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个选择题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样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极限职业》中,高班长等人也迷茫困惑过, 做警察随时会面临死亡威胁,女儿妻子也照顾不到位, 炸鸡店不仅能给妻子买名牌包包,还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想把炸鸡店做大,但是最后职业理想将他们又推到了另一边。 虽然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是向金钱妥协的人, 但不妨在电影中代入一下高班长心理补偿一下:最终理想打败了现实。

    再来看《龙虾刑警》,有共鸣感话题吗? 职业压力? 无,四个人天天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破案靠一拍脑袋灵机一动, 领导一训斥,极力反驳辩解,这样塑造我朝公安干警,真的好吗?

    职业理想? 无!

    有的,可能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太虚太空!

    坏蛋都是傻子?手撕日本鬼子还没玩够?

    看来看去,有的只不过一场闹剧。

    (二)故事背景:《极限》实 《龙虾》虚

    故事背景如果做得好,就会显得故事很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感的外在体现就是美术:服装、化装、道具。

    像最近口碑极好的《老师好》,烫头、收音机、霹雳舞、北冰洋汽水、海魂衫…… 全都是八十年代时代的标志性元素,将故事的时空一下子锁定在了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绝对有共鸣感。

    现在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似乎越来越挑剔了, 从《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热烈讨论,到正午阳光《大江大河》、《知否》年代感的讨论和争议, 观众信不信服这个故事,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标签符号。

    来看看《龙虾刑警》——

    浮夸!

    警队四人穿的鲜艳无比,确定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吗?杜警官还穿成那样天天在警察局内晃悠,真的不怕人认出来吗?

    另外,警察局被设置成一股浓浓的居家风格,黄色实木门、浅绿色的墙,还做了百叶窗,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是警察局,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经典中国蓝的简洁大气风完全被抹掉了。

    再来看看反派所处的环境设计,一个物流公司,大门紧锁,本来已经很让人怀疑这个公司的真实意图。 老大办公室还贴满了各种大佬的照片,财神爷、貂皮大衣、大展鸿图题字、纹身、前后景的红,浮夸至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黑社会的。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中国,我公安干警早就盯上了他们,并将其一网打尽。

    同时,红的色调几乎贯穿了全片,充满了一股浓厚的MV感觉, 这些奇怪夸张的美术色调把故事的真实感和背景全都模糊掉了。

    继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代? 看看这个订餐复古电话,再看这装修,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是美团饿了么的外卖时代,更像是欧美80年代的餐厅风。

    而反观《极限职业》,人物的穿着很路人、炸鸡店的陈设也很常规、用光也很自然,给人的观感非常自然舒服。

    也许《龙虾刑警》想通过夸张突出的色调和美术风格来展现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但很明显,这样的尝试很失败。

    (三)人物塑造:《极限》实 《龙虾》虚

    前面提到主题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极限职业》中高班长这个主要人物,他的塑造是真实可信的, 事业上遭遇职业困境和危机,家庭生活中遭遇中年危机。

    《龙虾刑警》中,杜宇飞因为缺少家庭和生活维度的塑造,我们只能看到他话痨的一面, 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着这一人物特质,单一而不讨喜,也很不真实, 就这么一个咋咋唬唬,情商低的直男癌,没有过人之处,为何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 不尊重团队的人,为何大家对他死心塌地?这个人物让人充满了各种疑问和困惑。

    如果说人物塑造像一道道菜,编剧是做菜的厨子,那么《极限职业》是量多不加价的良心美食,《龙虾刑警》则是食物和菜单极度不符。

    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人物出场来举例, 因为一部片子的人物出场很重要,如果能给观众留下第一深刻印象,那么这个人物塑造一开始是奏效的,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这两部片子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团体的故事, 开场都选择用一个事件将主要人物关联在一起, 并且给到每个人的动作和反应,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动作就能反映出每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来。

    那么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一开场,目标毒贩跟几个伙计打麻将,“神兵”从天而降, 如果是一般的警匪片,绝对会给前来抓捕的警察酷炫吊炸天的动作和场景设计, 可在《极限职业》中,几个主角抓捕毒贩的现场,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连环车祸现场。

    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很大的戏剧性效果,就像法国搞笑短片《电影VS现实》一样,坊间的传说只是传说,现实中却处处是囧事。

    就像片中毒贩吐槽的那样,以为你们应该是王者,没想到你们是青铜,太让我失望了!

    而在天然形成的戏剧反差中,《极限职业》中对于五个主要人物是怎么塑造的呢?

    首先是张刑警,典型的女汉子,脾气暴躁,也是最沉不住气的, 本来跟队长搞了半天空中飞人的抓捕计划,无奈绳子晃来晃去不好操作, 于是索性踹开通风口,第一个出场了。 在她跟毒贩交涉的过程中,毒贩想通过其他逃跑动线溜走, 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门外的两个人物:金刑警和新人李刑警。

    金刑警手拿大锤,稳稳地坐着,体现了他沉着稳重的性格, 这个性格特质在后面剧情中也有延续和丰富,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最后只有他一直暗中潜伏跟进任务, 其他组员已经被炸鸡生意忙地团团转了。

    而跟金刑警一组的在勋刑警是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手拿警棍,在走廊上比划着,时不时还来个飞腿, 把新人的激动紧张兴奋的情绪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 高班长显得更加笨拙憨厚搞笑, 毒贩嘲笑他出场不够酷炫,他反倒跟毒贩诉苦说因为太穷,不能搞碎玻璃,要赔的。 (这里埋了个人物悬念,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厉害,破窗抓捕说不定也很酷。)

    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马刑警。 喜欢耍小聪明,但总会倒霉、一脸贱萌。 就在其他四人一路狂奔追毒贩的时候,他骑着小电动车一脸贱兮兮地凝视着队友, 然后得意地用电动车放倒了对手,没成想却遭到电击,被对手放倒。

    就此,《极限职业》用了6分钟的时长,通过一次抓捕行动的热开场,塑造了本片的五个主要人物, 同时与毒贩有趣的对话和互动,见义勇为女士的乱入打脸,以及16车连撞事故, 让这个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互动有趣。

    再来看看《龙虾刑警》中四个主角是怎么塑造的:

    首先,王千源饰演的杜警官一遍执行任务,一遍耍嘴炮,不停地贬损下属, 讽刺袁姗姗饰演的花警官的外貌,开这样的玩笑嘴炮, 不怕引起广大女性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吗?所以对于杜警官的第一感官就是——直男癌。

    然后杜警官继续损老能警官,说人家一辈子娶不到老婆, 因为嘴不好,口无遮拦地开下属的玩笑,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二印象是——情商低。 这还没完,杜警官自我感觉特别好,开始夸自己有多厉害, 于是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三印象是——迷之自信。

    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耍嘴炮吐槽下属,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经过一片坟地,怕得要死, 没话找话,自己跟自己尬聊,这跟给自己壮胆的效果差不多。

    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长内,本片主角杜警官的人设就立起来了: 直男癌、情商低、迷之自信、话痨。 同时花警官和能警官的人设也给了观众第一印象:一个有点丑、没审美;一个老光棍、嘴欠。

    对比《极限职业》开场,每个人物的出场的表演和塑造是动态的、丰富的; 而《龙虾刑警》则是静态的,我们是通过杜警官的口得知另外两个人的状况的, 如果电影的人物塑造要靠说出来,那不如去听相声来得直接。

    片中另外一个角色也是新人陈警官,他的出场更是毫无特色, 从他说的那句:我他妈不是,我是!这句台词开始,我们会发现, 片中的所有人都会抖机灵台词, 就如同一个写脱口秀的作者包揽了所有人物台词一样, 你感受不到人物真正内心要表达的东西。

    顺便插一句,我觉得国产片是不是对于喜剧有什么误解。 一段搞笑轻快的音乐配一段毫无特色的打斗,就是喜剧了吗? 这样的片段也在《龙虾刑警》中出现了两大坨,花哨并不等同于有趣。

    就此,《龙虾刑警》用了3分钟的时长来交代人物出场, 男主杜警官塑造不讨喜、其他角色表现机会太少,表演静止而流于表面,缺乏个性化的设计。

    《极限》用6分钟交代人物出场,《龙虾》只用了3分钟,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倍的时间在人物塑造上,因为韩国创作团队可能一直觉得人物是第一要素,国内部分创作者以为噱头形式大于一切,这就是务实和务虚最后的不同结果。

    (四)群戏设计:《极限》实 《龙虾》虚

    其实对一个编剧来说,写群戏要变成精神分裂才好,不然群戏中的人物没有特色和区别, 或者主角光环压到了群戏中的其他角色,就会变得不够好看。 所以群戏见真功,好的故事群戏一定是出彩的, 一个事件将几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势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比这两部片子,他们各自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上一场戏中,16车连撞,高班长等五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 金刑警反应最快,以第16辆车是故意撞上来转移话题, 帮班长开脱,这说明两人私下关系是最铁的, 而新人在勋刑警作为年轻人脑子反应很快,开始帮腔, 张刑警骂骂咧咧,开始往诈骗犯方向引导, 马刑警反应最慢,表示要查监控, 金刑警表示自己要去查,这分分钟想混淆视听, 马上从领导办公室溜之大吉的态势, 作为老大的高班长还是打断了他们,他还是有责任心的。

    从这场戏可以看出,组员都护着他们的老大,而老大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这才是一起出生入死、过过命的情谊。

    再来看《龙虾刑警》同样的这场群戏是怎么处理的: 领导批评杜警官,杜警官替自己辩解,表示是意外,而其他几个组员呆如木鸡,站在原地, 组员间的情谊呢?没看出来,很塑料……

    同时,《龙虾刑警》让杜警官的竞争对手提前出场瞎掺合,非常地戏赶戏, 主要人物还没有塑造好,又进来了新的角色。 同时新角色的出现,让杜警官的自信心更加膨胀,表示要把这个案子接下来, 并大放厥词说要分分钟抓人,甚至还跟对方当着领导的面,乱扯当年三角狗血情敌关系, 就此,杜警官的人设已经被抛进了万丈深渊, 后续还占用龙虾馆便宜上厕所,不提裤子监视等等, 这些主创自认为搞笑的细节塑造又把杜警官的人设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反观《极限职业》中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的角色, 这个人物的情绪和表演非常有层次感, 首先他和他的组员有危机感,他可能升不了组长, 就此退休,领导对他极度失望, 这样的危机感给他之后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 他被这种危机感推着必须要完成这次任务,不然会丢了饭碗,失了尊严。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危机感被弱化了很多, 领导只是给了杜警官一个月查清毒品交易的流通渠道, 然后杜警官就自信满满地带着组员去调查了。 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大的起伏,并且表演没有层次感, 你会觉得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直咋咋唬唬的, 这个角色动机弱、人物成长弧线不明显,成了本片最大的bug。

    在节奏上,《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快了很多,但是“快”并不永远代表是好的事物。 这厢的《龙虾刑警》已经在侦查的路上了,四人一边分析着案情,杜警官继续耍着嘴炮怼下属。

    而另一边的《极限职业》却用另外一场群戏继续丰富着主要人物。

    五个人闷闷不乐地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 五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警察尊严, 聊到没吃饭,再从没吃饭聊到了活动经费被私吞, 从活动经费被私吞到搜出一个赌场筹码, 案子破了,马警官去赌场赌钱了,高班长大义灭亲,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春风得意的死对头——崔组长。

    通过这场群戏,我们可以看到组员之间的互动非常生活化,真实却不失趣味, 这场群戏中,暴躁女刑警张刑警、机灵和事佬新人在勋 、冷眼旁观的金警官、管教下属的高班长, 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有碰撞和互动, 每个人在这个小事件的参与感和存在感都非常强,戏份非常平衡。

    这在《龙虾刑警》中是缺少的, 群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王千源的身上,其他角色只剩下功能属性, 在其他时候就成了摆设。不知道在场的其他演员在导演说戏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演员:导演,我该直着站,还是歪着站?给我一个指示,不然太尬了……

    导演:恩,你们自由发挥吧,符合你们个性就行,主要表现领导被骂,你们也跟着倒霉的状态,明白了吗?

    演员:恩,大概懂了。

    再来看监视和盘店这两个关键情节在群戏上的处理。

    《极限职业》将这两个关键情节分开来处理, 不急不缓,把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又进一步深挖了一下。

    监视环节的群戏处理——

    在这个环节,每个人物的分工细致,在分工上也不忘展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精力充沛的新人刑警在勋每天扮演各种身份暗中排查, 与同事“点头”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他三人在车上蹲点监视。

    马警官果然是霉运体质,躲在隐蔽的楼顶监视,没被毒贩发现, 却被被老阿姨逮到了,报了警,惹来了警察,险些打草惊蛇。

    笨拙的高班长一直跟前来调查的警察暗示:是战友,别开枪! 但还是被带上了车。这场误会戏处理地也非常搞笑。

    再来看《龙虾刑警》,在这部片子里,监视和盘店的关键情节是连在一起的, 又是戏赶戏的处理:首先,监视环节的分工特别不专业,四个人几乎是没有分工协作的意识, 全都坐在车里等着对面的毒贩发现他们。 之后,杜警官去龙虾店上厕所,能警官紧跟在屁股后面, 剩下两人坐在车里干等,又是这种毫无设计的静态表演。

    你会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只是来这边玩玩的,顺便蹭一下厕所, 作为警察的专业性和侦查意识几乎为零。 而在《极限职业》中,新人在勋不断变换着身份, 这说明全队已经辛苦监视了好几个夜晚,马警官在晚上躲在暗处监视, 这些有趣搞笑的情节不仅没有失真,反而体现了他们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和侦查意识。

    盘店情节群戏处理:

    《极限职业》——在这里,导演通过同景别叠化的手法在时间上过渡, 再一次强调日夜蹲守监视的辛苦和无聊,五个人吃鸡也快吃吐了, 而在本片中,五个人互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围绕两个人产生分歧矛盾,其他三人先后加入到混战之中。

    首先,是马刑警嘴贱挑事儿,女汉子张刑警暴走揍马刑警, 有眼力劲儿的新人在勋刑警出来打圆场和稀泥, 如果呆萌高班长也参与到混战之中时,冷眼旁观的金刑警也会无奈地加入到混战之中, 这也可能是五个人日常的相处模式,有趣且充满了生活气。

    反观《龙虾刑警》,四个人的互动是缺少趣味性和生活化处理, 首先是杜警官对着花警官的耳朵喊拉屎,能警官跟了上去讨不痛快, 然后花警官和新人陈警官坐在车上,四个人的戏被分成了两条线来展开, 一边跟沈腾逗趣,一边黑帮过来询问, 然后杜警官大喊一声要盘店,及时化解了危机,两线合一。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黑帮出场的情节,由于两部电影都是在这个阶段让反派出场的。 《极限职业》中观众是通过主角的视角来远远地观察反派的, 所以对反派的印象是朦胧而充满悬念感的, 所以反派的身份悬念是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点点深入的。

    在《龙虾刑警》中,反派角色的亮相是非常直接粗暴的, 辉哥上来就是直接对手下人拳打脚踢, 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 这种刻板人物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 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诚意, 这也是全片所有人物塑造共同出现的问题:人物套路不真实。

    结论:《极限职业》群戏互动感强,人人都有存在感,谁都不压谁的戏。《龙虾刑警》群戏都在尬演,主角抢戏,团队成员成人肉背景。

    (五)喜剧不需要真实吗?

    说到喜剧这个类型,就不得不提“喜剧能不能兼容真实感”这个问题了。 喜剧是不是只要夸张就行,热热闹闹的就行?

    最近有不少很烂的喜剧,像《武林怪兽》、《断片儿之险途夺宝》、《新喜剧之王》等。 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创作者们把闹剧等同于喜剧了。

    闹剧=喜剧吗?

    我觉得不是,如果你看了很多比较烂的喜剧片,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大部分的烂片中人物极度夸张不真实,人物的所有行为和举止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搞笑,从来不计较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而在创作者眼里就是——喜剧嘛!干嘛这么较真?

    在这一点上,真的得学学韩国电影,包括这部《极限职业》。 那么《极限职业》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它兼容真实感了吗? 我觉得它是兼容了的,这种真实感体现在了主题的真实、背景的真实、人物的真实, 上面已经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实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细节的真实。 就拿开店这个情节来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就会觉得《极限》里的主角是真的在开店的。

    马刑警作为主厨,每天被180度的油烫伤,还受了刀伤, 在勋一天要切4袋洋葱、五袋大蒜、三捆大葱, 张刑警每天要收拾整理七八十张桌子, 高班长每天收银收到手抽筋。 再看看《龙虾刑警》—— 三人出去办案,能警官一人招呼着店里20来个客人……

    还有这种做菜浮夸风。

    这就是差距。这种以细节取胜的差距在《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中盘店这一关键情节上,也是高下立判。 《极限职业》盘店情节的设计比较曲折有趣:

    负——五人先是在炸鸡店监视,逐渐心灰意冷

    正——目标突然出现、振奋人心

    负——但是没法进入到对面那幢楼里去

    正——看到外卖员进去,想以外卖员身份混进入

    负——老板却告知店明天要卖给别人了

    负+1——心灰失落,新人在勋要求用结婚前盘店

    负+2——高班长拒绝,马警官告知如果这次不成功,高班长就不能升职了

    负+3——高班长沮丧回家,老婆讽刺,女儿要钱,高班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正+3——隔天店主要把店盘给别人,高班长做了决定用退休金把店盘了下来。

    如果用正(开心)负(不开心)来标注着一段情节的波动曲线, 一定是:负、正、负、正、负、负+1、负+2、负+3、正+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盘店的整个过程中, 主角们情绪过渡非常自然,且一波三折,也很真实自然。 盘店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动了脑筋,用了排除法,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 并且因为盘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对于这个决定, 高班长是有犹豫的,在职业生涯和盘店之间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斟酌之后才选择了后者。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关于盘店这个决定是如何做的?是怎么处理的呢?

    简单粗暴!

    毒贩过来询问状况,杜警官一拍脑袋,就以盘店为由化解了危机。 这样的决定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儿戏地不行,观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明有那么多化解危机的方法,主角脑子一抽, 选了个难度更大,硬生生地把盘店的情节带了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虾刑警》从头至尾就是一个人物、剧情极其不考究的闹剧,关于杜警官这个人物,很多决定和行为幼稚、冲动、无脑,莫名其妙, 使得观众无法走近这个人物,也喜欢不起来这个人物, 后面盘店的钱还是新人陈警官掏的,作为队长的杜警官有多么不负责,可见一斑。

    所以,无论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故事,都需要细节上的真实、逻辑情感上的真实,就如那句古话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主创都稀里糊涂地编故事,凭什么想想得到我的赞美?

    (六)其他

    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对比,《龙虾》对比《极限》还有其他的问题: 比如:《龙虾刑警》在类型上的分裂,一个喜剧故事,到最后死了人,还又悲情、又煽情,整体感觉很突兀。

    又比如在剧情设计方面的差距: 同样是“假装一家人”的剧情,《极限》通过老板这个角色制造尴尬和反差,

    《龙虾》则是坐在一起角色扮演,实打实地占别人“便宜”,毫无半点笑点。

    综上,我觉得应该向用心做故事的韩国主创学习,而我们可能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来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2 ) 极限职业

    开头就致敬了香港电影的全盛时代。还记得耳熟能详的飞虎队嘛?全身装备精良,破窗而入,枪枪致命。韩国缉毒警察刚出现时的狼狈就被瘾君子嘲笑,本来他以为韩国警察出现应该有的画面就跟香港飞虎队似的。结果呢?因为经费问题,怕破窗赔不起,居然搞个高空洗墙工人的装备吊到嫌疑人所在房间的窗口,因为计算错误,隔窗口太远而跳不进去。哈哈哈哈,我都写不下去了,真的,允许我笑三分钟。说真的从我看韩剧以来,编剧就一直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场合吐槽韩国警察薪水太低,结不起婚,不敢生孩子,没办法养老。这还是警察吗?简直比干广告还辛苦啊。但是这些都是个人问题,现在连办公经费都是问题了。真的随着韩国影片走向世界,韩国警察的待遇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解决。你需要用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警察,如果基本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你就不要吐槽他们办事能力差。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啊。 接着你继续看就会发现全程都在吐槽韩国警察的贫穷。韩国导演必定是对韩国警察充满同情的。在蹲守办案时,警察们发现蹲守的餐厅要被卖掉,为了保住这个嫌疑人活动地点对面的绝佳位置,老大用养老金盘下了这家店。

     3 ) 看别人家电影就跟看别人家孩子似的

    本片结尾致敬经典港片《本色2》的画面,着实把我惊得一P,对这种不加掩饰的跪舔方式丝毫不觉反感。

    港片情结似乎已经成了韩影创作中,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大IP。大抵相同的站位,熟悉不过的音乐。瞬间有种重回到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

    只是对比当下国产电影,竟有些许感动与心酸。

    一家人vs三兄弟

    不由得想起近些年来一些脱胎于港片的韩影佳作。

    从《新世界》到《监视者们》再到《毒战》,即便其中有过不甚理想的《无籍者》,也好过同剧的国产翻拍《本色2018》太多。

    电梯战神黄政民
    忠武路三驾马车薛景求
    《信号》男神赵震雄
    演爱情的只能演爱情,演不了英雄。

    在港片渐死的今天,韩影总能成功的将一些经典更加本土化,注入新鲜元素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儿。

    撑起港片荣光的大旗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是棒子们在扛了。

    仍在映的《极限职业》已接连打破韩影票房记录,位列韩影史排行榜第二名,累计动员观影人次1600余万,占韩国总人口近1/3,在邻国火的一塌糊涂。

    同剧本拍摄的国产《龙虾刑警》,上映时却激不起半点水花,毫无存在感,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当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附:中韩本土电影影史票房前十一览

    当国产电影市场一派祥和,红红火火,年票房超过600亿,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同时,一年到头佳作却屈指可数。

    观影受众来者不拒,不识滋味,无论多难吃都能愉快的吃下去,纵观影史皆是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排行榜上的意义仅存在于一连串不断刷新的数字,价值观崩塌到只一部《药神》撑脸面,这年头说什么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真心是没毛病。

    台湾年冠小清新pk柏林最佳男女主
    烂片当道,好电影就是这么被杀死的

    韩影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从原来的只靠模仿、借鉴,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

    这中间除了要感谢其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积极完善的分级制度,更应该感谢的是其挑剔的观众,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存在,韩国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才毫不懈怠,精益求精。

    如题,每当看别人家的电影就跟看别人家的孩子似的,如今也就剩下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4 ) 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近能让我这么笑的喜剧,还是几个星期前复盘发哥的赌神系列。很好笑的一部剧。

    喜剧能让人笑,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许多“意料之外”,而所谓的“意料”,是指觉得事情会按照我们的常识发展下去。于是乎,一幕幕滑稽的场景就出现我们面前。

    抓捕逃犯,结果逃犯被公交车撞倒才抓获,因此造成了连环车祸。面对署长的训责,这群人竟然指出了报告的不严谨之处,还一个个义愤填膺。真可谓是一本正经的搞笑。

    随后出门碰到了重案组的头儿,主角们身为缉毒组,自然是对头。面对前者的挖苦,主角们会怎么办呢。嗯,先是大声表明立场,说自己一定会做出成绩。接着便会好好分析案情,争取早日破案。最后嘛,当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挖苦重案组。可是...

    一听说有牛肉吃,俩人就按耐不住了,迈开步子就往前走。还好被老张(女士)拉住,并且表现出懊悔:我们怎么能跟这种挖苦我们的人吃饭呢,君子不是嗟来之食。又来了一个“可是”...

    头儿直接跟着他们去吃了。那就去吧。于是乎,一队人马在店里吃牛肉是乐在其中啊。脸皮子厚又怎么样,有好吃的就成。

    从重案组那边得到消息,有一个名叫李武培的人在贩毒。便将计就计,盘下了后者店面旁边的炸鸡店,一来呢正好有个窝点,二来该店生意不好,可以进行调查分析工作。他们来之前生意是真的不好,可是既然炸鸡店是掩饰,那总不能不做生意吧。接下来,便是厨艺大比拼。结果以家里开排骨店的老马胜出。

    哈哈哈,我赢了,总算对得起列祖列宗。老马的兴奋劲儿溢于言表。不过不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什么?我赢了什么?靠...赢了的是要负责去做炸鸡。我了个去...没办法,掌厨就掌厨吧。

    第一份正式的炸鸡出售,竟然得到了顾客的好评。天呐天呐,我们成功啦!啦啦啦,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可是随即反应过来,妈蛋,我们是刑警哎,缉毒警察哎,一个炸鸡卖成功了,高兴个什么劲儿啊,还真把自己当老板了——整部戏里类似的因双重角色带来的笑料多得数不清,炸鸡店老板是警察这个职业的掩饰,但经常的,副业喧宾夺主,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用了老马家的排骨配方,店里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老李蹲在车里监视,结果发现了毒贩要出门,于是便用对讲机呼叫支援,没人听便打电话,结果也没人接,最后只好自己独自跟踪,结果被甩掉了。回到店里,他本来想好好发个牢骚,质问为什么没人支援。结果...

    被围攻...他们切菜,端茶送水,抹桌子,忙的要死,谁有“闲心思”来管案件啊。这种本末倒置的差距,着实好笑。

    最后啊,当然是无巧不成书,毒贩们竟然亲自找上门要跟他们合作,开分店。当然了,毒贩不知道与他们警察的身份,只是想把分店当做毒品的分销点,他们也不清楚跟自己合作的是毒贩,只不过是想多赚点钱。还有很多细节就不在这一一累述。对了,还多说一点。

    当初他们为了接近毒贩,为了掩饰身份,不得已才盘下那间炸鸡店。可是毒贩却在某一天挪窝了。如果他们知道毒贩搬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炸鸡店生意太火,客人太多,太引人注目,他们会不会有点哭笑不得呢。

    很轻松的一部戏啊。警察、犯罪团伙,水火不容。为了查案,掩人耳目,结果到处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强烈安利。

     5 ) 龙虾输给炸鸡,一个本子都能差这么多?

    作者:Santaku Dai

    2015年,中韩协同制作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该故事的原貌大概是说有一个贩毒集团为了掩人耳目,借由假做物流公司打掩护做毒品交易。

    这个故事先后在中国大陆和韩国被翻拍成电影,前者在去年上映后不仅遭遇了票房上的冷遇,其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都仍只有4.9分。而后者,在几乎没有一线明星加盟的情况下,上映至今的票房已经打破了韩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该片超越历史题材战争片《鸣梁海战》,登顶韩国电影影史票房冠军。

    这两部电影就是前两天被大家吵得火热的说韩国抄袭我们的《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所谓“抄袭”一说,现在已经被韩国制作方澄清实则为“一本两拍”,不过是中国这边先拍出来了而已。

    我们要关注的,其实并非抄袭与否,而是为何一个相同题材,甚至是出于一个文本的故事,会在上映后遭遇如此两极化的口碑和票房。其实如果单纯从文本层面来讲,这种借由“错位”来达到叙事效果的故事,早就已经不新鲜了。伍迪.艾伦早在将近二十年前就借由《业余小偷》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偷准备抢银行,用甜饼店来打掩护,结果没抢到银行,但甜饼店却火了。

    那么对于一个“套路化”的类型故事,究竟要怎么讲才能让观众买账?对于类型片而言,其类型的框架及其框架内的元素和主题其实都是相对固定的。聚焦于犯罪电影,必然少不了警察与犯人的二元对立,正与邪的对抗,以及诸如动作场面,追车戏等等固定的元素。

    而这一类故事的尾声,如果以警察或侦探为主角,往往会以将犯人抓拿归案或是解决案件找到凶手告终,诸如我们熟悉的福尔摩斯系列,或是香港著名的警匪片。如果以反派为主角,大部分在结尾会以坏人最终横尸街头结束,比如《邦妮与克莱德》,《放逐》等等。

    因而,评判类型片的标准,在如今的创作环境中,如果单以完成基本类型片都具备的必要元素的完成度上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和惊喜。

    纵观这两年能够引起话题度的犯罪片,埃德加.赖特执导的《极盗车神》将音乐元素融入其故事和剪辑之中,赋予了犯罪类型以不同的风格样式。而诸如《猎杀风河谷》或是《耐撕侦探》之类的作品,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对于传统犯罪类型的“反叛”上,“破案”这一戏剧动作只作为主线承担联系全片的作用,而影片更多讨论的则是关于角色与所处社会,以及其个人面临困境的冲突上,更有趣的作品则是直接打破类型设定的角色,加入很多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那么回到对于《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的对比上,后者压倒性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导演对固有类型框架的扩展和有效的将故事本土化上,笔者会就这两个点做具体分析和读解。

    对“小人物”的关照

    去年的一部《国家破产之日》,让观众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到了韩国社会所存在的阶级固化问题,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使其国民的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都差别极大。反映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发现虽然《极限职业》中的五位主人公都是“警察”的身份,但是抛开公职,他们就是普通的百姓。

    导演在开场便借由一场五人小队破窗扫毒来完成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与观众建立认同和代入感,一般我们在犯罪类型片开场,都会有专案组小队闪亮登场的段落。而本片则不然,诸如队长破窗时因为害怕撞碎玻璃赔钱而不敢撞玻璃,以及其后几人手忙脚乱的去抓犯人,都给人十分真实的观感,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当我们与角色拉近了距离,自然也会担心角色的处境。

    而相比之下,《龙虾刑警》的开场王千源饰演的警察一顿耍嘴皮子,接着闯入贼窝后就是一连串升格的打斗,导演只顾动作场面的展示和完成“抓捕”这个戏剧目的,而忽略了对于角色的塑造,这使得该片在开场就已经输韩版一筹。

    其次,韩版中导演着重塑造了高班长这个角色,其所承担的恰是大多数韩国民众都能代入的我们所谓的“小人物”。导演为高班长设定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困境,在事业上由于屡次没有成绩,自己的小队面临解散,他本人也面临被调配贬职的压力。在家庭中,由于常年没有得到晋升,与妻子的关系始终很不稳定。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得出由于丈夫的“不求上进”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其本人的不满。在如此的情况下,当高班长开始卖“炸鸡”,并且逐渐沉迷其中时,观众会更有共鸣和理解角色的选择。

    而相比之下,国产版几乎完全忽略了对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杜宇飞的人物塑造,导演没有给予这个角色以压力,他只是在办案,这种前提下角色所做的任何选择,于观众而言,自然不会认同。就拿“盘店”这个片中的重要情节点来说,韩版角色作出决定源于上述提到的压力,而中国版则是因为一个巧合有了钱进而就要盘店,在动机层面明显后者弱了很多。

    至于两个片子中都很重要的食材,炸鸡和小龙虾,单纯从认可度上来说,二者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国家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炸鸡,一度被称为是拯救了韩国经济的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很多商家都是靠着卖炸鸡撑过难关的,而且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都极高的韩国,炸鸡几乎是公认的平民美食。而小龙虾在我们民间的知名度自然是不用说了,想了解小龙虾有多火,去北京著名的簋街溜达一圈就明白了。

    在韩版中,因为炸鸡所具有的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而当五位刑警为了“蹲点”而盘下炸鸡店后,阴差阳错的生意火了,作为韩国观众自然是能够理解和认同的,特别是马刑警推出的“排骨味炸鸡”,无论从猎奇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噱头十足。同时,高班长在炸鸡生意好了之后,明显愈发沉迷于当鸡店老板,其背后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其所面对的事业和家庭的重压。

    这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情和联想,作为平民美食,卖炸鸡似乎是很不入流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拼命努力的风貌。虽然为警察,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不得志的生存境遇可以影射到任何职业当中。当高班长自诩为“鸡店大叔”时,他已经站在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边。

    而在国产版当中,导演显然没有把“小龙虾”当回事儿。作为班长的杜宇飞自始至终都很抽离,甚至在店挣钱的时候充当起了“道德先锋”,对这帮因为卖“平民美食”的同事说出他们掉进钱眼儿里了这句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道德说教”一直都是我们电影中常犯的毛病,什么道理一定得盘清楚了才罢休,完全不管角色到底会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如何的反映。

    不把普通人当回事儿,自然赢得不了观众们的尊重和认同。韩版中间段落令人啼笑皆非的卖炸鸡的故事一度给人一种看美食节目的即时感,导演用心去拍摄整个炸鸡店运营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制造一种错位的笑料,同时也能够将影片的主题做以延伸。相比之下,国产版在这方面可谓是全盘皆输,他们不在乎,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龙虾,为什么好吃也就是寥寥带过,一味地去讲一个陈词滥调的套路故事,想不“扑街”都难。

    二元对立的正邪冲突

    无论是在麦基的《故事》还是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在类型片中设立一个“反派”的重要性,一个绝对压倒性的反面力量,会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单纯从类型上来讲,《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差别也是极大的。就拿其反派设置来说,《极限职业》中导演设计的毒枭老板,可以面无表情的拿刀捅手下,甚至会指使下属直接拿刀砍犯错小弟的腿。导演不断地通过一些段落来强化反派的危险性,以此来为主人公们抓捕犯人提高难度,这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观众对于结尾大追捕的期待。

    相比而言,《龙虾刑警》在反派的选择上启用了因《笑傲江湖》火遍大江南北的周云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影片的笑料,毕竟周云鹏的脱口秀还是很有趣的,但是作为类型片的反派,显然周云鹏是不够气场和威胁性的,无论他再怎么挤眉弄眼,在观众看来,这还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在假装混混。

    类型片的拍摄上,对于角色选角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提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牛仔,提到任达华,就是黑社会大哥。创作者不能为了所谓的笑料而随意选择角色,因为这势必会产生与其初衷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正派人物的设定上,韩版中的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的有自身的缺陷和小问题,而这也是传统类型片要解决的,主人公借由一段旅程或是冒险得到升华和克服自身问题。韩版中的马警官好赌,张警官易怒暴躁,在勋冲动好动,每个角色都有需要克服的自身的问题,他们虽然都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有问题和缺陷才是正常的人,神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况且导演在片中也没有去抹黑和讽刺这几位警官,最后抓捕时他们各显身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他们警官身份的认可,虽然平常吊儿郎当,但是都是撑得起国家公务人员的名号的。

    对应着,国产版的问题自然就不用说了,导演把塑造人物的时间都让给了角色间无意义的斗嘴和玩闹,重复的抓捕动作消耗着观众的耐心也在不断将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

    类型中的“本土化”策略

    韩版的故事当中,警匪间猫鼠游戏的追捕虽作为影片最重要的情节主线,但是导演有意在片中加入更多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使得该片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关注。

    比如食客们对于“排骨味炸鸡”的喜爱,这种在“从众”和“猎奇”心理作用下对网红店的追捧不仅是韩国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东西不一定好吃,但是一定要拍的好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老干妈口味的舒芙蕾”,真的能下口么?

    再来,片中出现了一个要采访高班长开的炸鸡店的记者。由于记者被高班长拒绝采访,进而选择用曝光抹黑的方式对炸鸡店进行报复,这种对于媒体捕风捉影和跟风炒作的展示,同样是韩国社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导演在片中加入的诸如此类的情节都为影片注入了很多时效和话题性。

    还有一些片中有趣的彩蛋设计,譬如高班长被称为“僵尸警官”,包括其在最后与反派的缠斗中也有类似于僵尸的动作,这些应该是在致敬和调侃高班长的扮演者柳承龙在Netflix原创剧《王国》中的角色。另外还有片尾在码头响起的《英雄本色》的经典配乐,其无论从场景的选择还是角色状态上都与《英雄本色》颇为相似,作为曾经风靡全韩的港片热,应该没有什么能比在犯罪片里听到《英雄本色》更令人兴奋了。

    而国产版在这方面几乎“本土化”为零,一味地去讲那个犯罪故事,只有一个小龙虾企图让观众带入,这自然不会有任何可观的收益。

    其实国产片在本土化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去年年末上映的《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因偷窥隐私,交换手机引发的话题让本片获得了极大地关注。但是纵观全片的本土化设计,更像是一种混乱的拼凑,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婆媳关系,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好似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是中国的,但是却丝毫不会让人有代入。

    类似的案例还有黄磊的《麻烦家族》,原作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三部都是笔者的心头爱,黄小厨的改编虽然努力搬演原版的故事,但是僵硬的本土化,诸如北京烤鸭,国贸CBD之类的食物和地名,完全没有融入故事当中,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尾声

    一个一本两拍的“类型故事”,一个通过巧妙地本土化策略和对于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另一个则因为一头扑在简单地故事上而全盘皆输。

    诸如此类的案例在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翻拍片中比比皆是,明明有珠玉在前,为何总是无法翻拍的令人满意?或许有一些原因是无法言说的,但是也自然不能全盘推责于那些不可抗为的因素。

    创作者对于一部作品的翻拍改编,如果拘泥于原版的照搬,那便是无意义的重复。观众为什么想去影院看一部之前看过的电影,自然是希望从中获得些之前没有感受过的,或许是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或许是一种对于本土化的好奇,比起规避红线,不如想想如何去塑造好一个人物,或是融入一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题,这可能才是对于翻拍片最应该做的。

     6 ) 同一个梗,为什么《极限职业》比《龙虾刑警》玩得好?

    韩国最近上了一部喜剧——《极限职业》,

    跟去年国内上映的《龙虾刑警》很像,

    两者不算抄袭,是个“一鱼两吃”、分别开发的项目,

    但是,两部影片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龙虾刑警》票房不佳,也遭遇了口碑差评,

    而《极限职业》韩国本土超过1600万观众走进影院,

    这一成绩在韩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鸣梁海战》,

    但在票房数据上,《极限职业》已然超越了《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对比豆瓣评分数据,《极限职业》好于78%的喜剧片,好于77%的犯罪片;《龙虾刑警》好于7%的喜剧片,好于3%的犯罪片。

    同样是警察卧底开店破获缉毒案的故事梗,为什么《极限职业》玩得那么好,《龙虾刑警》却扑街了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实,一个虚。实是真实、虚是虚浮。

    (一)主题:《极限》实 《龙虾》虚

    一部电影的共鸣感很重要,如果一部喜剧能紧紧抓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共鸣点和话题,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这个共鸣点总是与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的。

    比如讨论男性中年危机主题的喜剧《泰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个个都成了爆款。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同一个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遭遇七年之痒的夫妻,最易喜新厌旧的男方需要一场冒险之旅来让他回归家庭。

    回到《极限》和《龙虾》上来,它们的主题或者共鸣点是什么呢?

    来看《极限职业》——

    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就是:职业压力和职业理想

    人这辈子,有半辈子是在工作,所以这个主题自带共鸣点,并围绕着高班长这个人物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

    警察这个身份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但实并非如此,片中穿插了好几个情节来展现。

    开篇队员抓捕毒贩不敢破窗怕赔钱;组内经费不足闹矛盾;黑帮意淫缉毒专案组各个都是待遇好到飞起……

    这些都表明了,刑警这个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只是表面光鲜罢了,个中冷暖,饮水自知。

    另外,所有的职场人都希望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如此。

    高班长带着团队累死累活,也希望能破大案、升职加薪,

    多年以后退休了,回想起那时候,也觉得那一刻是属于他的人生高光。

    而影片一开始,高组长的这个愿望跟他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开始,高班长全组搞砸了抓捕行动,面临着升迁机会被晚辈剥夺的威胁,

    高班长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在优秀的晚辈面前会不自觉弓背低头,很不自信。

    不仅在职场上被新人碾压,他回家还要受老婆的指责,讽刺他没本事升职,导致夫妻关系也不和谐。

    这种职业处境和压力应该是全宇宙职场人所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你说能没有共鸣吗?

    这还不够,《极限职业》把对于职业的讨论停留在这个层面,它还说到了——职业理想

    片中,高班长有一段广告式的对白: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

    关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困惑:

    有钱的炸鸡店老板和穷得响叮当的警察两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个选择题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样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极限职业》中,高班长等人也迷茫困惑过,

    做警察随时会面临死亡威胁,女儿妻子也照顾不到位,

    炸鸡店不仅能给妻子买名牌包包,还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想把炸鸡店做大,但是最后职业理想将他们又推到了另一边。

    虽然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是向金钱妥协的人,

    但不妨在电影中代入一下高班长心理补偿一下:最终理想打败了现实。

    再来看《龙虾刑警》,有共鸣感话题吗?

    职业压力?

    无,四个人天天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破案靠一拍脑袋灵机一动,

    领导一训斥,极力反驳辩解,这样塑造我朝公安干警,真的好吗?

    职业理想?

    无!

    有的,可能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太虚太空!

    坏蛋都是傻子?手撕日本鬼子还没玩够?

    看来看去,有的只不过一场闹剧。

    (二)故事背景:《极限》实 《龙虾》虚

    故事背景如果做得好,就会显得故事很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感的外在体现就是美术:服装、化装、道具。

    像最近口碑极好的《老师好》,烫头、收音机、霹雳舞、北冰洋汽水、海魂衫……

    全都是八十年代时代的标志性元素,将故事的时空一下子锁定在了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绝对有共鸣感。

    现在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似乎越来越挑剔了,

    从《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热烈讨论,到正午阳光《大江大河》、《知否》年代感的讨论和争议,

    观众信不信服这个故事,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标签符号。

    先来看看《龙虾刑警》——

    浮夸!

    警队四人穿的鲜艳无比,确定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吗?杜警官还穿成那样天天在警察局内晃悠,真的不怕人认出来吗?

    另外,警察局被设置成一股浓浓的居家风格,黄色实木门、浅绿色的墙,还做了百叶窗,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是警察局,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经典中国蓝的简洁大气风完全被抹掉了。

    再来看看反派所处的环境设计,一个物流公司,大门紧锁,本来已经很让人怀疑这个公司的真实意图。

    老大办公室还贴满了各种大佬的照片,财神爷、貂皮大衣、大展鸿图题字、纹身、前后景的红,浮夸至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黑社会的。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中国,我公安干警早就盯上了他们,并将其一网打尽。

    同时,红的色调几乎贯穿了全片,充满了一股浓厚的MV感觉,

    这些奇怪夸张的美术色调把故事的真实感和背景全都模糊掉了。

    继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代?

    看看这个订餐复古电话,再看这装修,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是美团饿了么的外卖时代,更像是欧美80年代的餐厅风。

    而反观《极限职业》,人物的穿着很路人、炸鸡店的陈设也很常规、用光也很自然,给人的观感非常自然舒服。

    也许《龙虾刑警》想通过夸张突出的色调和美术风格来展现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但很明显,这样的尝试很失败。

    (三)人物塑造:《极限》实 《龙虾》虚

    前面提到主题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极限职业》中高班长这个主要人物,他的塑造是真实可信的,

    事业上遭遇职业困境和危机,家庭生活中遭遇中年危机。

    《龙虾刑警》中,杜宇飞因为缺少家庭和生活维度的塑造,我们只能看到他话痨的一面,

    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着这一人物特质,单一而不讨喜,也很不真实,

    就这么一个咋咋唬唬,情商低的直男癌,没有过人之处,为何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

    不尊重团队的人,为何大家对他死心塌地?这个人物让人充满了各种疑问和困惑。

    如果说人物塑造像一道道菜,编剧是做菜的厨子,

    那么《极限职业》是量多不加价的良心美食,《龙虾刑警》则是食物和菜单极度不符。

    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人物出场来举例,

    因为一部片子的人物出场很重要,如果能给观众留下第一深刻印象,

    那么这个人物塑造一开始是奏效的,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这两部片子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团体的故事,

    开场都选择用一个事件将主要人物关联在一起,

    并且给到每个人的动作和反应,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动作就能反映出每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来。

    那么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一开场,目标毒贩跟几个伙计打麻将,“神兵”从天而降,

    如果是一般的警匪片,绝对会给前来抓捕的警察酷炫吊炸天的动作和场景设计,

    可在《极限职业》中,几个主角抓捕毒贩的现场,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连环车祸现场。

    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很大的戏剧性效果,就像法国搞笑短片《电影VS现实》一样,坊间的传说只是传说,现实中却处处是囧事。

    就像片中毒贩吐槽的那样,以为你们应该是王者,没想到你们是青铜,太让我失望了!

    而在天然形成的戏剧反差中,《极限职业》中对于五个主要人物是怎么塑造的呢?

    首先是张刑警,典型的女汉子,脾气暴躁,也是最沉不住气的,

    本来跟队长搞了半天空中飞人的抓捕计划,无奈绳子晃来晃去不好操作,

    于是索性踹开通风口,第一个出场了。

    在她跟毒贩交涉的过程中,毒贩想通过其他逃跑动线溜走,

    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门外的两个人物:金刑警和新人李刑警。

    金刑警手拿大锤,稳稳地坐着,体现了他沉着稳重的性格,

    这个性格特质在后面剧情中也有延续和丰富,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最后只有他一直暗中潜伏跟进任务,

    其他组员已经被炸鸡生意忙地团团转了。

    而跟金刑警一组的在勋刑警是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手拿警棍,在走廊上比划着,时不时还来个飞腿,

    把新人的激动紧张兴奋的情绪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

    高班长显得更加笨拙憨厚搞笑,

    毒贩嘲笑他出场不够酷炫,他反倒跟毒贩诉苦说因为太穷,不能搞碎玻璃,要赔的。

    (这里埋了个人物悬念,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厉害,破窗抓捕说不定也很酷。)

    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马刑警。

    喜欢耍小聪明,但总会倒霉、一脸贱萌。

    就在其他四人一路狂奔追毒贩的时候,他骑着小电动车一脸贱兮兮地凝视着队友,

    然后得意地用电动车放倒了对手,没成想却遭到电击,被对手放倒。

    就此,《极限职业》用了6分钟的时长,通过一次抓捕行动的热开场,塑造了本片的五个主要人物,

    同时与毒贩有趣的对话和互动,见义勇为女士的乱入打脸,以及16车连撞事故,

    让这个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互动有趣。

    再来看看《龙虾刑警》中四个主角是怎么塑造的:

    首先,王千源饰演的杜警官一遍执行任务,一遍耍嘴炮,不停地贬损下属,

    讽刺袁姗姗饰演的花警官的外貌,开这样的玩笑嘴炮,

    不怕引起广大女性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吗?所以对于杜警官的第一感官就是——直男癌。

    然后杜警官继续损老能警官,说人家一辈子娶不到老婆,

    因为嘴不好,口无遮拦地开下属的玩笑,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二印象是——情商低。

    这还没完,杜警官自我感觉特别好,开始夸自己有多厉害,

    于是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三印象是——迷之自信。

    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耍嘴炮吐槽下属,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经过一片坟地,怕得要死,

    没话找话,自己跟自己尬聊,这跟给自己壮胆的效果差不多。

    就此,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长内,本片主角杜警官的人设就立起来了:

    直男癌、情商低、迷之自信、话痨。

    同时花警官和能警官的人设也给了观众第一印象:

    一个有点丑、没审美;一个老光棍、嘴欠。

    对比《极限职业》开场,每个人物的出场的表演和塑造是动态的、丰富的;

    而《龙虾刑警》则是静态的,我们是通过杜警官的口得知另外两个人的状况的,

    如果电影的人物塑造要靠说出来,那不如去听相声来得直接。

    片中另外一个角色也是新人陈警官,他的出场更是毫无特色,

    从他说的那句:我他妈不是,我是!这句台词开始,我们会发现,

    片中的所有人都会抖机灵台词,

    就如同一个写脱口秀的作者包揽了所有人物台词一样,

    你感受不到人物真正内心要表达的东西。

    顺便插一句,我觉得国产片是不是对于喜剧有什么误解。

    一段搞笑轻快的音乐配一段毫无特色的打斗,就是喜剧了吗?

    这样的片段也在《龙虾刑警》中出现了两大坨,花哨并不等同于有趣。

    就此,《龙虾刑警》用了3分钟的时长来交代人物出场,

    男主杜警官塑造不讨喜、其他角色表现机会太少,表演静止而流于表面,缺乏个性化的设计。

    《极限》用6分钟交代人物出场,《龙虾》只用了3分钟,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倍的时间在人物塑造上,因为韩国创作团队可能一直觉得人物是第一要素,国内部分创作者以为噱头形式大于一切,这就是务实和务虚最后的不同结果。

    (四)群戏设计:《极限》实 《龙虾》虚

    其实对一个编剧来说,写群戏要变成精神分裂才好,不然群戏中的人物没有特色和区别,

    或者主角光环压到了群戏中的其他角色,就会变得不够好看。

    所以群戏见真功,好的故事群戏一定是出彩的,

    一个事件将几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势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比这两部片子,他们各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上一场戏中,16车连撞,高班长等五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

    金刑警反应最快,以第16辆车是故意撞上来转移话题,

    帮班长开脱,这说明两人私下关系是最铁的,

    而新人在勋刑警作为年轻人脑子反应很快,开始帮腔,

    张刑警骂骂咧咧,开始往诈骗犯方向引导,

    马刑警反应最慢,表示要查监控,

    金刑警表示自己要去查,这分分钟想混淆视听,

    马上从领导办公室溜之大吉的态势,

    作为老大的高班长还是打断了他们,他还是有责任心的。

    从这场戏可以看出,组员都护着他们的老大,而老大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这才是一起出生入死、过过命的情谊。

    再来看《龙虾刑警》同样的这场群戏是怎么处理的:

    领导批评杜警官,杜警官替自己辩解,表示是意外,

    而其他几个组员呆如木鸡,站在原地,

    组员间的情谊呢?没看出来,很塑料……

    同时,《龙虾刑警》让杜警官的竞争对手提前出场瞎掺合,非常地戏赶戏,

    主要人物还没有塑造好,又进来了新的角色。

    同时新角色的出现,让杜警官的自信心更加膨胀,表示要把这个案子接下来,

    并大放厥词说要分分钟抓人,甚至还跟对方当着领导的面,乱扯当年三角狗血情敌关系,

    就此,杜警官的人设已经被抛进了万丈深渊,

    后续还占用龙虾馆便宜上厕所,不提裤子监视等等,

    这些主创自认为搞笑的细节塑造又把杜警官的人设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反观《极限职业》中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的角色,

    这个人物的情绪和表演非常有层次感,

    首先他和他的组员有危机感,他可能升不了组长,

    就此退休,领导对他极度失望,

    这样的危机感给他之后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

    他被这种危机感推着必须要完成这次任务,不然会丢了饭碗,失了尊严。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危机感被弱化了很多,

    领导只是给了杜警官一个月查清毒品交易的流通渠道,

    然后杜警官就自信满满地带着组员去调查了。

    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大的起伏,并且表演没有层次感,

    你会觉得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直咋咋唬唬的,

    这个角色动机弱、人物成长弧线不明显,成了本片最大的bug。

    在节奏上,《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快了很多,但是“快”并不永远代表是好的事物。

    这厢的《龙虾刑警》已经在侦查的路上了,四人一边分析着案情,杜警官继续耍着嘴炮怼下属。

    而另一边的《极限职业》却用另外一场群戏继续丰富着主要人物。

    五个人闷闷不乐地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

    五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警察尊严,

    聊到没吃饭,再从没吃饭聊到了活动经费被私吞,

    从活动经费被私吞到搜出一个赌场筹码,

    案子破了,马警官去赌场赌钱了,高班长大义灭亲,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春风得意的死对头——崔组长。

    通过这场群戏,我们可以看到组员之间的互动非常生活化,真实却不失趣味,

    这场群戏中,暴躁女刑警张刑警、机灵和事佬新人在勋

    、冷眼旁观的金警官、管教下属的高班长,

    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有碰撞和互动,

    每个人在这个小事件的参与感和存在感都非常强,戏份非常平衡。

    这在《龙虾刑警》中是缺少的,

    群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王千源的身上,其他角色只剩下功能属性,

    在其他时候就成了摆设。不知道在场的其他演员在导演说戏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演员:导演,我该直着站,还是歪着站?给我一个指示,不然太尬了……

    导演:恩,你们自由发挥吧,符合你们个性就行,主要表现领导被骂,你们也跟着倒霉的状态,明白了吗?

    演员:恩,大概懂了。

    再来看监视和盘店这两个关键情节在群戏上的处理。

    《极限职业》将这两个关键情节分开来处理,

    不急不缓,把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又进一步深挖了一下。

    监视环节的群戏处理——

    在这个环节,每个人物的分工细致,在分工上也不忘展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精力充沛的新人刑警在勋每天扮演各种身份暗中排查,

    与同事“点头”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他三人在车上蹲点监视。

    马警官果然是霉运体质,躲在隐蔽的楼顶监视,没被毒贩发现,

    却被被老阿姨逮到了,报了警,惹来了警察,险些打草惊蛇。

    笨拙的高班长一直跟前来调查的警察暗示:是战友,别开枪!

    但还是被带上了车。这场误会戏处理地也非常搞笑。

    再来看《龙虾刑警》,在这部片子里,监视和盘店的关键情节是连在一起的,

    又是戏赶戏的处理:

    首先,监视环节的分工特别不专业,四个人几乎是没有分工协作的意识,

    全都坐在车里等着对面的毒贩发现他们。

    之后,杜警官去龙虾店上厕所,能警官紧跟在屁股后面,

    剩下两人坐在车里干等,又是这种毫无设计的静态表演。

    你会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只是来这边玩玩的,顺便蹭一下厕所,

    作为警察的专业性和侦查意识几乎为零。

    而在《极限职业》中,新人在勋不断变换着身份,

    这说明全队已经辛苦监视了好几个夜晚,马警官在晚上躲在暗处监视,

    这些有趣搞笑的情节不仅没有失真,反而体现了他们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和侦查意识。

    盘店情节群戏处理:

    《极限职业》:在这里,导演通过同景别叠化的手法在时间上过渡,

    再一次强调日夜蹲守监视的辛苦和无聊,五个人吃鸡也快吃吐了,

    而在本片中,五个人互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围绕两个人产生分歧矛盾,其他三人先后加入到混战之中。

    首先,是马刑警嘴贱挑事儿,女汉子张刑警暴走揍马刑警,

    有眼力劲儿的新人在勋刑警出来打圆场和稀泥,

    如果呆萌高班长也参与到混战之中时,冷眼旁观的金刑警也会无奈地加入到混战之中,

    这也可能是五个人日常的相处模式,有趣且充满了生活气。

    反观《龙虾刑警》,四个人的互动是缺少趣味性和生活化处理,

    首先是杜警官对着花警官的耳朵喊拉屎,能警官跟了上去讨不痛快,

    然后花警官和新人陈警官坐在车上,四个人的戏被分成了两条线来展开,

    一边跟沈腾逗趣,一边黑帮过来询问,

    然后杜警官大喊一声要盘店,及时化解了危机,两线合一。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黑帮出场的情节,由于两部电影都是在这个阶段让反派出场的。

    《极限职业》中观众是通过主角的视角来远远地观察反派的,

    所以对反派的印象是朦胧而充满悬念感的,

    所以反派的身份悬念是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点点深入的。

    在《龙虾刑警》中,反派角色的亮相是非常直接粗暴的,

    辉哥上来就是直接对手下人拳打脚踢,

    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

    这种刻板人物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

    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诚意,

    这也是全片所有人物塑造共同出现的问题:人物套路不真实。

    结论:《极限职业》群戏互动感强,人人都有存在感,谁都不压谁的戏。

    《龙虾刑警》群戏都在尬演,主角抢戏,团队成员成人肉背景。

    (五)喜剧不需要真实吗?

    说到喜剧这个类型,就不得不提“喜剧能不能兼容真实感”这个问题了。

    喜剧是不是只要夸张就行,热热闹闹的就行?

    最近有不少很烂的喜剧,像《武林怪兽》、《断片儿之险途夺宝》、《新喜剧之王》等。

    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创作者们把闹剧等同于喜剧了。

    闹剧=喜剧吗?

    我觉得不是,如果你看了很多比较烂的喜剧片,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大部分的烂片中人物极度夸张不真实,

    人物的所有行为和举止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搞笑,

    从来不计较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

    而在创作者眼里就是——喜剧嘛!干嘛这么较真?

    在这一点上,真的得学学韩国电影,包括这部《极限职业》。

    那么《极限职业》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它兼容真实感了吗?

    我觉得它是兼容了的,这种真实感体现在了主题的真实、背景的真实、人物的真实,

    上面已经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实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细节的真实。

    就拿开店这个情节来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就会觉得《极限》里的主角是真的在开店的,

    马刑警作为主厨,每天被180度的油烫伤,还受了刀伤,

    在勋一天要切4袋洋葱、五袋大蒜、三捆大葱,

    张刑警每天要收拾整理七八十张桌子,

    高班长每天收银收到手抽筋。

    再看看《龙虾刑警》——

    三人出去办案,能警官一人招呼着店里20来个客人……

    还有这种做菜浮夸风。

    这就是差距。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差距在《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中盘店这一关键情节上,也是高下立判。

    《极限职业》盘店情节的设计比较曲折有趣:

    负——五人先是在炸鸡店监视,逐渐心灰意冷

    正——目标突然出现、振奋人心

    负——但是没法进入到对面那幢楼里去

    正——看到外卖员进去,想以外卖员身份混进入

    负——老板却告知店明天要卖给别人了

    负+1——心灰失落,新人在勋要求用结婚前盘店

    负+2——高班长拒绝,马警官告知如果这次不成功,高班长就不能升职了

    负+3——高班长沮丧回家,老婆讽刺,女儿要钱,高班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正+3——隔天店主要把店盘给别人,高班长做了决定用退休金把店盘了下来。

    如果用正(开心)负(不开心)来标注着一段情节的波动曲线,

    一定是:负、正、负、正、负、负+1、负+2、负+3、正+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盘店的整个过程中,

    主角们情绪过渡非常自然,且一波三折,也很真实自然。

    盘店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动了脑筋,用了排除法,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

    并且因为盘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对于这个决定,

    高班长是有犹豫的,在职业生涯和盘店之间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斟酌之后才选择了后者。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关于盘店这个决定是如何做的?是怎么处理的呢?

    简单粗暴!

    毒贩过来询问状况,杜警官一拍脑袋,就以盘店为由化解了危机。

    这样的决定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儿戏地不行,观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明有那么多化解危机的方法,主角脑子一抽,

    选了个难度更大,硬生生地把盘店的情节带了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虾刑警》从头至尾就是一个人物、剧情极其不考究的闹剧,

    关于杜警官这个人物,很多决定和行为幼稚、冲动、无脑,莫名其妙,

    使得观众无法走近这个人物,也喜欢不起来这个人物,

    后面盘店的钱还是新人陈警官掏的,作为队长的杜警官有多么不负责,可见一斑。

    所以,无论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故事,都需要细节上的真实、逻辑情感上的真实,

    就如那句古话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你主创都稀里糊涂地编故事,凭什么想想得到我的赞美?

    (六)其他

    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对比,《龙虾》对比《极限》还有其他的问题:

    比如:《龙虾刑警》在类型上的分裂,一个喜剧故事,到最后死了人,还又悲情、又煽情,整体感觉很突兀。

    又比如在剧情设计方面的差距:

    同样是“假装一家人”的剧情,《极限》通过老板这个角色制造尴尬和反差,

    《龙虾》则是坐在一起角色扮演,实打实地占别人“便宜”,毫无半点笑点。

    综上,我觉得应该向用心做故事的韩国主创学习,而我们可能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来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7 ) 《极限职业》:发挥工匠精神将搞笑做到极致

    出差返程的路上,为了消磨无聊的高铁时光打开了《极限职业》,果然如影迷们所说从头笑到尾。这笑果,让我在昏昏欲睡的午后就像喝了一杯樱花味的焦糖拿铁,又振奋又欢乐。这部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笑点,包袱连连,高潮迭起,将搞笑做到了极致。佩服之余,我就很想分析下,人家是怎么把搞笑做得那么好的,为此根据一些细节,总结了三个境界。

    一、搞笑初阶:戏精的日常

    搞笑初阶是把笑点像撒味精一样撒在人设和剧情里,融入角色们的一言一行。

    大家心目中的警察应该是威风凛凛的。然而,wuli缉毒组却是五个废柴戏精。他们开头一登场就是个车祸现场,高班长身为团队的领导却因为怕打碎玻璃赔不起钱只能挂在窗外荡秋千,马刑警追不上坏人还被坏人电晕,最后靠公交车堵住了坏人结果却搞得多车追尾。

    在炸鸡店蹲点的时光,他们天天演绎着戏精的日常。和老板签约时,俩警察都把唯一的女生说成老婆,班长只能当了前夫哥;在店里密谋抓捕大事时客人一来就哗啦啦把证据扯掉;为了东山再起在店门口集体尬舞反省。

    而年轻帅气的载勋小哥哥更是戏精中的战斗精。作为第一次参与大行动的新人,一开始在别人都很淡定的时候兴奋地上蹿下跳。当班长说要盘下炸鸡店的时候,大公无私地说要拿出结婚的钱,下辈子再结婚。而最后好奇地闻了闻毒品的粉,导致终极对决时都是飘飘欲仙的状态,打完还失忆,真心笑炸。

    那么密集的笑点,却并不让人觉得生硬和尴尬。这是因为这些笑点都是根植于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人设,就像茂盛大树上长出的叶子,而不是强行安上去的。缉毒组因为能力弱、不靠谱,所以生活工作笑料百出;载勋因为是新人,所以一直像打了鸡血,而且好奇心强。而目前不少国内喜剧都是把一些笑点和段子强行植入台词,就会显得非常不自然。

    二、搞笑进阶:想不到的反转

    片中还用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反转和前后呼应,来将搞笑更进一步。

    高班长老婆第一次看到班长的古驰袋子时,袋子里是要换洗的脏衣裤,一脸嫌弃。而第二次袋子里真的装了个古驰包包,还塞满了现金。高班长老婆看到后喜出望外,还娇羞地去提前洗澡了。这个小反转不仅是个笑点,还引出了高班长老婆前后态度的转变,这成了高班长下定决定好好开炸鸡店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刑警把家里做排骨的秘方用来做炸鸡,没想到歪打正着做出了超美味的炸鸡。店里生意太好忙不过来,就提了价,没想到炸鸡却被捧成了“皇帝炸鸡”、“华丽炸鸡”,成了日本旅行团必到的网红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的剧本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片中吃了两次烤牛肉,第一次是重案组嘲笑缉毒组,靠公交车抓到了坏人,而第二次重案组却成了被嘲笑的对象,让人觉得扬眉吐气。

    其实到这个层面,已经不是纯粹的搞笑了。这几个笑点要么对推动剧情有着重要作用,要么引起观众的共鸣,要么与前面的情节遥相呼应,都增加了片子的戏剧张力。

    三、搞笑高阶:含泪的微笑

    我认为,搞笑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地让人笑,而是让人笑过之后有余味,笑过之后有思考。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班长在试验炸鸡成功后的那个表情,一开始是开心地笑,但是一想到缉毒任务未完成,似乎觉得自己笑得有点荒唐,笑容就凝固了。然后他说出了那句很扎心的台词,“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这是这种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自欺欺人,透着满满的辛酸与无奈。这个成分复杂的笑容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我们都是追梦人,努力过拼搏过,然而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只能安慰自己知足常乐。

    还好,看似废柴的戏精们成功了。编剧很高明,欲扬先抑,最后才亮出他们的真本事。结尾支援到达时的那个名场面,真的太燃,我们的英雄们英姿飒爽地坐在沙发上凹着酷酷的造型,满地都是被胶带绑了手脚的黑帮小弟,再加上《英雄本色》的BGM,这一幕的燃和开头的丧形成鲜明对比。

    搞笑不易,有深度的搞笑更难。我想,这部片子做到了。

     8 )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猝不及防的跑出的票房黑马

    谁也没想到,2019年刚过两个月,韩国便诞生了现象级的卖座电影。

    《极限职业》(又译《炸鸡刑警》),一部喜剧警匪电影,连续打破记录,在韩国本土动员了超1600万观众走入影院,成为韩国影史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历史巨作《鸣梁海战》。

    票房收入上,《极限职业》更是超越《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韩国媒体一片“久违了”的声音,因为距离上一部喜剧片观影人数超千万,已经是7年前(同样由柳承龙主演的《七号房间的礼物》)的事了。

    《极限职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面临解散危机的警察缉毒小组,因为一场潜伏任务,在犯罪分子驻所对面盘下了一家生意冷清的炸鸡店。没想到无心插柳,炸鸡店生意意外火爆,并因此引出了一连串爆笑故事。

    看到这个剧情简介,很多人会觉得似曾相识,进而想起先前的一部国产电影——《龙虾刑警》。

    如果不是因为《极限职业》在韩国爆红,多数观众恐怕早忘记有这么一部电影,在2018年的暑期上映过。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定格在可怜的4.9,其中还有肉眼可见的水分,且有继续下滑的风险。

    因为很多人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去看《龙虾刑警》作对比,再跑来打分。

    《龙虾刑警》在市场上几乎没溅起任何水花,也没有引发太多关注和讨论。

    如同大多数质素平平的普通电影一样,在院线一闪而过。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比《极限职业》上映早了8个月,所以有不明内情的观众在质疑:韩国版是否抄袭了国内版?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

    《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初稿剧本都是出产自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中的“一本多用(OSMU, One Source Multi Use)”选拔获奖作品,原剧本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

    后来剧本版权方同时将剧本卖给了中国和韩国的两家公司。

    双方开始了对项目的背对背创作开发,都聘请了新的专业编剧,结合各自国情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打磨,只保留了最初的矛盾架构和故事创意。基本等同于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只不过,中方这边进度更快,上映时间赶在了韩国的前面。

    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的导演都算是准新人,一开始都不是导演入行,颜值都不错。

    《极限职业》的导演李炳宪(并非韩国演员李秉宪)是编剧出身,曾参与过大热电影《非常主播》与《阳光姐妹淘》的编剧。

    现在看起来,编剧转职导演大抵还是靠谱些。

    《极限职业》好在哪里?

    严格说,《极限职业》也不算十全十美,最多就是拍了半部好电影而已。

    前面的喜剧部分精彩纷呈,但后半段节奏出问题,垮得厉害。

    从监视计划失败后,电影就失了准心,变得拖沓松散了。警匪对决的架势一起,前面精心营造的愉快气氛反而一扫而光,陷入了套路化的温吞之中。

    感觉上,“极限”有点像黄政民2015年主演的票房冠军《老手》。同样是喜剧警匪题材,同样是前紧后松,观影人次也超过了千万。更巧合的是,《老手》也被国内翻拍成了《大人物》,主演也是王千源。

    《极限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一个看似很荒诞的喜剧,拍得细节满满,真实感十足。在演员的夸张演绎下,电影并没有显得过分浮夸,反而是在喜剧中融入了很多现实感。

    比如中年危机,电影里的警察并非无所不能的大英雄,也会犯错犯傻(而且经常犯傻),也有职场困扰,也要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

    特别是经济压力与职场理想发生冲突,主角们并没有表现得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反而是内心出现了严重摇摆。

    当用作监视的炸鸡店意外变成网红店而生意火爆时,警察们一度忘了本职,陷入到赚钱的忙碌之中。

    最讽刺的是,案件陷入停滞,警察们反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下属,炸鸡店成为贩 售毒品的网络。

    既是现实的讽刺,又生产出了丰富的笑点。

    另一个优点,是对主题元素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展现。

    “极限”与“龙虾”各自将故事联系在了一道食物之上。“极限”是炸鸡,“龙虾”自然就是小龙虾。

    两样都堪称国民性食物,同样不上宴席,同样带着浓郁的生活味道和江湖气息。

    对美食元素的运用,另辟蹊径地开创出了警匪题材的新鲜感,又巧妙地把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与人生日常联系在了一起。

    食物成为连接职业与生活的关键,对食物展现的过程,其实恰恰也是剧本实现本土化,以及让故事和人物接上地气的过程,电影的故事层次因此一下变得丰富了。

    反观《龙虾刑警》,食物元素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就漫不经心地点了下题。《极限职业》则是将故事主线紧紧绑在“炸鸡”之上,所有剧情推进都依靠“炸鸡”发生。

    电影出色,也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极限职业》中的缉毒队,连队长在内,一共5人,比“龙虾”多1人。

    5人各有性格特点,在警队中各有分工,甚至各有自己的打斗必杀技。角色与角色间也会有各种奇妙的专属互动,又有家人一般的情感。

    但除了警察身份,主角们更像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被各种生活的困扰牵绊和拉扯,就像邻家郁郁不得志的上班族大叔,神经大条的野蛮大姐大,老实忠厚的大哥,寡言少语的二哥,以及天真软弱的幺弟。

    他们时常傻里傻气,笨拙鲁莽,错漏百出,但一本正经起来又分外帅气。

    男一号高班长的扮演者是韩国影帝级老戏骨柳承龙,他刚刚在NETFLIX出品的古装僵尸大剧《王国》(Kingdom)里饰演了阴鸷霸气的权臣,你完全无法从这两个角色上找出任何共同点,甚至连面相都因为性格的巨大差异而变得不同。柳承龙还演过冷酷的军官、温情的智障父亲、背负道德枷锁的中年男人,真正的千人千面。

    《极限职业》中的高班长,有着中年男人特有的憔悴感与落魄感,即便职业是警察,也总一副郁郁不得志的颓唐样。工作时被上司申斥,在后辈同僚前抬不起头,回家还要遭妻子揶揄。开场就出乌龙,下跪认错没有半分犹豫,炸鸡店生意好时,一副见钱眼开忘乎所以的小市民样。

    可就是这么个小警官,办起案来又像牛皮糖一样,又臭又硬,紧紧黏着犯人不撒手。打斗时被各种拳脚相加,但就是倒不下去。最后还要戏仿“僵尸”来个“尸变”,向自己的热门剧致敬。这样的警察形象与我们习惯了的英雄形象差距甚远,但偏偏让人觉得鲜活有趣。

    国内版主演王千源演技也是难得的好演员,演技并不输柳承龙,可无奈剧本不给力,角色塑造得空洞,无论剧情和台词都无法给东京影帝以施展空间,最后坏了电影,还拖累好演员。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张刑警——团队中的唯一女性。饰演这个角色的李荷妮是韩国小姐选美出道,又是首尔大学的音乐硕士。

    剧中,李荷妮完全丢下美女包袱,素颜上阵,把角色身上那种“虎”气“凶”劲儿给完全演出来了。大部分时候都是风风火火的莽撞性格,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或者飞起一脚。整个角色有一套完整的行为逻辑和性格素描,所有的台词和表演都在围绕角色的一致性进行创作,所以人物显得特别可信。

    与之相对比,国内版中袁姗姗饰演的相应角色“花姐”,就只让人觉得“做作”。除了刻意扮丑,以及偶尔粗着嗓子说话,观众感受不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扮丑又还要小心维持妆容,扮凶又拉不出像样架势,到最后,就让人觉得格外邋遢而已。

    所有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导演、剧本和制作层面的全面落败。

    创作态度上,《极限职业》是比《龙虾刑警》要认真得多的电影。“极限”没那么完美,但自有一种匠人精神,这从电影对主题的深度挖掘,对商业元素的灵活运用,对细节的精致雕琢,都可见一斑。

    而《龙虾刑警》,更像是一部勉为其难的应景之作,只经过简单的商业计算便仓促上马,看不到任何创作者的用心与热情。

    令人唏嘘的是,在《极限职业》的最后,悠扬响起的音乐,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粤语歌——由张国荣演唱的《当年情》,也是港片《英雄本色》的主题歌。

    我才恍然想起,这部韩国警匪电影,连同多年前的《大人物》,竟都深受香港警匪片的影响,透露着某种黄金时代港片的气味。那种癫狂过火的快意,从小人物身上寻找感动和勇气的草根精神,越来越难从华语电影中找见,却借由出口韩国,再向国内输出。

    《龙虾刑警》的问题是什么?

    最后再说说《龙虾刑警》吧。

    毫无疑问是部烂片,一无是处,基本没什么优点。

    难得拿了一个有趣的本子,攒了一个还算靠谱且有一定商业号召力的演员阵容,最后成品却惨不忍睹。

    首先,电影就没怎么把心思花在主题“龙虾”上,开饭店彻底沦为背景,电影三言两语便把开店的事情搪塞了过去。

    龙虾让人看起来毫无食欲,只觉得很脏。大概美女导演平日是不太待见这类淤泥美食的。

    电影倒挺舍得用篇幅来展现自以为是的“幽默”。

    电影感觉是在剧本感觉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便仓促开机。里面充斥了完全迥异的表演风格,沈腾的单人solo,周云鹏的东北话“怯口”,还有十分低级的“屎尿屁”段子。

    我大概能理解演员想把这些演员“物尽其用”的良苦用心,可无奈这些喜剧元素不是围绕剧情而铺设,本身也因为设计不走心而不好笑,完全是直愣愣地强插入电影中,特别突兀。

    它们不仅打乱了电影的节奏,让观众出戏,还让电影大量篇幅陷入了与剧情本身无意义的纠缠之中,让整部电影显得支离破碎,重心全无。

    演员们没有进入角色,反倒像演员本人跑进了预设的环境中,自顾自地就开演,演完了就走人。

    电影在剧情的设计上更没章法。老幺的潜入与被抓,以及后来队长的救人,整个过程行同儿戏、毫无章法,无论动机、应对还是化解,都充满了一股反理性反逻辑的散漫感。

    这种散漫感同样包括开篇的角色登场,以及盘店与开张的过程。能叔突然就变成了烧虾高手,只用了一句台词解释,“我年轻时他们都说我像掌勺的”,观众爱信不信,反正导演信了。

    剧本的欠缺已是先天不足,要命的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国情,电影还得自己给自己上镣铐。

    贪钱是不能贪钱的,思想弦一刻不能放松。队长贫嘴已然不好笑,但作为小领导他还要负责道德说教,时不时地点醒队员们自己的身份,一部喜剧经常就搞成了组织生活会。

    这无形中就把原剧本里最有魅力的一条线索——个人在面对职业理想和现实诱惑时的摇摆给完全清除了,自然也少了很多制造笑料与反差萌的机会。

    当然警队之间关于升职加薪,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也是不存在的,毕竟跟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都是团结友爱,紧张严肃活泼的好集体好同志,只有互相帮忙从不彼此拆台。

    所以电影的另一条辅线也没了,好不好笑不说,最后以第三方旁白来给缉毒队员们一个闪光登场的时机,也完全消失了。笑不过人,打不过人,也帅不过人。

    搞笑已然不行,故事一塌糊涂,节奏乱无章法,居然还有功夫想着煽情,煽情既没铺垫又没力度,就音乐强给,表演强上,看得人尴尬。

    全片的调色也是异常诡异,像是饱和度开过头的曝光包围特效,全片从人物到场景都是一副脏兮兮的感觉。这种“脏”还不是那种有细节有质感的美学概念上的“脏”,完全是一种调色不当的油腻“脏”。

    最要命的,它还非常隐晦地写了一笔“LGBT”,我也不反对勇敢发声,但咱能先把故事捋顺溜了再玩这些么?

    本来我给《龙虾刑警》打了两星,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回去改了一星。没别的,就因为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剧本,我觉得“龙虾”拍成这样给祖国丢人了。

    就这样,一个韩国人写的好剧本,被引进改编成了一部烂片,最后又被韩国自己救了回来,拍成了年度票房冠军电影。

    这就是《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故事。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短评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3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1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15分钟前
    • 不吃香菇的7号
    • 力荐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

    19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24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25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28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太好笑了!

    33分钟前
    • 心台
    • 推荐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35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4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44分钟前
    • Puff
    • 推荐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54分钟前
    • 抱抱
    • 还行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

    5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6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笑到崩潰

    1小时前
    • 換日線
    • 力荐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1小时前
    • CSUMMERY
    • 力荐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1小时前
    • SOSEOSES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