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摘金奇缘

    摘金奇缘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美国2018

    主演:吴恬敏,亨利·戈尔丁,杨紫琼,嘉玛·陈,奥卡菲娜,卢燕,岑勇康,郑肯,水野索诺娅,吴育刚,欧阳万成,钱信伊,瑞米·许,尼科·桑托斯,陆思敬,苏慧敏,方展发,谢宛谕,维多利亚·洛克,许优美,郑花如,许静雯,卡尔文·王,陈琼华,刘佳镁,陈美廪,内万·科伊特,阿曼达·埃文斯,彼得·霍奇森,安德斯·塔格,丹尼尔·詹金斯,彼得·卡罗尔,黛博拉·杨,查尔斯·格朗斯,杰西卡·加莱蒂,斯威华特,罗尼·纪,李文全,罗杰·谢克,李志坚,李君文,拉塞尔·黄,马尔库斯·莫,杰瑞卡·黎,乔·翁,陈胤希,德尔菲诺润二,比阿特丽斯·契 

    导演:朱浩伟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攻略陛下100次

    • HD中字

      灰姑娘之舞动奇迹

    • HD中字版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 HD中字

      杀人者唐斩

    • HD

      不是你不爱你

    • HD中字

      志明与春娇

    • HD

      红鞋子和七个小矮人

    • HD国语版

      写给往昔的未来

     剧照

    摘金奇缘 剧照 NO.1摘金奇缘 剧照 NO.2摘金奇缘 剧照 NO.3摘金奇缘 剧照 NO.4摘金奇缘 剧照 NO.5摘金奇缘 剧照 NO.6摘金奇缘 剧照 NO.16摘金奇缘 剧照 NO.17摘金奇缘 剧照 NO.18摘金奇缘 剧照 NO.19摘金奇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摘金奇缘》改编自新加坡作家关凯文畅销全球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讲述了美国出生的华裔经济学教授朱瑞秋(吴恬敏 饰)与男友杨尼克(亨利·戈尔丁 饰)一起参加他的好友婚礼时,竟惊讶地发现男友原来是亚洲“钻石王老五”。惊魂未定的瑞秋不仅要面临尼克身边前赴后继的美女攻势,还要直面男友背后错综复杂的豪门恩怨,更有杨紫琼饰演的高傲富家婆婆进行百般阻挠。当朱瑞秋误入名车、派对、珠宝、豪宅萦绕的纸醉金迷的亚洲富豪世界,爱情突现阶级鸿沟,作为现代版“高知灰姑娘”,她能否打好这场爱情保卫战?

     长篇影评

     1 ) 口音,阶级;华人,亚裔

    这部电影在许多细节上给了我复杂的感受,虽然剧情本身并没有可以深挖的部分——原书本来就是一个浅薄的故事。看得出来,导演在选景用人上花了许多心思。

    这部全亚裔的英文电影,阶级感首先体现在口音上。导演很细心: 代表老钱的超级坡富豪,一水的英国腔。要知道,这个家庭的老太太,在众星拱月如太后一般出场之后,可是操着一口雍容的京腔——另一个帝国口音的余晖。我还未看原著,不知道这是否是导演有意安排。但是口音所流露的东西太丰富了,就像演员杨紫琼——以及她所饰演的杨夫人——几乎完美掩盖了的马来西亚式英文口音;男主角纯正的伦敦口音对应他的成长背景,女主角母亲努力掩饰的新加坡口音(因为她饰演大陆移民)。而作为本剧的真正背景,剧中集中出现Singlish的地方却屈指可数:大部分是小富豪高家女主人(代表了坡岛世俗符号——auntie)在饭桌上的对话,基本是为了激发笑点。Singlish口音确实独特,说句极为不合适的话,在正统英语口音的映衬下(又是一句不合适的话),因为太过平民而显得局促,只能谐用。Singlish本身是对高高在上的正统英语的消解,无论是从口音还是语法上。殖民地人民千奇百怪的英语口音,比如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甚至港式英语,许多时候像低等生物一样被嘲笑。但在我看来,只有Singlish,因为极度的民族融合与文化碰撞,在异度空间进化出了自有的词汇、语法、发音。这首先是草根的方言,因此电影里的超级富豪们也率先抛弃了它。

    杨夫人与丈夫相识于剑桥,在教育,智力,财富,口音上,都不逊于真正的英国上层---这差不多是上几代英属殖民地华人最高的追求与象征。当然,比肩绝对不够,超越才能产生权力的转移。被私人酒店的服务员羞辱后,杨夫人一个电话,让英国老爵士亲自下楼宣布"新主的诞生", 并且明确了财富在地位崛起中的首要位置。电影的主旨再清楚不过了: 无产者与有产者,乃至生产关系的操控者,隔着无数道鸿沟。傲慢无礼的酒店员工也好,知性美丽的大学教授也好,无论人种、品德,在老钱的眼中都一样低下。这就是杨夫人冷冷说出’自己人‘时的含义。

    在电影里,杨夫人面对女主Rachel,毫不犹豫地否定美国与美国人,认为美国价值观鼓吹追求个人理想而罔顾家族利益,与她这样的家庭格格不入。事实上,这个否定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是秉承经济与口音上英国上层的身份,否定一个美国人;还是以南洋富裕华人的身份,否定一个穷苦大陆移民后代? 或者兼而有之?第二个否定并不彰显,也许是导演有意为之——为了不引发世界华人内部的鄙视链。又或者因为,原作系列的第二部,正是《中国富豪女友》。在操控者的世界里,老钱新贵的故事永远在轮番上演,也同样无论人种、品德。杨夫人所骄傲的‘传统’,也并不仅仅是华人传统,而是老钱们守卫秩序时自然而然的姿态。

    片名是《Crazy Rich Asians》,而亚裔不需要自称亚裔,只有当我们面对他体,才需要指称自身。所以这部影片当然是拍给非亚裔们看的——通俗一点,主要是拍给欧美白人看的。白人们分不清亚裔内部的广谱差别,所以给了我们统称。那么原作者Kevin Kwan是新加坡华人,这个故事的大部分角色,也都是各式各样的华人,他难道不知道亚裔不仅仅指华人,也指为数众多的菲律宾人、印尼人、印度人与日本人?换句话说,他为何将这样一个华人家庭指称为Asian,而不是Chinese?

    除了相当多的国际人口,新加坡有百分之七十的华人,百分之二十的马来人与百分之十的印度裔。这是区域内被穆斯林包围的唯一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也时时刻刻思索着自己的定位。鉴于Chinese一词在国籍与族群上的双重指向性,为了不引起敏感的种族与国际纷争,多年来政府对内强调‘One People, One Nation, One Singapore’,试图仿照美国这个最成功的移民国家,塑造出‘新加坡人’的意识身份,甚至不惜重金挖掘本地文化、创造本土符号。对外,新加坡的野心是做亚洲代言人。国立大学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学’,任何新办的研究机构目标是首先要‘引领亚洲’,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下属机构包括‘国际亚洲研究院’...新加坡确实比任何一个亚洲城市都要国际化,堪称亚洲人大熔炉。这样一个人种与文化处处杂糅的地方(先毋论这些移植文化的深浅),英语是一根悬梁,一个锚针。英语教育推行多年,即便不会将人种与母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至少是靠阻隔保持了安全距离,况且又在每个人的身上加绘了一层‘先进语言文化’的艳色。对内对外,Chineseness都被刻意调淡——除非有些时候需要强调多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意识被塑造出的漫延的亚洲形象,这是一个尚未被完全定形的概念,是敏锐意识到自身与观者(白人)不同之后,因为缺乏对自身精确的描述分类(抑或本身就是杂烩),又不愿意显得迷惘,而抓住的一把概括的大伞。毕竟,没有人希望成为飘蓬。在母国血统文化与强势的英语文化之间,要么选择一个,要么跳脱出来,说自己是那独特的第三个。

    在南洋,每一个说英语的华人,其身份都是重置的。不要忘了,今天的普通话在上世纪才被确立。就语言而言,方言,英语,与所在国的官方语言首先便三分了天下。血统上,与马来人结合而产生的土生华人族群(peranakan)为数众多。宗教上,更有南洋地区的华人基督教传统,在这繁杂的图景上再添一笔。所以到底什么是Chineseness?这是一代目们才会考虑的事。对二代目三代目们,身份认同的基础首先是家族。大环境下常常不方便也不乐意强调华人认同,只能笼统地冠之以亚洲人认同。

    所以片子里没有也不需要出现Chinatown。假设这部剧叫做Crazy Rich Indians,片子里也绝对不会出现小印度。这些民族风情浓重,母国人员众多的景点,正是因为太清晰太民族,而显得与‘亚洲化’的模糊面孔相悖。出镜的选择里,Bukit Basoh路边那一排修缮完好,精美优雅的店屋,是近年来是‘亚洲化’的代表符号之一。这些店屋大多建于上世纪初,建筑风格混杂,常常是马来的门楼与电扇,土生华人的瓷砖装饰,配西式立柱和中式牌匾。由于距离市中心近,许多房子都被买下来作为酒吧和餐馆,重新装修过后很是绚丽。所以Asianness到底是什么?从店屋的隐喻来看,是铺面而来的、已经作为嵌合体,又灵活融入本土的异国面目。

    杨夫人和Rachel的冲突发生在欧式风格的豪宅,那里是杨夫人的主场。但在结尾,导演特意将两人的较量安排在槟城的张弼士故居,这是早期南洋华人富豪的代表建筑,同样风格杂糅,但精美大气且传统中国元素更多。杨夫人穿过写有‘居仁由义’的牌匾(不知道在怡保出生的杨紫琼能不能理解这句孟子里的话语),来到中庭里Rachel设下的麻将桌——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麻将桌上无大人,每个人都享用平等的运气,以智慧和胆识搏斗。华人的家事,最后依然以华人的方式谈判、较量、和解。这应该是全片里,少有的只强调Asian,不强调Rich的部分。

     2 ) 《疯狂有钱的亚洲人》:假洋鬼子的假中餐

    在美国的吃瓜群众们,你们吃过P.F.Chang没?看Crazy Rich Asians,感觉就像吃了一顿美国餐馆里的假中国餐,高大上的摆设,精致的摆盘周到的服务,四六不着的口味。

    其实看到好莱坞主流电影(美国所有的影院院线都在上,基本满座)出现全是亚裔的面孔和中文的流行主题歌,还是非常有自豪感的。一直以来,亚裔的声音都被忽略了,在文化产业更是沦落为边缘的花瓶。但是看完后,像我一个小朋友说的,“觉得并没有被代表到”。何止是没有被代表到,是被假代表了好么。首先,你讲一个文化隔阂的故事,那你应该让个白女嫁去亚洲啊?女主虽然是个黄香蕉,但还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啊?既然你在电影里反复强调她的美国人属性,那找个典型的金发大妞不是更好吗?其次,作者和电影反复强调的“old money”,你真当美国观众的好欺负的听见老钱就浑身打鸡血啊?亚洲哪里有老钱?亚洲的老钱早被鸦片、殖民和长枪洋炮或者中国文革给消灭了好么?除非男主姓赵,否则现在亚洲的权势阶层不是当年的南洋民族资本企业家了。作者还要非把亚洲人排出个三六九等,新加坡和印尼华人是一等——是的,那是你们被殖民的时间长一点,西化得更彻底一点而已。说到底,不还是你们西方的价值观输出吗?都二十一世纪了,电子竞技都入选亚运会了,我们就别生生给读者造出一个老钱的梦境好么?再次,女主的“pursue one’s passion”大获成功,彻底战胜了杨紫琼的“family first”,说到底不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吗?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来商榷一下。抛开你们西方的二元论觉得二者必选其一不是黑就是白不谈,为什么追求自我的价值就一定比家庭至上正确呢?另外,美国家庭的housewife比例比中国多多了好嘛,基督教的家庭至上价值观在美国才是压倒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呢。

    除了这些基本价值观的失败,其他情节就基本不用吐槽了,比如电影里的一场麻将就说服杨紫琼阿姨的狗血戏码,就不算太过分,小言桥段而已,我看《公主日记》也这么拍,男主饰演的角色不是号称亚洲的威廉王子嘛。电影正是在触及基本价值观的地方暴露了短处,不如老老实实当成一部小言拍,起码主演都是亚洲人,还有一千四百万美金的婚礼可以看,看着开心。

    下次再拍亚裔电影,我宁愿把李安的《推手》《喜宴》再放一遍,这才是真正的东西文化价值观冲突,用非结构化的剧本以真实性来争取共鸣。如果是结构化的剧本(好莱坞式的梦境制造),我宁愿看李冰冰演的花瓶《巨齿鲨》或者二十年前的《喜福会》,也不愿吃这假中餐。

     3 ) 《摘金奇缘》与《傲慢与偏见》

    看到杨紫琼演的Elenor Young对那个表弟说出:“be a dear and go take care of that” 的时候我感觉瞬间穿越到了简奥斯汀的小说或者《唐顿庄园》。当然这个没有人家正经英式小说剧本那么经典啦,但是类比处处可见,比如Rachel和Elizabeth,Nick和Mr.Darcy,Araminta和Lydia,Astrid和Caroline Binley,Collins表哥和awkwafina她哥,那对活宝父母和Bennet先生太太等等。

    如果这么说的话,和流星花园也能找到很多相似的人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说来,电影走的是最最讨巧的麻雀变凤凰,灰姑娘嫁王子的案例,随便加些喜剧元素,把王子包装得人人垂涎欲滴(比如Mr.Grey),加上一众帅哥美女,就会很卖座。但是我给了三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是第一部中国元素简单易懂,但又不令人生厌的电影。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电影值得鼓励。比如李安的那几部中国电影还有《英雄》什么的,太玄虚了,老外不会懂,顶多看个热闹,也不能引起太大兴趣。其他的那些大量中国广告植入景甜主演的电影就太刻意了,不够讨巧,导致很多美国人一看是中资合作的片子就不愿意看了。

    这部电影在美国人当中的口碑好像还不错,很多美国人看了之后都很喜欢Astrid,还有那几个活宝笑星人气也很高。Awkwafina在Ocean's 8的时候还只是可有可无,但是在这部电影里真的大放光彩,我坐在电影院里一直都在盼望她多出来,多说话,每个有她的情景都非常搞笑。她就连讲话的语速和口音都听起来亲切好笑,真是佩服。

    我个人非常喜欢杨紫琼的角色,高贵而隐忍,克制而有力,她是高贵的杨夫人,也是老太太眼中无论怎么都是错的媳妇。她在做着自己以为正确的事,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生去成全大局,比如她放弃了前途出嫁,放弃了儿子让老太太养,都是为了她心中的大局。所以在一个平民姑娘,还是她眼中只顾自己潇洒的美国人介入她为儿子安排好的生活的时候,她做出了所有在她位置上的人都会做出的决定--阻拦。

    影片的高潮应该是麻将馆的那段,当Rachel说出:“不是因为我不够好,也不是因为我害怕,而是因为我太爱他,所以我选择成全。当有一天,他娶了你眼中合适的媳妇,你含饴弄孙的时候,不要忘了,是我这样一个平凡的贫穷的小人物,给了你那样的一切。”虽然还是很cheesy吧,但还是看哭了。

    中国元素中表现得比较好的除了麻将,还有包饺子,和昙花会,都让人觉得可以欣赏的同时,又有些敬佩中国的文化。配色上也非常的大胆,但是偏广东风了,大红大绿的。

    不功不过的是音乐,不知道怎么选的曲子,很配合电影,但是不够好听。

    缺点是主角的选角,男主不够帅,不够高贵。王子就算装成平民也还是王子啊,你看蒋友柏。客观来讲女主的喜剧感还是有的,但是有亮点让我不能忍受。一是她在电影里一副典型无脑ABC的形象气质,妆太浓,无论什么时候,哪怕是睡觉的时候嘴唇都涂得满满的,而且一定要涂出来显得丰满,还有永远的假睫毛,这哪像NYU的教授啊,明明就是美妆博主风啊。为了自己好看而让观众出戏,是成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大忌。第二,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女主的中文太烂了,女主的角色是第一代ABC,是会讲中文的。做演员的人怎么连那么那么几句话都模仿不明白,而且听说女主演FOB的时候就被主创吐槽中文不行让她去学。真正的好演员会将口音模仿得惟妙惟肖,比如《行尸走肉》男主,明明是英国人,但一口美国南部牛仔口音基本毫无破绽,还有大块头施瓦辛格,当年苦练英文,现在好多美国人都不知道他其实是匈牙利人,还一个劲推荐他去竞选总统。

    我可能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总觉得我们亚裔在好莱坞本来就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拼命做到最好才是,不然什么时候才能拿影后啊!

    其他配角的选角大部分还是很成功的。除了kitty pong,哪有亚洲女明星那个样子的。还有Eddie他老婆,也是丑了点,你看富家少奶奶们大部分形象气质都不错的。

    期待这部电影之后,有更多亚裔主演的电影,和更多宣传中国文化的电影出现。目前看票房和话题度,同样的亚裔喜剧在未来几年应该不是问题,不过还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严肃电影也可以票房大卖,真正实现让人尊敬甚至迷恋我们的文化,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

    最后来一张我和几个主创的照片镇楼吧。

    最左是我,Gemma又高又瘦还美,完美定义了合影杀手(泪目)

     4 ) 美国餐厅的麦辣鸡腿堡

    【多图多废话】

    Crazy Rich Asians的书很早就看过了,觉得情节和人物都有点平淡,不太能吸引我。Rom-com也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来看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应该支持全华裔阵容的卡司,另外也是书里描绘的南洋old money很令人向往,想看导演怎么在视觉上展现的。

    看完了发现还是整部电影还是很给我惊喜的,从最开头响起何日君再来的旋律,到中间车里放vava的歌,美漂七年的人这种时刻还是会有点想哭又想笑。除了男女主下飞机被带到夜市那一段,配上bgm让我有一瞬间恍惚,以为在看西虹市首富,其余都不算出戏,还是能隐约感觉出好莱坞的痕迹。取景也漂亮,书里花上三四页描写一个房间多么金碧辉煌,可能电影里只有一个镜头展现,但也还算是表现出了old money的气派。

    故事情节基本符合原著,非常平淡,在我看来在rom-com里也只有及格水平。真正支撑这部电影的,也是真正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卡司里竟然有这么多熟悉面孔。

    Crazy Rich Asians Cast

    先说女演员吧。

    女主Constance Wu在美剧Fresh Off The Boat(初来乍到)里扮演三个小孩的妈妈Jessica Huang,和韩裔演员Randall Park搭档,讲述一个台湾移民家庭95年搬到奥兰多后的故事。算是很难得的亚裔为主角的喜剧了。里面反映的很多问题也是亚裔移民真实遇到的,只能说it's funny cause it's true.

    Constance Wu & Randall Park's success perm

    Constance Wu饰演Rachel Chu

    跟Constance Wu对戏的杨紫琼不用多说了,饰演男朋友的严要求妈妈。卧虎藏龙过了十八年还是那么美。

    饰演女主的side kick,好朋友Peik Lin的Awkwafina,上一次见到还是不久之前的Ocean's Eight里像是diversity hire的小偷Constance。虽然也是喜剧,但八人(不)平分秋色,Awkwafina的角色还是无足轻重。这次几乎是个女二点五分量的角色,虽然造型有点雷人,但是真的很惊喜很好笑,百分之八十的笑点都在她角色一家人身上。

    她是本片第一个让我觉得惊喜的演员。有点像看土创的时候终于被给了镜头的妹妹,让你眼前一亮,觉得“哇塞,原来这也是个宝藏女孩啊。”的感觉。

    “给我一百万离开你儿子” “We do that in here.” 真的是太好笑了。

    政治正确大合照(Awkwafina右一)

    Awkwafina as Peik Lin

    Gemma Chan在电影里饰演男主的表姐Astrid。原著中,Astrid的故事线几乎和Nick/Rachel故事线分量一样。Astrid是时尚icon,自己有设计的品牌,也是old money家庭长大。为了照顾IT行业老公的自尊心(...),买了贵的珠宝首饰都要藏起来,也从不披露自己名下的财产,换来的却是老公出轨。电影里Astrid很霸气地决定离开她老公后,说,“我不会为你觉得不像个男人而道歉,我家的钱从来都不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的懦弱才是问题。”说完潇洒转身。她老公问,你要搬到哪里去?她说,“我名下有40几套公寓楼,去任何一套都可以啊。”

    哎,有钱真好。

    不过这个演员,好几个特写很眼熟,回来搜了一下,发现是神探夏洛克S1E2里面倒茶的亚洲姑娘。几年前看神夏的时候就被她惊艳过,这个片子里能看到,真的很惊喜。她也出演过Doctor Who, 可惜我没看过。

    Gemma Chan as Astrid

    Gemma Chan in Sherlock

    她也出演过神奇动物在哪里,可惜出场太短了,二刷的我都没太注意过这个角色。

    Gemma Chan in Fantastic Beasts

    接下来就是饰演新娘Araminta的Sonoya Mizuno。这个电影里大秀身材(图二金色连体裤)还拥有梦幻婚礼的女同学,谁能想到会是拉拉蓝里为了配色而存在黄裙子。她还在机械姬和今年新片湮灭里出演过配角。

    左一

    Sonoya Mizuno as Araminta

    就连饰演奶奶的Lisa Lu,也是二十五年前,上一部好莱坞全亚裔电影《喜福会》里饰演苏安梅的卢燕。不得不说这个选角用心良苦。

    Lisa Lu in the Joy Luck Club

    Lisa Lu in Crazy Rich Asians

    再来说男演员。男主Henry Golding非常奇妙地长了一张很西方化的亚洲帅哥脸,又毫不违和地带着一股东南亚的热带气息。因为是新人,所以其实对他的作品并不熟悉。不过他也出演了很快上映的A simple favor, 还和我们Queen S Blake Lively演夫妻。真的非常期待了。

    Henry Golding in Crazy Rich Asians

    Henry Golding & Blake Lively

    韩裔演员郑肯Ken Jeong在本片饰演Peik Lin的爸爸。这个演员应该不用多说了,出彩的作品很多,宿醉,废柴联盟,这张脸也是实在让人过目不忘。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应该都对这个面相比较熟悉。

    看过Fresh Off The Boat的人应该知道,郑肯在剧里演Jessica Huang(Constance Wu饰)的小叔子。这片里直接变成了Rachel Chu大学室友的爸爸。这个年龄差本身就让人想想觉得很好笑了,而且两种设定都没有违和感。果然亚洲人年龄是无法目测的吗。

    Ken Jeong & Constance Wu in Fresh Off The Boat

    另外说一个比较少人知道的,郑肯还是BoJack Horseman里Dr. Hu的配音。

    另外一个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演员就是Jimmy O. Yang. 他在美剧硅谷里出演了英文不好,处理活鱼,室内随便抽烟,抄袭其他人想法的中国程序员Jian Yang,形象一度逼近种族歧视的边缘,引起争议。不过本片里他依然饰演一个asshole,Bernard。没办法,可能人家就只是长了一张dick face。

    不过这一次至少是个有钱多金,独立自主,在自己的地盘,不代表任何人形象的asshole了。也算是提高吧。

    推荐大家看他的脱口秀。

    Jimmy O. Yang in Silicon Valley

    Jimmy O. Yang in Crazy Rich Asians

    虽然这么说有点煽情了,但是这些演员,包括很多没有提到名字的配角演员,有些是移民,小时候被父母带到西方国家长大;有些是国外出生,不会说自己父母的母语;有些是混血,从小接受东西方双方的教育,但是都可能在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因为长着亚洲脸,有着亚洲姓,而导致只能饰演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们是无数次看剧看电影的时候角落里代表着你的种族的存在,让你一眼看到的“那个亚洲演员”,却够不上有自己的姓名。

    这部电影,让一些观众多熟悉了一些人的名字,让大家多一点可能性的希望。

    另外,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像是麦辣鸡腿堡。

    麦辣鸡腿堡是中国麦当劳菜单里独有的商品,美国麦当劳并没有。有些人认为麦辣鸡腿堡不能代表中国,因为餐厅是美国的,品牌是美国的,连汉堡包这个概念也是美国的(虽然有人说是汉堡包起源是肉夹馍之类的,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一个由内到外的美国产品是不会因为贴了中文的包装就被当成是中国菜的。有些人觉得不论国籍,麦辣鸡腿堡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食品,只配给一星,绝对不会去吃。而还有一些人,比如我,在美国的麦当劳里吃到“来自中国的麦辣鸡腿堡”这一口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就觉得值得眼泪汪汪地给五星了。

    所以一个三星情节,四星演技的故事,我心甘情愿打五星。作为亚洲人,阳光终于照过来一点,与有荣焉。

     5 ) 给华裔们拍的轻松喜剧啦,不要想多了。

    被同学拉去看该剧,多半时间还是蛮逗乐的,小部分时间强抑身上泛起的鸡皮疙瘩,最佳状态应是将其作为轻松紧凑的浪漫喜剧,不要过于分析其背景内涵。话虽这么说,可仍忍不住留下几句随感:

    1. 美籍华人想象中的传统文化真是离奇古怪。南洋的老钱家庭,有几个不是三妻四妾的,怎会留给尼克来单传,又怎会冒出位一口京片子的贾母,带着大家包饺子呢。

    2. 室内装潢走苏丝黄的高端妓院风。让人想起了倾城之恋里,姑妈家开的花园派对,可姑妈再怎么想讨好西人审美,也不会把祖宗象摆在正门楼梯上方吧。不过话说回来,但凡去过张弼士故居的人,也可以体谅编剧踵事增华的心态,只是开餐馆长大的,又怎能知道热带仆人们该穿白色dinner jacket呢。

    3. 编剧涉及狮城的段落,都还比较到位,瑞秋选在来福士入住,在组屋吃大排档,让人觉得该剧有当地旅游局的参与。婚礼场景放在圣安德鲁堂,也拿捏的不错,只是堂内布局太奇特了(也不是Methodist),选该堂成礼的家庭,一般都会循规蹈矩,将钱留到Reception上撒。

    4. 还是缺少有层次感的男角。真正代表父权威严的尼克爸爸,全场一直没有出现。其他男性角色,基本上均为脸谱类的表演,稍有些看头的凤凰男段落,给的篇幅也远远不足。这其实也不仅是该剧的问题,而与亚裔男性在美国文化的尴尬位置有关。

    5. 至于津津乐道的打麻将片段,将其与色戒的麻将戏一比,便可知熊猫快餐与中餐的区别了。

    6. 全剧将追求个人passion与维护家族体面对立起来,乍一看反映了两地文化的差别,只是由美籍华裔作为美式追求个人passion的文化代表,不免有些好笑。那么多华裔的经济系教授,那么多牙医,大家千奇百怪的个人passion,怎么都落到这几门职业了啊。

    7. 美国不少亚裔,将该剧捧为提升亚裔影响力的剧目(开篇隐指伦敦的Savoy Hotel,也不知是作者的哪门子暗气),而以该剧为代表,也蛮有趣味的。这里非裔选的是一部科幻剧为族群翘楚,而亚裔则选了一部浓妆艳抹的炫富剧,画眉画得也太深了点儿罢。

     6 ) 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抓住ABC和CBC的G点

    作为在北美生活10年有余,浸染在ABC,CBC,CBK(Canadian Born Korean) 和CBJ(Canadian Born Japanese) 圈子里的旁观者和观察者。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可以在多伦多上映2周仍然场场爆满了。

    大部分十分成功的北美亚裔青年其实都出自类似女主家庭背景的中低产阶级。他们看尽了父母早期在白人社会受的侮辱和鄙视,明白了只有知识和权位才能收获尊重。也学会了父母辈从亚洲文化里带来的隐忍和不懈奋斗,谨记着父母辈为了家庭作出的牺牲。这是亚裔青年才俊比很多人都成功的基石。

    但是这些亚裔青年这两年因为富二代留学生的大批涌入,瞬间懵了。

    多伦多所有的豪华版兰博基尼和限量版法拉利的车主,确实大部分都是年龄不超过25岁的中国男孩。他们大多成绩很差出入夜店,带着中国地方一霸的豪气不守规矩,横冲直撞。白人主流们虽然背后羡慕嫉妒恨地骂骂咧咧说:“中国不懂英文的土鳖们。” 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学几句“你好吗”,“我也去过中国的" 来赚富二代的钱。真的,富二代们在上海卖一套房子的钱,能轻轻松松在多伦多买两栋带桑拿带泳池的三层大豪宅。而买这两栋豪宅的佣金能养活一个地产经纪一年,这位经纪还能算高收入:年薪50万人民币。你说北美是不是会感叹:Crazy Rich Asians。

    所以你觉得ABC和CBC不憧憬富二代?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为了融入这个白人主流社会,放弃了普通话广东话,不惜回家跟父母哭闹:我朋友来家里玩得时候你们务必要讲英文呢!!!现在是富二代教着老外说:你si不si傻,引得一群人哄堂大笑好不热闹。而CBC和漂亮的中国留学生约会,都要面红耳赤地搓手说:我不会讲普通话。CBC们读了6,7年大学,贷了巨额的学生贷款。好不容易当上了医生和牙医甚至律师。虽然年薪达到了顶级:每年几百万的收入,可是他们要支付贷款,补贴父母的生活,照顾弟妹的学费,付诊所的租金和设备费用,护士的工资。他们在前几年也是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兰博基尼的。他们不会仇视富二代比他们容易几万倍的生活,但是他们会觉得这不make sense。

    于是《摘金奇缘》用old money的概念巧妙化解了CBC和富二代(一部分crazy rich Aisans)的矛盾。杨紫琼的家庭的财富,是靠着为家庭付出和牺牲的几代人积累的,而不是像很多富二代一样靠着房价暴涨产生的暴发户。大部分成功的CBC和ABC如果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也是会在几代人后积累出宛如杨紫琼家族般的财富。这在电影里通过杨教育Rachel:你不要只注重于自己热衷的事(Passion)。中体现出来了。这时候CBC们就会笑笑说:对巴,你们暴发户的钱能走到哪一步也真的是个谜。

    Rachel用自己犀利的语言和智慧的退让最终赢得了杨紫琼的青睐更是让CBC们意识到了自己这么多年在北美付出的努力和苦痛不是白来的。所以很多国内影评人抨击说CBC的精神胜利根本不能证明亚洲文化在影坛取得胜利我觉得是扯淡。CBC的精神胜利恰巧是他们承担了精髓的亚洲文化加上自身的努力的一种表现,虽然他们语言上是输得一塌糊涂,但是他们的阶级地位和年薪超过了北美的大部分其他人种的青年,这已经够了。

    最后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大学同学H是个样貌平平学习一般的CBC。但因为接受了父母那一辈‘你必须坚持不懈地用文化武装自己”,所以博览群书, 是个谈吐有气质的姑娘。当时毕业她托我为她在银行介绍一份前台收入很低的工作,想着毕竟是大公司。后来似乎不太顺利她就去旅游了。旅游中认识了一个新加坡的old money接班人,于是她现在也是天天gala,私人飞机,过着电影里描述的生活。可以说电影描述的生活其实一点不夸张非常符合实际。Old money和old fashion家族其实正需要CBC这样的鲜活血液,用天马行空的提案和敢冲敢闯的精神,把亚洲文化和财富用更西方的方式扎根在世界各地。虽然并不能说嫁的有钱就是嫁的好。但H的故事确实能让我们周围的很多女孩子高潮许久了。比起富二代充满烟灰的豪车和维护不周的豪宅,还是和old money们见见世面比较有意思。

     7 ) 母国的想象、父亲的缺失与无法遮掩的文化自卑

    当本土的电影人开始试着用好莱坞一套融合中国元素的时候,徐克、乌尔善等人假借西方的“东方主义”创造出的是中不中洋却不洋的二不像。但是当来自西方的亚裔,他们成长在西方,开始照着镜子审视自己的亚洲面孔时,他们创造了一种“左宗棠鸡”式的中洋奇景。

    当我喝遍了英国各地的“酸辣汤”之后,我尤其并不想批评后者。我体会到了一种奇怪的体验,纵然我口中多般留恋英国的好,我明白那始终是别人的国家,我仍然需要喝一碗酸辣汤,而不是英式早餐茶。我的国家一团混乱,我还是留恋它亲切的脸。它的不堪,需要我去建设,而不是丢弃。

    “左宗棠鸡”式的《摘金奇缘》比那些本土电影人对西方的模仿显得更真诚,它本身是亚裔族群对“母国”的想象,正如《黑豹》中的瓦坎达也并非是真正的非洲一样。它充斥的花瓶、屏风、刺绣、麻将,在亚裔眼中是最能代表东方的符号。母亲对女儿说道:“不,虽然你也讲中文,但你和他们不一样。”这句话也道出《摘金奇缘》能在美国打动那么多亚裔,然而在中国却无法让观众动情的原因。它看似在讲关于亚洲的故事,但它镜头里那群华人所面对的身心困境(种族上的被歧视,心理上对母国的想象和留恋),是本土中国人所不能理解的。

    《摘金奇缘》几乎处处充斥着亚裔对他们身在的西方社会进行表白的心思。它不断地强调,亚裔自己和西方其它族裔虽然在思维上存在不同,但大体也并没什么两样。当西方人歧视亚裔像chink一样手无缚鸡之力,tiny的生殖器代表着性无能,creepy的微笑猥琐又色情,weird且羞涩的性格爱算计、吝啬和不怀好意,《摘金奇缘》便把浓重的笔墨放在试图纠正这种歧视观念上——

    它把镜头对准了男性角色裸露的身体,带挑逗意味的腰背,宽阔的胸肌,表现亚裔男性像白人一般的健壮;男主角像白人一样善于调情和具备性交情趣;人们像白人一样聚集开趴体;女主角并不像亚洲人一样笑不露齿、两眼眯成一条缝,她自信、善良,敢于在公开场合大笑……等等诸如元素不断反复强调,似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这背后,亚裔创作者的创作动机显得一片赤诚,他们并不掩饰地道出自身长久以来深深自卑的东西。

    《摘金奇缘》在模式上仍不外乎是一部“灰姑娘”童话故事的衍生物。只是在这个套路里,创作者抓住了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某些症结。这个故事有一个和《红楼梦》相似的人物构架,一个贾母一般的老太,守持家规族范的“王夫人”,以及众多各色兄妹、表兄妹,甚至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秦钟蒋玉菡等隐藏的断袖情意一般,家族对一位“同志”成员是冷漠包容的。只是,《红楼梦》的大厦最终还是倾倒了,而《摘金奇缘》却让爱情取得了胜利,西方价值观占据上风。

    难能可贵的是,《摘金奇缘》几乎无意识地指出了亚裔“自卑”的根源。这是它注定会成为研究亚裔心理和认知行为的重要影像资料的原因。在这个大家族里,如贾家一样,最高的掌权者是辈分最大的女性,奶奶熬到丈夫和儿子都相继“消失”,并掌握家族的权力。《摘金奇缘》比《红楼梦》更极致,它的男性掌权人几乎一个也没有。

    这直指华人集体“父亲”缺失的现实,甚至它借女主角母亲的往事,道出父辈的“罪恶”。在文化层面,华人族裔丢失了“父亲”已长达百年,华人家族情感一直是母性的,靠来自母亲的家常饭味道维系,是存在于麻将桌和饺子皮中的。这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有体现,也在台湾今年的一部新片《范保德》中有体现,儿子和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感裂痕,是历史遗留的创伤,也似乎是华人群体始终未能解决的症结,“丑陋”的父亲始终是下一代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块。

    亚裔对“母国”的想象,对自身“自卑”之处的真诚流露,再加上亚洲富豪新贵的噱头,让电影显得喧闹而迷乱。恐怕连《摘金奇缘》的艺术指导都没有意识到,他所布置的空间和布景中,那么多符号性的中国元素都有,但惟独缺少了书柜的影子。

    这似乎也说明文化共同体的一损俱损,在同一片雾霾下,华人不管在哪里终究还是会同呼吸共命运的。

     8 ) 点映式感想: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是Rich而不是Asian

    25年的喜福会之后,好莱坞终于又有了一部以亚裔占据绝大多数的电影:【Crazy Rich Asian】,导演就是旧金山湾区一家40多年的中餐馆喜福居的公子:Jon Chu。

    朱公子这部电影也选在硅谷的电影提前一个礼拜点映,票一下子就卖光了,和各个族裔的观众们一起排队进场,还有小礼物拿,这是所有点映式的福利吗?我很民族自豪地猜想,是因为我们Asian 电影制作方在义乌有人?

    最来劲的是,电影开场前,走来一个身高六尺西服笔挺的白人帅哥,致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雇佣我们来确保今天没有人拍摄枪版,所以请你们现在就把所有电话关上!我和我的同事会巡查现场,一旦发现有屏幕闪亮,我就会打开手电对准你,然后大家一齐boo~~~~

    乖乖关上电话,我看着二位FBI 探员一样的西装男面无表情地巡视,突然觉得应该拍一张。于是,重新打开手机。惨剧发生了,iPhone 的启动屏幕可真亮啊!agent 的目光如炬,迈着大步就走了过来,指着我:Turn it off please! 原来,当agent 冷峻地站在身边凝视的时候,iPhone 启动时间那么久啊!

    大家好不容易把手机都收起来关起来,片头短片出来了,主角们鼓励大家赶紧立刻掏出手机来为这个电影造势发社交媒体!全场爆笑。我的民族玻璃心也启动了,是所有点映都这样大阵仗排查,还是因为在场很多中国人?

    电影讲的是:一个聪明勇敢的ABC女子,爱上了英俊能干的新加坡男子,后~来~发现他狂有钱!

    这个顺序很重要,如果先发现有钱,再爱上,那叫做real life;

    爱上,然后突然发现,你家那么有钱啊!才叫做童话。

    电影节奏很快,台词很幽默,每句台词都努力有两个以上racial stereotype , 饺子麻将,能想到的中国元素都想尽办法塞进去了。背景音乐全部是华语曾经流行曲,仿佛置身于大华超市。我觉得好呱噪,同伴很喜欢,说要的就是那种“不懂了吧?这就是我们喧嚣的亚洲文化! ” 的劲。可是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一半人生在中国,一半人生在美国的Asian ,我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一丝丝的感同身受。

    原因很显然,我不是crazy rich。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其实是rich而不是asian,主题其实是跨越种族的:

    1。有钱真好

    2。有钱人也有苦恼

    3。真爱无敌

    有钱真好吗?而那些狂有钱的女人海岛包了场也不过是挑衣服做SPA,狂有钱的男人在公海上一艘大游轮也就是喝酒看女人扭屁股。有钱也是买买买,买完比比比,抢抢抢金龟婿,拆拆拆别人的好姻缘。

    整部电影看下来,刚经济舱飞去飞回的我觉得让我羡慕的只有头等舱,太舒服了!男女主角第一天到新加坡就一觉睡到八点。我和同伴说:看看!有了钱,时差都没有了。

    有钱人的苦恼有二:老公包二奶,妈妈让我在家产和真爱间做抉择。

    第一个烦恼,不是事儿!有钱人擦干眼泪,耸耸肩,反正这样的豪华公寓全世界我还有十四个,电影结尾就立刻有鲜肉冲她抛媚眼。

    第二个烦恼,不是事儿,真爱无敌。

    演员们似乎是演舞台剧,表演痕迹太重了一些,毕竟,亚裔人口就不多,从事演艺行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选择的范围本来就不大。

    男演员们都很帅,男主就是加强版吕良伟嘛!大家还都频繁脱掉上衣露出腹肌。第一次脱的时候,我身边的孕妇豪放大笑,我一把捂住她的嘴:拜托!可不可以不要笑得那么淫荡!

    女演员们颜值就都,还好。我们反省了一下,是不是看国内节目太多?看多了屏幕上每个女人都完美容颜,无油无纹无痘无赘肉,看着这些女人面露油光的真实画面,反而不习惯了?

    这是一部让人身心愉悦,笑点不断的成功浪漫喜剧。周围的各个种族,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杨紫琼说希望各个地方的crazy rich Asians 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大家一起自嘲一下。

    美中不足的是,原书的基调是对这样奢靡的生活辛辣讽刺的,这部电影走的则是Rom-Com浪漫喜剧路线,一直在撒糖,一路有笑点,可是没有高潮,或者说高潮不够动人。

    本片在豆瓣上被翻译成《摘金奇缘》,我个人认为俗掉了,翻译成《狂拽酷炫富炸天的亚洲人》最为贴切。Crazy 其实是形容 Rich 的程度,而 Asians 在电影里面特指亚洲人。

    很欣慰,一本华裔写的书成为了畅销书,一个优秀的华裔导演用了很多华裔演员把它拍成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下一部好莱坞亚裔电影一定不需要再等25年那么久,也一定会更精彩。

     短评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bunch of whites pretending to be Asian...

    8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力荐

    打麻将只聊天不好好打牌是对牌友的不尊重....感谢这部电影,这是近年来第一部完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电影(上一部是 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1993)。电影用一个更西化的背景(新加坡)希望改变对亚洲人(尤其中国人)刻板印象(不够有魅力),从这个角度它是成功的。虽然没有陷入到(中国电影常犯的这样错误)流水展示纸醉金迷生活,但本质上还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导向,潜意识中还是有亚洲人“不懂拒绝”的设置,对于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上看,早年所保留的传统已经和目前的习惯有所不同,这大概也会是是否对电影认同的一种困扰吧(本片美国上映期间将有英语发音汉语字幕场,欢迎中国人来影院看.....)

    11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核心还是一个套路的爱情故事,真爱打破一切壁垒,幸福大团圆,类似的剧情可以套用在各种场景,且已经套用在太多场景。只不过这次的全亚班,才让影片更有话题性。影片好在娱乐性应用合理,适当的炫富,有趣的配角,和一些文化差异梗。但也仅限于此吧,常规好莱坞娱乐片。而且有些设定其实还是挺刻板的。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好莱坞版小时代。结尾毁全片,难道不应该拍两人得到杨紫琼默许后,回到纽约过舒心的中产小日子么?一下子被豪门接纳,紧接着就是纸醉金迷大爬梯,女主被富人们diss了那么久,转眼就无缝融入还无比享受,excuse me?

    17分钟前
    • Double
    • 较差

    更像是1918年的北京上海有钱大家族(金粉世家了),想了半天男主长得像谁,名字到了嘴边就是出不来,搜了好久“香港演员 浓眉”当然毫无成果,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意识到是吕良伟啦!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喜剧拍好不容易,朱浩伟这个片子就是证明。情节不可信,剪辑不连贯,very loud,所有的服装装饰道具台词都俗不可耐,太符合外国人对中国新贵的印象。除了奥卡菲娜值得推荐之外,一无是处。根本不能和Joy Luck Club相提并论。

    25分钟前
    • 五月
    • 还行

    “流星花园”的故事穿上了好莱坞的衣裳,再搭配上文化差异的看点,就让这部电影瞬间蹭上了时下政治热潮的列车,并一路高歌向前,看得老外和国外长大的华裔都乐到不行。中国人很可能不待见吧?其实索性当作爱情喜剧来看,那些该有的笑点泪点都有,别太认真,真的。

    3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8012年了还在拍灰姑娘的故事……琼瑶70年代三厅电影随便找一部重新英语配音的感觉。但主流院线+全亚裔阵容真的不容易。我,一个bored broke Asian. 杨紫琼好美。

    32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郭敬明看后扼腕叹息,我的《小时代》应该晚拍几年,并主要在北美公映...

    3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本来小说就很烂,电影拍出来更烂。种族歧视?并没有,只不过是民主党在试探亚裔愿不愿意当左派的吉祥物而已,或者愿不愿意被利用当枪使,full Asian cast 所以必须支持?凭什么。NYT说什么你都信NYT是你妈啊。这部电影不就是在说你看我们多元吧,虽然跟真正的亚洲人没关系,但你敢不支持吗?我敢,fuck you,libertard

    39分钟前
    • 111
    • 很差

    crazy stereotypical 核心价值观脆弱,对亚裔 二代移民 亚洲文化 和 美国文化的理解都浮于表面。故事单薄,镜头平淡无奇,过多“好看”的美食画面填塞。形式上的黄皮肤黑头发,难以掩盖其取悦白人的本质。

    42分钟前
    • J
    • 很差

    Banana....专给ABC看的童话故事 难得全亚洲人Cast

    45分钟前
    • 贝阿朵莉切
    • 推荐

    俞秀莲你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怎么不和她斗到底!中国观众不需要好莱坞大团圆!好好学学隔壁的宫斗!

    46分钟前
    • Scarlett
    • 还行

    对这种左宗棠鸡式亚裔片还是接受无能...美国人你们开心就好🙄

    48分钟前
    • yvetterowe
    • 还行

    果真美国小时代,剧情脚趾都能想得到,连人物都是完全照搬美式爱情轻喜的,加上一些特有的什么“全亚洲都是我们家的”玛丽苏式意淫。都说ABC是香蕉人,这部亚洲首富应该是香蕉电影吧。影片口口声声说我们亚洲人跟你们美国人整天谈梦想不一样,结果难道不是被美国人的“梦想”洗脑了嘛?要透过皮肤颜色看本质啊,美国的少数族裔群体还有好长的路要走,这部电影,不够造成什么积极影响。还是比较喜欢看小偷家族那种Crazy Poor Asians

    50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虽说片中的角色说自己是中国人,但里面的中国元素都是猎奇式的存在,老外眼里的所谓中国,就像演员们的长相一样,看着是东方面孔,但跟东方已经没有关系了,骨子里是彻彻底底的白人思维,中国元素就像他们说的汉语口音一样尬。疯狂的亚洲富豪家族不过就是一个戏剧噱头,最后讲的还是女性要独立,勇敢追求真爱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完完全全的白人思维,不过是换了一个亚洲的故事背景板,讲的还是灰姑娘的故事,这跟中国人有半毛钱关系吗?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what a 烂片,从第一幕到最后一直有种说不出的刻意违和和闹心感,如果不是别人买票我绝对不会去看的。老实港除了硬加的元素以外,not really Asian,虽然Asian本身也是个复杂的话题,如同其他任何race/identity

    57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白人电影只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为何要苛求这部片去represent亚洲文化的所有复杂性?男女主确实是路人般的感情线 以及为了迎合美国观众而去exoticize&caricature亚洲文化 但是 《喜福会》后25年来第一部全亚洲卡司的major studio电影 很多insider梗只有亚洲人才能理解(我还向同事解释了麻将那一幕的隐喻)能看到自己人出现在大银幕上 以及制作方对多元尽量的表现 和strong female leads 真的很激动人心 真的很重要 pet peeve可以暂时停一停 先来celebrate 支持票房吧 才有机会看到更多亚洲故事

    58分钟前
    • Jus
    • 推荐

    就是打阶级差的准灰姑娘故事,常见的爱情类型片套路而已,加一些东南亚风的配色撞文化style,以及糟糕的选Chinese歌套路,闽南话、粤语、京腔的短句乱入。没啥好看的,但也不用上升到乳化(裔)的漫天批评吧?!真要觉得自己是代表才OK么?也大可不必罢。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电影非常热闹笑点不断,背景音乐全部是华语曾经流行曲,仿佛置身于大华超市。这个电影其实不是讲亚裔的故事,而是讲有钱人的故事,我们都误会了

    1小时前
    • 阳聪嘻嘻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